|

财经

重庆啤酒“抽血”主业拟30亿理财,“舍本逐末”恐难解增长之困

来源:新刊财经

2025-11-18 12:50:45

(原标题:重庆啤酒“抽血”主业拟30亿理财,“舍本逐末”恐难解增长之困)


在啤酒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公司主业增长显露疲态的背景下,重庆啤酒仍将巨额资金用于金融资产配置,而非投入技术升级、渠道建设或品牌创新等核心环节,不禁令人质疑:公司是否已偏离实业根基,陷入短期逐利冲动?

近日,重庆啤酒一则关于2026年度不超过30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公告,在资本市场引起了不小的涟漪。


图片来源:重庆啤酒公告

公告中,公司阐述了此举旨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收益”,并承诺将严格筛选合作银行与产品类型,确保资金安全。从财务管理角度看,运用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常见做法。不过,从经营层面,这一战略决策的合理性同样值得思考。

公司当前正经历业绩增长之困,2025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6.83%,营收净利双双被竞争对手燕京啤酒反超,此前其高端产品营收增速已从5.18%跌至2024年的-2.97%,核心产品乌苏啤酒更是由昔日流量王逐渐被冷落。在如此业绩压力下,公司手握34亿货币资金,却选择将其中的绝大部分投入理财市场,而非用于拓新品、抢市场或稳股东。

无独有偶,公司同日披露的铝材套期保值计划,这进一步凸显了其在金融操作上的娴熟。通过衍生品交易对冲原材料价格风险,本是稳健经营的必要手段。但理财与套保的“组合拳”之下,重庆啤酒呈现给市场的形象,也愈发偏向一个精明的“财务投资者”,而非一个充满锐气的“产业开拓者”。


总裁口中的“积极信号”能否兑现?

重庆啤酒最新业绩显示,公司目前正面临一定的增长动能减弱挑战。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5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微降0.03%;而归母净利润为12.41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达到6.83%,这一组数据呈现公司“营收净利双降”的经营现状。


数据来源:同花顺

目前,中国啤酒行业已形成高度集中的寡头竞争格局,其中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五大集团共同占据约90%的市场份额。值得注意的是,曾因嘉士伯资产注入而业绩亮眼、被市场视为“优等生”的重庆啤酒,如今在关键财务指标上也已被老对手燕京啤酒等全面超越。

对比来看,燕京啤酒在前三季度录得营收134.33亿元,同比增长4.57%;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17.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45%,营收和净利润数据在前三季度双双超越重庆啤酒。与此同时,于港股上市的华润啤酒的业绩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239.4亿元,归母净利润57.89亿元,同比增长23.04%。由此来看,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盈利水平,华润啤酒增长态势均明显优于同期的重庆啤酒。

对于这份成绩单,重庆啤酒总裁李志刚在业绩说明会上的回应,显得谨慎而带有辩护意味。他将业绩承压归因于“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波动”等共性因素。在承认市场整体面临压力的同时,他特别指出:“高档酒板块的持续增长已成为明确的积极信号,这验证了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方向的正确性。”


图中人物系重庆啤酒总裁 李志刚

实际上,近年来重庆啤酒在控股方嘉士伯的推动下,持续推进产品结构升级,正将资源向高端产品倾斜。从2025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高档产品(终端消费价格8元及以上)收入达到77.15亿元,占总收入的60.68%,已成为公司绝对的收入支柱;主流产品(4-8元价格带)收入为46.85亿元,占比36.85%;而经济型产品(4元以下)仅占2.47%。然而,高端化战略的执行正在公司内部引发结构性挑战。各价格带产品的增长趋势呈现明显分化,除了高端产品微增1.18%外,其经济型产品却同比下降1.21%,主流产品也下滑1.66%。


图片来源:重庆啤酒公告

然而,分析重庆啤酒盈利指标会发现,其高端化战略的实际成效存在复杂面相。尽管公司销售毛利率提升1.97个百分点至50.17%,显示产品结构升级带来了一定的溢价能力,但净利率却同比下滑6.86%至19.01%。更值得关注的是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大幅增长27.43%至76.69%,而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却微降0.64%至61.96%。

进一步探究发现,其在营销端的投入也正在侵蚀高端化战略的利润成果。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同比激增13.7%,总额达到20.37亿元。这一数据表明,在拥挤的高端啤酒赛道中,重庆啤酒不得不投入巨额市场费用来维持其高端产品的市场地位和增长势头。而费用增速远超营收增长,也揭示出公司为高端化转型付出的较大的获客成本。


图片来源:重庆啤酒公告

在重庆啤酒持续推进的高端化战略中,产品结构单一与核心单品增长乏力的问题似乎正逐渐显现。例如,曾凭借“硬核”口感迅速打开市场的乌苏啤酒品牌,近年来增长势头明显放缓。财报数据显示,重庆啤酒旗下乌苏、1664等代表的高档产品营收增速已从2023年的5.18%回落至2024年的-2.97%。这一趋势在终端市场得到印证,有上海餐饮业主反映,其门店乌苏啤酒的进货量已从百箱大幅缩减至十箱水平。

更具代表性的是围绕“山城”啤酒品牌的法律纠纷,重庆啤酒与参股公司重庆嘉威的合同纠纷曾于今年3月获得一审判决,彼时法院判决重庆啤酒向重庆嘉威支付3.53亿元赔偿。重庆嘉威指控,自嘉士伯入主后,对“山城”啤酒实施了“全面封杀和系统打击”,导致该品牌年销量从峰值期的100万吨锐减至8万吨。

这一纠纷实际上反映了公司在品牌战略调整过程中与传统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深层矛盾。虽然重庆啤酒后来对一审判决反应强烈,明确表示将上诉,其控股方嘉士伯中国更直指重庆嘉威“寄生吸血”。然而,这场自2020年就开始的法律拉锯战,不仅带来直接的财务损失风险,更揭示了公司在品牌过渡期持续面临的难题。未来,如何在推进高端化的同时,妥善处理具有区域情感联结的传统品牌遗产,平衡股东利益与品牌战略的整体性,都将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现实挑战。

从战略层面审视,李志刚主导的高端化转型似乎正陷入“投入增长但产出下降”的效率难题。高端产品增长却侵蚀利润,战略推进遭子品牌反噬内耗,这一切都令市场对管理层掌控战略节奏与执行效果的能力打上问号。


金融资产配置路径待审视

尽管公司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账上货币资金达34.08亿元,同比增长5.23%,表面流动性充裕,但其资金运用方式却值得深究。回顾2021至2024年,公司总现金规模从28.56亿元波动下降至10.82亿元,资金存量并不稳定,公司本次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配置以博取收益的策略,本质上是在利用市场机会,但这也使其直接面临资本市场固有的波动风险。

这一策略与公司实际的投资能力形成鲜明反差,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收益仅0.17亿元,同比锐减75.83%,低于2021至2024年0.58亿至0.8亿元的收益水平均值。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在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向也透露出矛盾信号,2025年三季度收回投资现金13.44亿元,同比激增55.99%,但同期投资支出却高达21.92亿元,导致投资活动净流出8.44亿元。而这背后,自2020年以来,公司投资活动始终处于净流出状态,累计流出规模超过50亿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

与此同时,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乏力,股价自2021年7月高点200.19元一路震荡下行至54.25元,累计跌幅达72.9%。2025年内同样跌幅为12.08%,远逊于沪深300指数21.14%的涨幅与酿酒行业3.1%的增长。或受此影响,机构投资者也在用脚投票:基金与其他机构在2025年三季度同步减持,持股比例分别降至3.13%与61.75%。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综合来看,在啤酒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公司主业增长显露疲态的背景下,重庆啤酒仍将巨额资金用于金融资产配置,而非投入技术升级、渠道建设或品牌创新等核心环节,不禁令人质疑:公司是否已偏离实业根基,陷入短期逐利冲动?

作者 | 王立

编辑 | 吴雪

1

2

3

NEWS

NEWS TODAY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