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9 11:58:34
(原标题:见证“骑”迹!这条赛道,串起大湾区的未来)
你见过这样的赛道吗?
231.8公里
首次串联粤港澳三地
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自行车赛事
在这里举行
当车轮驶过港珠澳大桥
你看到的不只是一场体育竞赛
也在见证着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历史性时刻
普通人可能很好奇
9座城市,2个特别行政区,怎么融合?
在大湾区生活的人会告诉你
这里的融合,有距离的贴近
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
再到建设中的狮子洋通道
多项超级工程共同构建出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在过去
从珠海开车到香港需要向北绕行
陆路车程长达4个小时
而深中通道开通前
从中山到深圳同样需要绕行约2小时
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往来过去耗时费力
现如今
大湾区已有6条跨江跨海通道建成通车
超128万人在大湾区内地九市间跨城通勤
说得更形象点,就是
早上在中山吃乳鸽
中午开半小时车去深圳见客户
下午10分钟过关到香港看演出
晚上还能去趟广州泡温泉
在大湾区生活的一天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与此同时
大湾区正成为全球机场跑道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航线网络遍及全球200多个城市
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
基础建设的“硬联通”不仅打破了地理壁垒
更是打通了一条条经济动脉
大湾区6年的GDP增量
相当于“再造一个深圳”
人员、货物、资金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奔流不息
2024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4万亿元
成功跻身全球湾区第一梯队
对了,还有“一国两制三法域”,怎么融合?
大湾区的融合,有机制的创新
目前粤港澳三地已共同制定“湾区标准”达262项
“湾区标准”
是粤港澳三地共同协商、共同执行的规则
是大湾区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粘合剂”
还有通关“零等待” 、职业资格互认、政务数据共享等
一系列便利举措
假如把大湾区比作一个共同的池子
机制创新的“软联通”
就是在铺设平滑的管道
让人才、车辆、货物、数据这些资源和要素
能像活水一样在池子里流动、汇聚
我们透过一些场景和数据来看:
当港车、澳车北上驶入日常
“粤车南下”香港政策出炉
当大湾区执业律师业务愈发繁忙
当政务服务事项能够“跨境通办”
可以看到制度的壁垒正在消融
新业态,新合作也在不断涌现
粤港澳三地各有所长
正好可以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如今“香港研发、前海验证、湾区推广”模式落地生根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一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加速崛起
看到这,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大湾区
那就是
活力
来来往往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流
印证着人聚财旺
这样充满活力的大湾区
让人很难不心动
在5.6万平方公里的大湾区
常住人口超过8600万
数字背后
是居民对大湾区的归属感
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
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十五运会的精彩赛事
更能亲身感受这片土地上日新月异的融合发展
城相连,心相连,梦相连
四海同心,湾区一家
我们共赴的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
更是一个触手可及的共同未来!
出 品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财经客户端 学习经济工作室
总 策 划丨邓红辉 贾肖明
统筹策划丨丁青云 谭婷
视频监制丨朱芷葵 柳润瑛 曾晓莹(实习)
文 案丨朱芷葵
编 辑丨谢珍
设 计丨陈珊 苏振嘉(实习)
审 校丨魏雯静 强燕 黄志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9
子弹财经
2025-11-09
子弹财经
2025-11-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9
中国网财经
2025-11-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