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5 19:54:24
(原标题:跟着全运去广东:21城掘金文体旅融合,打造“留客型”消费)
南方财经记者谭砚文 广州报道
广东是体育大省,“办赛就是办城”这一理念一直在广东有着最生动的诠释。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机遇之下,广东21个地市正在以特色体育项目为依托,打造城市新名片。
11月15日,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省执委会举行的第一场“城市体育性格”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广州、汕头、肇庆、清远、潮州市人民政府负责人,介绍城市体育性格、赛事运行保障、体育产业等情况。国际赛事中心广州、冲浪之城汕头、柔道之乡肇庆、漂流之城清远、围棋之乡潮州均通过差异化体育品牌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性格。
随着十五运会的推进,广东密集的体育赛事形成了强大引力和巨大流量,让各地看到了“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文旅新机遇。借助鲜明的体育名片,各地正在推动文体旅商融合消费,将体育基因注入城市消费,打造经济的新增长点。
当前,广东21个地市正借十五运会东风,打造各自的体育性格,塑造体育名片。
“纵观国际一流名城,大都是全球体育名城。”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副秘书长朱小燚介绍,广州不仅有丰富的体育场馆设施,作为承办十五运会赛事最多的城市,广州围绕30个场馆周边打造17个精致街区,共计改造场馆侧面积176.64万平方米、城市侧面积366.21万平方米。同时,广州本土的专精特新企业也深度参与场馆改造、赛事策划、场馆运维等方面。
在服务方面,2950名志愿者服务十五运会开幕式,观演人员36分钟全部退出开幕式场馆,55分钟全部坐上交通工具返程更是创下新的纪录。在朋友圈方面,作为千年商都,外国驻穗总领馆达69家、国际友好城市110个,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来,广州共承办国际赛事超240场次。
汕头是一座向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城市,冲浪是其与生俱来的体育性格。汕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十五运会汕头赛区执委会副主任李钊介绍,66处海湾分布在长达91.96公里的南澳岛海岸线上,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青澳湾,全年可冲浪天数超过300天。
如今十五运会赛事扎根汕头,是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关键一环。十五运会三项赛事相继落地汕头,7月的群众体育女子五人制篮球赛、9月竞技体育女子手球赛以及本月的冲浪项目,为这座滨海之城注入澎湃动能。
肇庆东承珠三角,西接大西南,独特的地理格局孕育了与“亦柔亦刚”的柔道智慧高度契合的城市体育性格。肇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肇庆赛区执委会常务副主任严宏宇表示,近年来,肇庆先后培养出两届奥运会柔道冠军冼东妹、第十四届全运会柔道冠军卢童娟等柔道名将。
本届全运会,肇庆有5名柔道运动员代表广东出战,并为广东省再添1枚铜牌。本届全运会,柔道、足球(女子18岁以下组)、毽球和体操4项赛事在肇庆举行。目前女足、毽球、体操(青年组)和柔道赛事已圆满结束,体操(成年组)赛事将于11月17日完赛。
清远,是首个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漂流之乡”的城市。清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十五运会清远赛区执委会常务副主任苏锦丹表示,以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为契机,清远高标准升级清远场馆,成功举办十五运会各项赛事以及全国击剑冠军赛等一系列高水平赛事,积累了成熟丰富的办赛经验。在扩大全民健身空间方面,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59平方米,位列全省第二。此外,还培育了马拉松、龙舟赛、横渡北江等品牌赛事,让“跟着赛事游清远”成为新的时尚。
潮州作为“全国围棋之乡”,努力打造围棋决赛之城。潮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茹茵介绍,在普及层面,推动“棋苗工程”深耕校园,每年超2万名青少年系统学棋。在赛事层面,连续36届举办少年儿童围棋锦标赛,连续8届承办广东省青少年围棋锦标赛,跻身全国围棋赛事重要举办地。在竞技层面,潮州围棋队6次斩获省青少年锦标赛总团体冠军,3次跻身全国围棋之乡联赛总决赛前三。
用体育名片吸引游客并不够,以体育促进消费才是关键。
吸客的首选就是赛事,一场赛事往往就能撬动一整条消费链。2024年广州马拉松赛当日及前后两日,广州酒店订单环比前一周同期增长超40%。原本只为看一场赛,最终留下了“吃住行购”的多元消费,体育与城市消费形成闭环。
体育的价值,最终要落在消费闭环上。各地借势延伸体育产业链,把运动体验打造为产业符号。正如“冲浪之城”汕头,不再是“冲一次浪就走”,还进一步拓展滨海休闲的玩法边界,汕头的多家体育俱乐部已针对冲浪产业全链条设计项目,包括俱乐部运营、赛事经济、装备销售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青少年教育等。2024年南澳入岛人次突破1000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亿元。
这种“靠海吃海”的文体旅转型升级,将南澳岛从传统渔港,塑造成以特色运动为驱动力的综合性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李钊在发布会上表示,汕头“冲浪+海岛”“冲浪+美食”的文旅套餐卖得火热,体育消费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选择。汕头将进一步打造“蓝色体育”和“蓝色文旅”,推动“体育+文化+旅游+商业”在体制机制、项目规划、营销推广上深度融合。
不只是广州和汕头,在发布会上,各城市均提出了这样的发展思路。
例如,清远以场景升级为抓手,构建“留客型”目的地生态,推动环笔架山民宿集群升级,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创业等,打造覆盖漂流、徒步、露营等的全域户外运动路线,丰富大湾区体育旅游供给。
2025年国际漂流公开赛。图源古龙峡景区。
潮州依托“全国围棋之乡”品牌,打造“体育+文化+旅游”特色发展路径,推出围棋主题等非遗旅游线路、100项优惠政策及“一镇一宴”美食品牌,推动“文体商旅”融合。
肇庆推行全运惠民,赛事期间七星岩、鼎湖山等景区对持证(票)的参赛、观赛人员全部免门票,住宿、餐饮、交通等各行各业推出系列优惠措施,让市民和游客共享全运盛会“票根经济”红利。
各地的这些具体探索,契合了广东省近年来推动文体旅融合的导向。早在2021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就明确鼓励打造南澳冲浪、清远漂流、东莞篮球等特色体育旅游目的地。今年省体育局更出台通知,要求“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体育赛事消费新场景”,广州近日推出“全运有礼”系列优惠,把体育赛事与民生消费直接挂钩。
十五运会带来的体育热度席卷广东,各地正借势十五运会的发展逻辑,将体育基因注入城市消费,让体育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智通财经
2025-11-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