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湘潭“脱胎”老三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3 21:05:55

(原标题:湘潭“脱胎”老三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见习记者冉黎黎 湘潭报道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钢”)工厂内,加热的钢坯在机械设备中被传送、轧制,巨大的器械运作时发出的轰鸣声敲击着在场所有人的耳膜——这是重工业的声音,而钢坯之下运作的自动转钢系统,却悄然暗示着湘潭产业的“脱胎换骨”。

在湘潭,城市产业版图中的“普通钢、燃油汽车、房地产”老三样正在转型升级为“特种钢、电动汽车、先进电池”新三样。连续4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的湘潭,正大踏步向先进制造业高地迈进。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厂内。(冉黎黎/图)

“含智量”升级

湘潭市最新政府工作报告中,“三优三特”占据重要位置。在“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方面,其中提到,提升“三优三特”能级。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湖南站情况介绍会上,湘潭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先金提到,湘潭立足本地工业基础,构建了以“三优三特”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先进钢铁材料、新能源汽车、先进能源材料及电池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与智能终端、电机电控电传动与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医疗器械三大新兴特色产业。

“三优”之中,先进钢铁材料产业以湘钢集团为核心。

“先进”二字,在于智能化,也在于高端化等。高端化方面,近年来,湘钢高端品种研发及应用取得历史突破,先后完成Ni系低温钢、止裂钢、超高强Q1300E、大线能量焊接船板、S460MLO、NM600、高锰钢、Q690GJ等百余个高端品种研发及认证,实现高端品种全规格覆盖。

智能化方面,湘钢中厚板粗轧自动转钢系统是其中一个缩影。中厚板轧制工艺中,板坯在长度或宽度方向需要进行多道次轧制。传统方法需要工人24小时轮班,通过监控画面,控制手柄完成操作。人工操作经常存在指令不准确导致转钢出现不精确情况,有一定安全隐患,转钢速度和效率由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决定。随着智慧湘钢建设加速推进,基于5G+云+AI板坯自动转钢项目应运而生。这也是全国钢铁行业首个5G+云+AI+边缘计算的自动转钢系统。

湘钢数智化研究院主任龙忠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湘钢自2016年以来大力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制造建设,前几年,主要完成对低增值、纯值守、环境差及效率低的操作岗位的自动化改造。而自2023年初开始,湘钢加大对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备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于2023年12月在湘钢部署了湘钢人工智能钢铁大模型平台,构建了视觉、预测两大开发训练能力。落地了行车智能调度、皮带智能监测、棒材能耗智能预测、盘卷勾号识别、焦炭质量预测、精炼目标温度及成分预测等45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另有70余个应用场景正在探索实施中。另外,工业机器人应用99台套,千人机器人占有率14.3‰。

智能化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龙忠义介绍,公司劳动生产效率由2016年的838吨钢/人•年提升至2025年中的1737吨钢/人•年,经济创效达10亿元以上。

除先进钢铁材料产业以外,“三优”中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依托吉利汽车等龙头企业,长株潭新能源汽车城加快建设,构建起“燃油车+新能源车”协同、“乘用车+商用车”引领的产业矩阵。先进能源材料及电池产业集聚成势,湖南裕能连续三年上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其磷酸铁锂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位居行业第一。湘潭电化是国家单项冠军企业、全球最大的锰系材料生产企业,前瞻布局的钠电池、固态电池崭露头角。

从零起步

从“三特”来看,湘潭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以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为核心载体。

时间倒回到2019年8月,湘潭市人民政府与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应运而生。

湘潭是“一五”时期建设起来的工业城市,制造业基础较好,而在医疗器械产业上却可以说是从零起步。“医疗器械产业往往是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这就意味着医疗器械的企业一般兴起于有资金、有高端人才的地方,当时一些园区会给企业20万、30万元的补贴以吸引企业入驻,而我们是没有补贴的。”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党支部书记朱达表示,企业入驻的原因,在于“专业孵化体系”。

朱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的主承载地,湘潭经开区通过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提前预审、“极简+智能”审批,项目审批环节缩减40%,用时提速72%,构建办事效率更高的政务服务新体验,着力构建“精准+专业+特色”产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实行“首问负责制”和“终身服务制”、开展工作专班服务、建立企业“白名单”机制、首创“校招+职培”人才培养模式等。

“20万元、30万元的补贴,企业不是不在乎,但是产业生态做起来,通过全流程解决问题,让企业的一个产品能够提前三个月上市,企业就有可能提前占领市场。”朱达表示,“这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远比纯粹的补贴要高得多。”

截至目前,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累计引进医疗器械企业290余家,投产企业150余家,规上企业25家,国家高新企业3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代表企业有华熙生物、迪安诊断等上市公司,以及华芯医疗、半陀医疗、臻络科学明舟医疗、港湾科学等科技创新型公司,形成了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医疗美容、医疗软件五个方向的产业集聚,特别是在微创手术设备及医美等细分领域具备一定优势。

另外,“三特”中的电机电控电传动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应用,电机电控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晋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电子信息与智能终端产业突出融合创新,形成以蓝思科技、宏大真空、时变通讯、梨树全创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以华为、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业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

“回顾‘十四五’,湘潭的产业转型之路步履坚实、成果丰硕。我们通过构建‘三优三特’产业体系,优化了产业布局。”李先金表示,展望“十五五”,将继续统筹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纵深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