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双增业绩下的暗礁:春光集团IPO中止背后的三重困境

来源:牛刀财经

2025-11-17 13:31:27

(原标题:双增业绩下的暗礁:春光集团IPO中止背后的三重困境)



文丨宋伊

美编丨李成蹊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山东春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春光集团”)携"营收利润双增"的2025年半年报叩击创业板IPO大门时,资本市场敏锐捕捉到这份亮眼成绩单下暗藏的裂痕。

2025年9月25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春光集团的IPO审核状态已变更为“中止”,核心原因系“申请文件中财务资料过有效期,需补充提交”。

这一变动让其上市进程按下“暂停键”。



从公开财报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与利润虽保持双位数增长,看似呈现增长态势,但背后暗藏隐忧:营收波动、应收账款逾期高企、核心产品持续降价、财务内控存在漏洞等多重问题交织,让其上市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本文将围绕三大核心问题展开探讨:

其一,春光集团当前盈利质量究竟如何;
其二,公司主业发展正面临哪些实质性挑战;
其三,在内控建设与公司治理层面,又存在哪些待解难题。

01 盈利质量隐忧

天眼查显示,春光集团成立于2018年5月,主营软磁铁氧体磁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沿产业链拓展至软磁铁氧体磁心、电子元器件及电源等产品。

近年来,春光集团的营业收入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净利润保持了持续增长。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15亿元、9.30亿元和10.77亿元。

同一时期的净利润分别为7713.75万元、8703.32万元、9888.97万元,增长态势较为稳健。



来源:公司招股书

2025年上半年,春光集团收入为5.46亿元,同比增长10.19%,增速有所放缓。归母净利润为5851.25万元,同比增长33.02%,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

然而,春光集团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招股书显示,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逐年攀升。2022年-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2.50亿元、2.74亿元和3.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67%、29.43%和33.30%,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2023年公司营收下滑8549.62万元,但应收账款却增加了2316.91万元;到了2024年,应收账款更是激增8483.98万元。这一情况有些令人担忧。2025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为3.38亿元,较2024年末略有减少。



来源:公司招股书

除了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扩大,春光集团的应收账款逾期问题也需重视。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中的逾期金额分别为4654.79万元、6329.84万元和9045.54万元,逐年增长迹象明显。

截至2024年年末,逾期金额已经逼近亿元,或为公司资金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



来源:问询函回复

春光集团在招股书中坦言,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应收账款可能随之增加。如果公司不能通过有效措施控制应收账款规模,或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客户资金紧张导致公司不能及时回收应收账款,可能会加大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资金周转和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春光集团的现金流情况也难言乐观。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010.28万元、3136.94、2864.92万元,降幅明显。



来源:公司招股书

到了2025年上半年,春光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7万元。这与净利润的高增背道而驰。

不难发现,应收账款的“逐年膨胀”为公司现金流出现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情况或反映出在下游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公司可能主动或被动采取宽松信用政策,赊销规模扩大,意味着其产品在产业链中话语权不强,回款受制于下游终端客户。并且,高额应收账款潜藏的坏账风险,可能冲销利润表现。

尽管春光集团的经营业绩保持了增长势头,但其盈利质量仍有待提升。

02 核心业务面临价格内卷

春光集团的核心业务为软磁铁氧体磁粉,作为功能性陶瓷材料,其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智能家居及家电、通信电源等行业。

来自软磁铁氧体磁粉的收入在春光集团营收占比超八成。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软磁铁氧体磁粉收入波动明显,分别为8.37亿元、7.56亿元和8.82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2.44%、81.33%和81.89%。其中,2023年,出现了近10%的同比下滑,最终导致公司整体营收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



来源:公司招股书

对此,春光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2023年,公司软磁铁氧体磁粉产品平均单价由2022年的1.09万元/吨下降至0.92万元/吨,同比下降15.63%,而销量由2022年的7.77万吨上升至8.22万,同比增长7.09%,由于单价下降幅度高于销量上升幅度,最终导致公司软磁铁氧体磁粉的销售收入相较2022年减少8076.46万元,同比下降9.65%。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到2024年,春光集团软磁铁氧体磁粉产品平均单价平均由2023年的0.92万元/吨再次下降至0.87万元/吨,同比降幅为5.62%。



来源:公司招股书

导致软磁铁氧体磁粉价格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为,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厂商依赖规模扩张,低端磁粉、磁心供给持续增加。低端产品技术壁垒低,新进入者易量产,加剧市场竞争。同时,下游传统领域如通讯、家电需求放缓或收缩,产能未同步削减,企业为争订单普遍降价,利润空间收窄。

毛利率方面,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春光集团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19%、21.27%、20.89%,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24.84%、24.81%、22.41%,意味着公司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溢价能力和技术壁垒不足。



除价格压力,原材料波动也给公司带来挑战。2024年4月至5月,澳大利亚主要锰矿山(South32旗下GEMCO)因热带气旋导致码头设施受损而暂停运营,引发全球供应紧张预期,天津港澳块锰矿价格一度暴涨近100%,推升氧化锰成本。成本传导能力弱的春光集团盈利空间进一步承压。

春光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原材料的平均采购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且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无法同步提升,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软磁铁氧体材料还面临其他软磁材料的替代竞争风险。其饱和磁通密度低、居里温度低、温度稳定性差,相比之下,金属软磁材料因性能优势,正不断侵蚀其部分市场份额。这些都是春光集团未来发展中亟待应对的技术与市场风险。

03 内控管理问题仍需重视

除业绩层面外,春光集团还在多个方面存在隐忧。

财务内控方面,春光集团漏洞频现。2022年4月,全资子公司春光磁电将980万元贷款转至供应商商兴盛电子的账户,后者随即将全款转回春光集团,随后便由春光集团统一调度使用。虽说这笔贷款在当年5月就已经全额归还了,可这一“资金空转”的行为已暴露出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较为薄弱。



来源:问询函回复

值得关注的是,同年1月,春光磁电还为客户中瑞电子提供了资金过账通道。具体为,中瑞电子将500万元贷款转入春光磁电的账户,然后,春光磁电从中扣除50万元货款后,当天就把剩下的450万元又转回去了。



来源:公司招股书

除此之外,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春光集团在与客户、供应商结算过程中持续存在票据找零现象。涉及的供应商有8家次。同时,公司与客户、供应商结算货款时存在的票据找零金额分别为7217.12万元、5,436.90万元。



来源:公司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春光集团还曾存在集资情形。公司实控人韩卫东曾控制的企业睿安资产作为资金管理平台向内部员工、股东等“集资”,实际执行中借款对象包括公司及子公司员工、股东或其亲属、朋友。2020年末,资金管控职能转至春光有限,“集资”债务也随之转移。截至2022年初,部分关联方“集资”对象本息合计约823万元。



来源:公司招股书

为证明该集资行为合规,公司拿出临沂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开具的《证明》,称相关借款行为不属于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仍未打消监管层疑虑,遭到交易所问询,重点围绕集资合规性要求进一步说明。

2020年7月,睿安资产因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被临沂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于2023年11月注销。

股权与治理结构方面,实际控制人韩卫东、宋兴连在公司及子公司的持股曾涉及代持情形。韩卫东直接持股并通过临沂君安间接控制表决权,合计控制55.52%,春光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实际控制人可控制公司表决权的比例较高,但未来无法排除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对公司实施不当控制的风险。

此外,公司还存在未为部分员工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子公司涉及超100万元未决诉讼等问题。这些内控瑕疵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的担忧。

经了解,因财务资料过期导致的IPO中止,企业需在3个月内完成财报更新并提交,审核即可恢复,最快1个月内可重启。

春光集团能否成功克服诸多困难与考验,最终能否实现上市,仍需时间验证。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