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1-09 20:10:30
(原标题:兴业银行AIC率先获准开业 股份制银行债转股赛道竞逐升级)
11月9日,兴业银行(601166.SH)发布公告称,已于11月7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金复〔2025〕638 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批准兴业银行全资子公司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银投资)开业。根据该批复,兴银投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亿元,注册地为福建省福州市。后续兴银投资将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开业手续。
这是继2025年5月获批筹建后,首家完成筹建并正式获准开业的股份制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此举标志着股份制银行正式进入由国有大行长期主导的市场化债转股业务领域。
AIC市场格局重塑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作为商业银行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的核心平台,其设立源于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此后,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于2017年陆续设立首批AIC,注册资本均超百亿元,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参与者。然而,在此后近八年时间里,其它银行始终未能获得准入资格。
这一局面在2025年5月发生根本性转变。5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政策信号释放后,兴业银行于当日率先获批筹建兴银投资,成为首家获得AIC牌照的股份制银行;6月3日,中信银行(601998.SH)获批筹建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7月3日,招商银行(600036.SH)获批筹建招银AIC;邮储银行(601658.SH)于10月27日公告,已获监管批复筹建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除获准开业的兴银投资外,中信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的AIC尚处于筹建阶段。据多位市场人士透露,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将于近期完成筹建。
异化竞争路径
从注册资本来看,股份制银行AIC普遍维持在100亿至150亿元区间。其中,招银AIC以150亿元居首,兴业与中信均为100亿元,与国有大行早期设立的AIC规模相当。高资本金投入反映出银行对AIC业务前景的重视,也为其后续开展股权投资、债转股及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提供充足资本支撑。
从业务定位看,各家银行均强调AIC将聚焦服务科技创新、民营企业及新质生产力发展。兴业银行在公告中指出,“兴银投资将依托专业化、市场化的债转股及相关业务,加大支持科创企业与民营企业,通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有效降低杠杆率”。邮储银行在公告中也表示,“中邮投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亿元,将作为本行全资一级子公司管理。”重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科技金融生力军;通过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试点业务,发挥对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的支持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推动本行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战略方向趋同,但股份制银行在客户基础、项目储备和区域布局上与国有大行存在客观差距。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玲玲表示,股份制银行在布局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业务时,若复制国有大行“大项目、大企业”的传统路径,恐难在短期内形成有效竞争力。她认为,差异化竞争是破局关键:一方面,可依托母行在特定产业或区域的客户基础,聚焦高端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债转股+投后赋能”一体化服务;另一方面,应深耕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经济活跃区域,结合地方产业政策和企业融资痛点,打造属地化、定制化的债务重组解决方案。此外,强化AIC与母行公司金融、投行、财富管理等板块的协同机制,打通“贷—投—管—退”全链条,不仅能提升项目筛选效率与风险控制能力,也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未来AIC的竞争,不仅是资本实力的比拼,更是产业理解力、资源整合力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较量。”刘玲玲强调。
AIC扩容背后的金融体系转型逻辑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快速扩容,不仅是银行个体战略布局的体现,更是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融资结构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为主导,企业杠杆率高企,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设立AIC,允许银行通过债转股等方式将债权转化为股权,有助于分散风险、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并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股份制银行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AIC市场的参与主体,增强了市场化债转股的广度与深度。相较于国有大行侧重大型国企和基础设施项目,股份制银行客户结构更偏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及新兴产业,其AIC有望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此外,AIC的设立也标志着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迈入新阶段。通过AIC平台,银行可突破传统存贷业务边界,涉足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并购重组等投行业务,构建“商行+投行”双轮驱动模式。这一转型既符合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也是国内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场围绕项目获取、估值定价、投后管理与退出机制的全方位竞逐已然开启,股份制银行能否在国有大行深耕多年的赛道中开辟新局,将成为观察中国金融供给侧改革成效的重要窗口。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兴业银行的这一步,将AIC的发展从“纸面规划”推入了“市场检验”的新阶段。后续跟进的中信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既拥有了一个观察和学习的前哨,也面临着必须提速追赶的压力。
经济观察报
2025-11-09
经济观察报
2025-11-09
经济观察报
2025-11-09
经济观察报
2025-11-09
经济观察报
2025-11-09
经济观察报
2025-11-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