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5 19:43:32
(原标题:看好金属价值美国男子囤积30吨硬币,或面临法律与成本双重困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汉垚 见习记者冯紫彤
一面是触手可及的25万美元纸币,一面是重达30吨、堆积如山的5美分硬币,你会如何选择?最近,35岁的美国金融从业者凯尔·米切尔(Kyle Mitchell)不仅选择了后者,还将这个看似疯狂的想法付诸实践,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据财联社报道,米切尔在社交平台披露,为实现这一庞大计划,他与一个助手团队耗时四个多月,从银行系统分批兑换并囤积了总面值达25万美元、重近30吨的5美分硬币。最终,这座“硬币金山”被妥善安置于其位于美国某地150英亩农场内的一个独立车库中。
这并非米切尔一时冲动,他看中的是这些硬币的内在金属价值。
5美分硬币,被称为nickel,也就是镍币,但实际上它的成分是75%的铜和25%的镍,单枚重量为5克。根据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实时行情,铜价约10650美元/吨,镍价约15085美元/吨。按此价格计算,米切尔手中这批面值25万美元的硬币,其蕴含的金属价值已高达29.4万美元。这也意味着,每一枚5美分硬币的“内在价值”已接近6美分,实实在在地超越了其面值。
这正是米切尔投资逻辑的核心所在。他预期,在全球通胀压力持续的背景下,镍与铜作为重要的工业金属,价格仍有上行空间,这将进一步拉大硬币内在价值与面值之间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这种趋势可能最终会迫使美国铸币局改变硬币成分以降低成本。而一旦现行版本的5美分硬币停产,他手中这批“真材实料”的硬币就将成为绝版藏品,从而获得远超金属价值的收藏溢价。
这一预测并非空穴来风。今年以来,国际铜价已上涨超过20%,屡创新高;而根据美国铸币局2024财年报告,包含了金属原本的价值和包括人工在内其他生产成本后,制造一枚5美分硬币的总成本高达14美分。
然而,这份兼顾了面值保障与金属升值预期的看似严密的逻辑,能否经得起现实的考验?
其高昂的代价与潜在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首先,这是一项成本极其高昂的“投资”。据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分析,其成本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高昂的兑换成本,米切尔与助手耗时四个多月才完成收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人工、时间和可能的手续费成本等;第二是仓储与运输成本,这些硬币来自不同地方的银行,将来可能会运到不同地方,如果要长期收藏还需要仓储空间,在此量级之下运输和仓储的成本都不低;第三则是未来的处置成本,无论是熔铸还是作为收藏品买卖转售,都将产生额外费用。
肖飒进一步指出,更为隐蔽的是巨大的机会成本。这笔25万美元的资金被以实物现金形式冻结,完全丧失了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或投资于国债、指数基金等稳健金融产品所能带来的预期收益。同时,这部分成本将随着囤积时间的延长而不断累积。
在风险层面,最致命的是法律红线。肖飒律师表示,如果该男子没能等到美国政府停用硬币而想要熔铸为金属出售,则会因为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出口、熔毁或处理任何5美分硬币”,而面临1万美元罚款和/或最高五年监禁的法律风险。
此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是另一重现实风险。尽管近期铜价走高,但市场变幻莫测,金属价格存在大幅回落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米切尔的核心赌注,即美国政府停用现行5美分硬币,是一个不确定且可能极为漫长的事件。如果此事迟迟不发生,他将持续承担所有囤积成本,却无法解锁预期的收藏溢价,最终可能导致实际亏损。
那么,米切尔这种另类的“套利”模式在中国是否有复制的可能性?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肖飒律师从法律与市场角度给出了明确解释。首先,我国在设计硬币时,已充分考虑了熔铸套利的问题,确保流通硬币的成本远低于面值,从根本上杜绝了通过原材料价格上涨套利的空间。其次,我国法律也明确禁止熔铸套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若在国内囤积大量硬币并试图通过熔铸获利,将涉嫌违法,面临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
这一行为熔铸的硬币如果达到一定数额或者有其他加重情节的,有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的故意毁坏财物罪,即“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后,国内的硬币收藏市场也不存在类似的套利空间。”肖飒补充道,“且不说我国几乎没有停用硬币的现实可能性,即使真的停用,500万枚硬币相较于市场上流通的可能数十亿的硬币而言九牛一毛,几乎不存在收藏价值,就更别提靠其增值获利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观点
2025-11-05
智通财经
2025-11-05
智通财经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