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真实生物再度递表港交所,中国创新药企的进阶与突围

来源:财经报道网

2025-11-17 10:01:42

(原标题:真实生物再度递表港交所,中国创新药企的进阶与突围)

近日,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实生物”)再度递交招股书,拟赴港上市。真实生物曾在2022年凭借首款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一战成名”,历经三年的沉淀,向资本市场再次发起冲击。

在当前中国医药行业加快创新转型、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以真实生物为代表的一批本土药企正从“跟随者”向“并行者”甚至“领跑者”转变,其成长路径也成为观察中国医药创新实力的重要窗口。

抗感染到治疗肿瘤一款“明星药”的破局之路

真实生物的故事,离不开其明星产品——阿兹夫定。这款药物最早于2021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HIV感染,成为全球首个双靶点口服核苷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其独特之处在于不仅能抑制病毒复制,还具备免疫调节功能,实现了“标本兼治”。在HIV治疗领域,阿兹夫定以仅需相当于同类药物1%的剂量即可达到同等疗效,展现出显著的临床优势。

然而,真正让阿兹夫定走入公众视野的,是其在新冠疫情期间的“临危受命”。2022年7月,阿兹夫定获批准用于治疗普通型成人COVID-19患者,成为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口服抗新冠药物。作为RNA聚合酶抑制剂,它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且对变异株仍具潜力。在疫情最严峻的阶段,阿兹夫定迅速实现商业化,根据其招股书透露,终端销售超1000万瓶,成为中国抗疫药品中的重要一员。

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真实生物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快速响应能力,从背后也可以看出其在抗病毒药物研发上的深厚积累。从HIV到新冠,阿兹夫定完成了从“专科药”到“广谱药”的跨越,成为中国创新药行业在特殊时期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尽管阿兹夫定已在抗病毒领域展现出明确价值,真实生物正致力于拓展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根据招股书披露,阿兹夫定具有双重抗肿瘤机制:"既能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又能通过免疫调节增强抗肿瘤免疫力"。

目前其正在推进其与PD-1抑制剂、哆希替尼等药物的联合疗法,在肝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高发癌种的临床前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部分联合方案在动物实验中实现肿瘤100%消除"。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阿兹夫定作为单药在治疗血液肿瘤方面也显示出潜在疗效,为公司拓展肿瘤适应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这些研究进展表明,阿兹夫定正在从一款成熟的抗病毒药物,向具有多重抗肿瘤价值的创新疗法拓展,为公司构建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奠定基础。

科学家天团药企创新的灵魂引擎

在创新药研发领域,科学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真实生物官网来看,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官杜锦发博士,正是这样一位具有国际视野与产业经验的领军人物。他获中国政府认定为"国家特聘专家,是曾获得盖伦奖的丙肝治疗药物索非布韦的发明者之一,该药物被"细胞"杂志誉为当代最重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

杜锦发的回国,被业内视为中国医药人才“回流”的标志性事件。在他的带领下,真实生物构建了一支兼具国际经验与本土洞察的研发团队,均曾在跨国药企或顶尖研究机构任职,平均拥有近30年药物研发、临床开发与商业化经验。

这支“科学家天团”不仅为真实生物带来了技术底气,更在战略布局、管线推进与国际合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核苷类药物到肿瘤免疫,从小分子到大分子,团队的多元背景为公司打造了立体化的研发体系,也为中国创新药企的“人才本土化、研发全球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全链条布局拥抱更广阔的市场

在创新药企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真实生物正积极构建覆盖抗病毒、抗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多元化产品矩阵。根据招股书可以看到,基于阿兹夫定的商业化经验,公司正加速推进多条管线的临床进展,展现出从单一明星产品向多治疗领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

来源:真实生物招股书

在抗感染领域,真实生物的新型口服候选药物CL-197在治疗HIV方面展现出重要潜力。根据招股书披露,该药物半衰期逾168小时,支持实现每周仅需服药一次的用药方案。这一相对方便的服药方案有望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从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基于CL-197的长效特性和阿兹夫定已有的抗病毒疗效,真实生物正在推进“阿兹夫定/CL-197复方片剂”的研发计划。招股书指出,该复方片剂“有潜力成为全球首款全口服长效、每周服用一次的HIV治疗药物”。

在肿瘤治疗方向,真实生物除针对阿兹夫定单药及联合疗法管线外,还在积极推进其他核心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开发。招股书显示,氘代奥希替尼(哆希替尼)定位为新一代EGFR-TKI抑制剂,“在I/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与奥希替尼相当的疗效,且毒性代谢物水平降低80%,安全性更优”。同时,新型TOPO1抑制剂ZSSW-136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突出,其“活性为伊立替康的400倍”,且“有望突破现有ADC药物的耐药瓶颈”。

在当前肿瘤治疗领域,提升用药安全性与克服耐药机制已成为全球创新药企的重点研发方向。真实生物通过哆希替尼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化、以及ZSSW-136在克服耐药方面的潜力,展现出其在解决临床关键需求上的布局思路。若这些候选药物能在后续研发阶段持续验证其临床价值,将有望为特定肿瘤患者群体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真实生物的研发管线已延伸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可以看出其研发战略正迈向更广泛的重大疾病治疗领域。根据招股书,真实生物“在布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候选药物MTB-1806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其开发潜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MTB-1806在提高脑缺血后脑梗死抑制率、减少梗死面积等方面显示出优势,同时在毒性和耐受性方面表现良好。

为支撑多元管线的同步推进,真实生物已建立完整的产业化体系。位于河南平顶山的GMP生产基地具备年产30亿片的产能,覆盖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全流程生产;同时在上海、深圳、平顶山设立的研发中心分别聚焦小分子、大分子和临床开发,形成了研产销一体化的运营能力。

真实生物再度递表港交所,既是对过去十余年研发积累的一次总结,也是面向未来全球化竞争的新起点。在中国医药产业从“仿制”走向“创制”的大背景下,真实生物所代表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更是一代药企在政策、市场与技术的交汇中寻找定位、实现突破的缩影。它的下一步,或许将是中国创新药能否在国际舞台站稳脚跟的重要试金石。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