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重磅来了!又要见证历史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11-09 20:22:11

(原标题:重磅来了!又要见证历史)

【导读】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改革落地:以基准为锚回归本源,践行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曹雯璟

10月31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操作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操作细则》)。

业内人士表示,《指引》《操作细则》的出台,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将有针对性地遏制“基金风格漂移”顽疾,推动行业从“规模竞速”转向“能力竞争”,进一步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指引》明确,基准应充分体现产品定位和投资风格,符合基金合同关于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投资比例限制的约定。同时,管理人要根据业绩比较基准任命具备相关投研经验的基金经理,且基准一经选定不得随意更改。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桂平表示,在基金行业初具规模的当下发布《指引》,有利于推动基金行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基金公司来说,新规有利于解决当前行业乱象,比如基金产品风格漂移、“名不副实”、追涨杀跌、业绩大幅波动等问题。对投资者来说,产品更易理解和接受,选择困难度将下降,基金投资体验变好,借助基金产品进行财富管理的动力将进一步加强。对行业生态而言,将进一步促进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加快从卖方销售模式转向买方投顾模式。

“当前行业存在产品定位模糊、风格漂移等乱象,《指引》通过规范业绩基准全流程,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专业能力比拼,遏制短期博弈行为。”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认为,从行业生态发展角度,新规构建了管理人内控、托管人监督、评价机构参考的多维度约束体系,各方归位尽责,为买方投顾转型奠定基础。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指出,《指引》的出台将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一是产品定位清晰化。改善基金同质化问题,如行业主题基金需匹配相应行业指数,FOF与“固收+”产品将采用多资产复合基准,以真实反映跨市场配置特征。二是投资行为稳健化。更多的基金经理将参考基准投资,更注重长期稳定跑赢基准,而非追逐短期热点。三是考核机制根本转型。考核重心从短期相对收益排名转向锚点更明确的长期超额收益稳定性。长此以往,清晰的产品定位、透明的产品投向和导向超额收益的考核机制将增强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信任感。

突破性条款集中在四大方面

在业内看来,《指引》包含多项突破。

沪上一位公募人士称,《指引》中最具影响力的突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流程的内控与问责机制,要求基金管理人建立覆盖基准选取、监测、评估、纠偏及问责的全流程管控,并由独立于投资部门的机构进行监督;二是将薪酬考核与业绩比较基准刚性挂钩,直接消除过往基金经理考核更看重全市场排名、忽视基准的弊端,从激励机制上根除追逐短期排名导致风格漂移的动机,引导投资行为转向长期和纪律。

“最具突破性的改变包括基准约束、独立监督、薪酬挂钩和销售披露四个方面。”吴粤宁认为,过往行业存在基准随意变更、风格漂移频发、考核唯排名等问题,部分主动权益基金行业配置偏离非常明显。《指引》明确基准不得随意变更,要求独立部门监测偏离并纠偏,将绩效薪酬与长期基准表现挂钩,强制销售同步展示基准业绩。这些条款从源头锚定产品定位,以制衡机制防范违规偏离,倒逼基金经理聚焦长期价值创造,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

上述华南基金公司表示,针对目前部分产品业绩基准存在的问题,如策略脱节、权重随意、变更频繁等,《指引》强化了基准约束力,避免基准与策略“两张皮”,从根本上遏制风格漂移。

挑战在于投研体系与考核机制转型

记者了解到,基金管理人在落实《指引》中考核与薪酬机制相关规定时,还有不少挑战。

吴粤宁表示,管理人可能面临短期波动干扰长期考核、部分产品策略与基准精准适配难度大、平衡持有人利益、多部门协作监督效率不足等挑战。应对思路上,她建议优化考核体系,采用“长期业绩+基准偏离度”复合指标,并拉长周期;细化基准适配流程,优先采用行业基准库要素,特殊产品要做好论证;分阶段推进存量调整,搭建专业基准管理团队并加强投研策略培训。

深圳一位基金人士认为,核心挑战在于投研体系与考核机制转型:既要将新的薪酬机制嵌入现有体系,科学地进行业绩归因以评估超额收益质量,又要推动基金经理从自由的策略摆动,转向严格纪律约束下创造超额收益。基于此,过渡期内,公司应加强对基准的理解,优化风控模型,设定合理的偏离阈值,强化纪律性投资和长期业绩导向。

上述华南公募提到收益感受错位问题:业绩基准衡量相对收益,而一些投资者较为看重绝对收益。基金跑赢基准可能仍然亏损,这样奖励经理易引发争议;基金经理也可能为跑赢基准采取保守策略,从而削弱主动管理价值。因此,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要综合投资者盈利、风险控制、过程管理、合规风控等指标,与基金长期投资和投资者利益至上的目标高度契合。

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库发布

新发基金率先调整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陆慧婧

为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为公募基金管理人选择业绩比较基准提供参考,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要素库。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新上报的产品将从基准库中选择合适的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率先落实新规要求。

新基金率先落实

一类库或成为市场主流

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向各家基金公司下发《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要素库运作说明(征求意见稿)》,发布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要素一类库、二类库,以及相关指标解释、基准收益率计算及基准示例,供全行业参考。

“新规预期下,新发基金在基准设定上已率先落实调整。”北京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人士称,自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后,基金公司已开始主动调整存量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当前,基金公司进一步通过细化基准构成、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中各指数的权重,以精准匹配投资策略与风格,比如,主题基金会更新业绩比较基准的主要权重,或对基准进行“大换血”,替换匹配度更高的指数等。

据悉,一类库包含69个指数,二类库有72个指数。一类库和二类库均分为宽基指数、行业主题类指数、策略指数三大类。

主动管理型基金选择业绩比较基准时,应选取和使用哪类基准库,是行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表示,基金管理人在为主动管理型基金选择业绩比较基准时,要遵循几个核心原则:一是代表性原则,基准与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目标、范围、策略、比例高度一致,清晰反映产品风格;二是客观性原则,基准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必须透明、可持续、可量化,标的资产可公允定价;三是约束性原则,基金管理人负责选取业绩比较基准并采取措施,管理实际投资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偏离;四是持续性原则,基准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认为,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操作细则(征求意见稿)》相关规定来看,监管鼓励一类库纳入市场表征性强、认可度高的业绩比较基准要素,鼓励基金管理人在开发主动管理型基金时规范选取和使用;而对于二类库,基金管理人在使用时应当在产品注册时说明选择二类库业绩比较基准要素的考量。

“这表明一类库是监管更加鼓励的,因此或成为市场主流,只有少数产品会考虑二类库或其他业绩比较基准。”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相关人士称。

引导基金产品风格化和透明化

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

作为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准库将成为鼓励、引导行业规范选取表征权益资产的基准要素。

在国泰基金看来,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要素库的设立,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完善行业治理体系的关键举措,直面行业部分基准选取不规范、部分投资风格不清晰、部分考核导向短期化等痛点,以系统性设计,回应市场对规范发展的迫切需求。

国泰基金认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基准库的核心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业绩衡量标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要素体系,强化基金投资与产品定位之间的匹配度,筑牢合规底线;二是引导长期投资理念,推动考核评价从短期排名转向基于合理基准的收益创造,促进投研能力深耕;三是凝聚行业发展合力,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行业公信力,助力公募基金更好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作用,服务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也认为,建立统一、规范的业绩比较基准是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改革的关键一环和应有之义,通过规范设定业绩比较基准,可以引导建立投资风格清晰、投资行为稳定的行业文化,便于投资者筛选基金,从而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基准库的建立将引导基金产品趋于风格化和透明化,对基金经理而言,影响更是实质性以及多层次的。

李一鸣直言,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要素库的设立,核心目的是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过往,部分基金经理为追逐短期热点,风格漂移,基准未能发挥投资锚定和业绩标尺的作用。在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新规通过明确业绩参照,破解“基金盲盒”,增强投资者信任。同时,通过与基金经理考核挂钩强化投资行为约束,防止出现风格漂移。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新规对基金经理的影响:首先,新规要求基金公司设立独立部门监测投资与基准的偏离,并设置预警阈值,投资决策委员会需定期分析偏离情况。今后,业绩比较基准不再是“仅供参考”,而是实打实地成为基金产品的核心表征和策略准绳。基金经理必须时刻考虑产品表现和基准的相关性,不能“放飞自我”。

同时,基金经理的绩效考核将与长期超越基准的表现紧密挂钩,这将从考核机制上有效约束投资行为,防范风格漂移。

此外,投资者可通过业绩比较基准了解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增强产品透明度,这将约束基金经理,避免因为风格漂移而影响市场认可度。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新规的实施将有利于提升基金产品风格的辨识度,同时对于基金经理的业绩也有了更为客观的评价指标。

不过,上述北京大型基金公司提醒,“业绩比较基准只是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依据。投资者还需结合产品风险等级、投资范围、费率、管理人历史业绩等多维度信息,全面评估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业绩比较基准改革落地

基金评价迎来新“标尺”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张玲

近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操作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公募基金行业开启一场“标尺”的变革。

业内人士认为,规范设定业绩比较基准与持续管理,对基金评价机构实施科学评价有重要意义。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合理性、基金业绩是否匹配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将成为基金评价的重要标准。

基金评价迎来

标准化、可量化核心依据

新规的出台,为基金评价确立了标准化、可量化的核心依据,基金评价将更加精确、客观。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认为,新规将显著提升评价指标的精确度,评价结果的可参考性更高。比如,基金评价机构可通过测算产品相对于基准的行业及风格偏离度来识别是否出现风格漂移;使用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计算而来的超额收益,更能反映基金经理实际管理能力,减轻行业或风格轮动对业绩的影响。

“新规为基金评价确立了标准化、可量化的核心依据。”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指出,通过规范业绩比较基准的选取、变更及披露要求,明确收益率、波动率等多维度对比指标与长期考核导向,既可以遏制风格漂移、随意设定基准等乱象,又能强化对基金主动管理能力的客观衡量,进而推动评价机构以基准为核心构建更严谨的评价体系,助力投资者精准识别产品真实特征与基金经理投资能力,促进行业评价机制向规范化、专业化升级。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谈福嘉称,新规的推出与基准库的建立将推动公募基金的投资风格以及风险收益特征与业绩比较基准紧密捆绑,从而使评价人员在判断基金经理投资管理能力时,更关注产品相较于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

在具体细节调整方面,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直言,在行业评奖中,基金评价机构将会把业绩比较基准设定是否合理、基金产品相对基准收益水平如何、是否风格漂移等作为核心标准,避免短期排名、单一指标排名等行为,更好地落实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孙珩认为,后续基金评价将构建以5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评奖体系,优化评价指标,提高投资者盈亏、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情况的指标权重。同时,基金经理薪酬考核也将与业绩比较基准紧密挂钩,长期投资业绩明显低于业绩比较基准的,绩效薪酬要相应调降。“业绩比较基准的合理性、基金长期业绩与基准的对比情况、投资者盈亏情况等将成为基金评价的重点。”

在控制风格漂移基础上实现稳健业绩

受访基金评价机构和人士表示,在产品管理方面,基金公司应在控制风格漂移的基础上获得稳健的业绩,以切实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基金公司应当系统性地梳理产品的定位,结合长期战略与投研实力校准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并建立覆盖产品设立、运作、监测、纠偏及问责的全流程管控机制,同时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将绩效薪酬与基金长期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深度绑定,引导基金经理专注于创造持续稳定的超额回报。

孙珩表示,基金公司应依据新规一类库、二类库规范业绩比较基准的选取与披露,确保基准与产品投资目标、风格高度匹配并建立动态评估纠偏机制;同时,聚焦长期投资能力建设,强化投研团队对基准的跟踪适配,将业绩比较基准贯穿产品设计、投后管理、薪酬考核全流程,通过优化持仓结构、控制风格漂移、提升业绩稳定性,贴合基准的长期表现与以投资者实际盈亏为核心,实现产品管理与新规导向深度契合。

谈福嘉表示,基金公司在进行产品管理时的第一要务是控制风格漂移,围绕业绩比较基准来把握产品的投资风格与风险收益特征;在有效控制产品风格漂移的基础上,将稳定跑赢业绩比较基准作为更长远的投资目标,为投资者在实现资产配置目标之余创造更多超额收益。

“未来,业绩比较基准的选择、设定和调整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王铁牛表示,过去,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多选择沪深300指数等宽基指数乘以一定比例,现在需要根据投资目标和投资范围,在业绩比较基准要素库中进行选择,并通过历史回溯确定合理的比例。

新规将业绩比较基准从模糊参考提升为筛选与评估基金的“核心标尺”,投资者能更精准地掌握基金产品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告别“开盲盒”式选基金的风险。

编辑:杜妍

校对:乔伊

制作:小茉

审核:许闻 陈思扬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11-10

中国基金报

2025-11-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