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深圳最牛打工天团,干出又一个“小大疆”

来源:和讯财经

2025-11-12 19:23:53

(原标题:深圳最牛打工天团,干出又一个“小大疆”)

当老玩家还在苦苦追逐影石创新的“大头针运动相机”时,新锐玩家已经托举出一款新玩具——3D打印机。今年10月,这一品类登上《时代周刊》评选的2025年最佳发明榜单,大放异彩。

一两千块钱的机器,再加上一些材料成本,就可以给家里的小朋友打印玩具。无论是美轮美奂的楼房,抑或是可以遥控的小汽车,甚至没实力买到的劳力士腕表,都可以通过3D打印后再拼装起来。

这个产业在2025年实现了圈层突破,和过去的无人机一样不断下沉和新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黑科技装备,变成年轻人唾手可得的玩具。

在社交平台上,3D打印机正接替影石创新,成为新的流量密码,视频只要带上3D打印的标签,就意味着流量。在抖音,3D打印机的话题下已经有4.7亿次播放量。

话题度一路走高的同时,市场也迎来了爆发增长。今年618京东3D打印机品类,一小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其中成长最猛的品牌便是拓竹科技的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27%。

这家来自深圳的独角兽,估值已经突破20亿美元,是当下3D打印机产业的头部品牌,在抖音上,基于3D打印过半的播放量都与拓竹科技相关。

对于C端爱好者而言,它让快速试错成为可能,让想法到原型的距离从过去的数月,缩短至数小时。不过,想要这一仍稍显小众的产业走向大众青睐的刚需品,还需要一次面向B端的“大疆时刻”。

  软硬生态结合,造就20亿美元估值

今年十一期间,拓竹科技位于深圳湾万象城的概念店正式落成。在官方的介绍中,概念店迎面是由28台3D打印机组成的透明“培养皿”造型墙体,颇为壮观。一旁的机器矩阵中,也可现场按照指令打印不同的玩具,完成“收菜”。

一位3D打印爱好者告诉和讯商业,打印完成后取下的过程被同好们称为“收菜”,也是这项新玩具最令人兴奋的一个环节。

在他看来,只要有3D打印机及够数的耗材,任何所幻想出来的产品均有可能被制作出来,但需要懂一点建模,完成效果也因人而异。无论是照片、枪械模型、圣诞树,出自他手的3D物品已不在少数。

拓竹科技正是以销售相关物品发家,成立于2020年,由曾在大疆工作过八年的陶冶创立,他带着“最后一次创业的决心”,吸纳了同样来自大疆的高修峰、刘怀宇、陈子寒和吴伟,一起创立了拓竹科技,英文名命名为“Bambu”,源于竹子的英文“bamboo”。

“我最喜欢竹子,因为和其他植物不同,竹子密集、安静、有秩序感,而且生命力顽强。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赋予了竹子正直、坚韧的品质。”陶冶在与海外创客大V Stefan的视频播客中如此解释公司名称的由来。

带着这份秩序感,陶冶的团队选择3D打印环节作为创业方向。

3D打印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986年美国就出现了第一台3D打印机。然而长期以来,受限于学习建模有门槛、相关材料及设备造价过高等桎梏,这项技术并未走入更多消费者眼中,更多应用于工业领域,一台工业级3D打印机造价可达数百万元。

相比之下,消费级的设备虽不及工业品昂贵,但也造价不菲。在产业发展初期,市面上所发布的3D打印机不但部分需要组装,产品售价更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例如拓竹科技2022年发布的第一款产品X1,虽然这部高速多色3D打印机在性能上接近工业级产品,但售价也接近一万元。

更不用提,长期耗材下来也是一笔支出,这也解释了3D打印为何一直是小众圈层的玩具。

据了解,在消费级3D打印材料方面,有PLA、TPU和ABS材质可选,其中PLA为入门档,颜色丰富,打印起来难度低,价格够便宜,是新手的不二之选;TPU是一种具有高弹性和耐磨性的材料,适用于制作有柔韧性和耐磨性的零件;ABS则有械强度、硬度和耐冲击性。从价格上来看,这些耗材在每斤50元到100元不等。

不过,好消息是,市场对于3D打印的接受程度在变高。X1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线仅一个月,就获得了近5000万元的收入。这也让拓竹科技具备了研发土壤,向着更低门槛的产品努力。

2023下半年,市场开始走向性价比时代,不仅是拓竹先后发布的面向新手的P1S、A1mini和A1,将售价打到了2000元-4000元之间。市场上同类企业创想三维、纵维立方和智能派的产品售价区间也大抵如此,这些玩家也被称为“3D打印四巨头”,他们共同切下了3D打印产业90%的市场份额。

2025年,拓竹科技推出的H2D机型,集成10W-40W激光雕刻模块,打印速度突破600mm/s,刷新行业标准,实现由打印到雕刻再到切割的一体化流程,走在了技术演进的先列。

而真正让拓竹甩开对手走向爆发,要属其建立的Maker World社区。在这里,免费提供10万款建模,每个模型附有打印参数、耗材类型和时间成本,普通人可以一键导入直接进行打印,降低了新手的试错成本和学习时间,被前述爱好者称为“傻瓜级”。

社区内,还有如何组装机器、建模学习、调试参数等专业知识可供学习,而上传模型、发帖可获取积分,用于兑换奖励,这也让社群用户的分享氛围愈发浓郁,月活跃用户(MAU)达千万。

有消息称,拓竹为激励创作者投入了巨额资金,年度激励规模达数亿元,一位头部创作者的收入已超过50万元。

社区内容的丰盈,是建立生态的基石,全球月活第一的3D模型社区,也推着拓竹更具商业化野心。

据媒体报道,2024年,拓竹3D打印机出货量共计约120万台,高于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年出货增量(约100万台),市占率达到29%,营收也突破了55亿元。这一年,拓竹完成B轮融资,淡马锡等国际资本入局,估值来到20亿美元。

  被围攻的“小大疆”

随着拓竹的爆发,成长道路上的荆棘也愈发多了起来。

成立四年后,拓竹的身份也从最初的追赶者,转为被围剿者,行业矛盾一触即发。

近日,MakerWorld社区对外发布声明,称已对Creality Cloud(创想三维)、Nexprint(爱乐酷)、MakerOnline(纵维立方)等平台采取法律行动。

拓竹指控称,这些平台上存在大量涉嫌侵权的行为,不仅批量搬运MakerWorld上的独家模型,还出现冒充原作者账号的情况,甚至有模型被用于商业广告,直接违反了原作品“禁止商用和二次创作”的授权条款。

实际上,与拓竹运营路线相似,“3D打印四巨头”都开始落地社区的理念,社群运营规则大同小异,热门模型也异曲同工。

模型拉不开差距,只能“卷”价格。最近一段周期,“四巨头”均上市了价格在2000-3000元的新品,以对标拓竹,价格战笼罩全行业,冲击每一位玩家。

海外也有野蛮人敲门。据媒体报道,2024年8月,3D打印巨头Stratasys以10项核心专利侵权为由起诉拓竹。双方争端所在主要基于美国市场,一旦专利诉讼出现变故,将直接影响一个关键大本营的运转策略,毕竟海外市场曾为拓竹贡献了重要营收。

如果说在专利方面趋于各执一词,但在产品自身运转环节,拓竹还需要完善流程,打铁更需自身硬。

在发展的过程中,拓竹曾出现过品控问题。据媒体报道,2024年初,其主动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了召回计划,召回2023年11月17日至2024年1月29日期间制造的部分Bambu Lab A1 3D打印机,涉及数量为6220台。这批次召回范围内的打印机产品,可能出现热床线内部发生断裂,有安全隐患。

不过,主动召回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名声,并及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此之后,拓竹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更为充分,在产品开发环节也开始追求精益求精。

陶冶在海外播客中表示,拓竹之前的3D打印机厂商通常会容许新机器的缺陷,将后续问题的解决交给开源社区,而拓竹则力求设备在上市时即是“完美的”。

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的稳定极为关键。拓竹当前的产品开发与制造都位于深圳,工厂所在的宝安区是消费电子制造聚集地,使得产品的生产、组装稳定和高效。

拓竹总部则位于南山区,周围环绕大疆、影石创新、安克创新、韶音等消费电子巨头。慢慢的,拓竹也开始有了“小大疆”的美誉。

这其实与拓竹的团队成员过往息息相关,除了CEO陶冶曾担任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外,CTO高修峰是陶冶中科大校友,曾任大疆系统工程部负责人,COO刘怀宇,曾任DJI眼镜、FPV无人机产品经理,再加上曾负责过DJI云台部门的陈子寒、大疆遥控器系统设计的吴伟。初创团队各有侧重,在竞争中成长。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高压社会,他们抓住了年轻人为了取悦自己,愿意尝鲜而购买一个特殊玩具的消费习惯。

不过,这份新鲜感稍纵即逝。十年前,全球3D打印产业已经有过一次冷静期,大量初创公司被洗牌而倒下,资本转身离场。

相比之下,大疆却一直是消费者和投资人眼中的行业创新者,无人机,更已从发烧友的玩具,拓展至农业巡航、应急救援等诸多B端场景内,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工具,创造了“大疆时刻”。

反观消费级3D打印,核心场景仍然围绕着娱乐诉求,这决定了其市场的天花板高度有限。

在这个教育市场的关键时间节点,相比3D打印的能力和精度,让这个设备进入寻常百姓家,或是渗透进中小企业的研发、打样环节,更有助于产业的爆发,也是拓竹科技以差异化竞争思维深耕全球市场的关键。

而苹果最近的一个举动,则为这个方向增添了一分新可能。10月底,苹果在官网贴出了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专家的招聘信息,岗位主要负责开发与优化金属增材制造工艺,利用3D打印系统及粉末冶金等技术,支持合金开发与产品设计,并推动从概念到量产的转化。

苹果添了一把火,也并不难理解,在如今竞争白热化的3C赛道,“更轻、更薄、更集成”已成为折叠手机、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产品的共同追求的方向。而3D打印领域对于设计的极致创造,也让消费电子巨头看到了新概念的曙光。毕竟,引入新技术作为新品卖点,一直是苹果百试不爽的“销售妙药”。

这也意味着,随着各大巨头的押注,当3D打印不再被用户称为新奇,而是工程师手中日常使用的工具,它的价值才可谓充分释放。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