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1-01 16:33:21
(原标题:营收、净利润均回到正增长 六大行三季报传“暖意”)
截至10月底,六大行均公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传递出业绩企稳回升的“暖意”。
相较中报业绩,今年前三季度,六大行的营业收入(下称“营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下称“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与此同时,息差收窄仍是行业面临的挑战,但部分银行的息差已呈现企稳态势。
营收、净利润回到正增长
归母净利润方面,六大行在前三季度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农行增速最高,超过3%。相较中报业绩,工行、建行、中行回到正增长。工行的归母净利润规模依然排在首位。
从营收上看,六大行前三季度均有所提升。其中,中行、工行营收增速均超2%,中行增速最高,为2.69%。
拆解营收,多家大行的利息净收入仍处于下降通道,非利息收入正成为增长转型切入点。
从利息净收入上看,前三季度,除交行外,其余五大行的利息净收入均有所下降。交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286.48亿元,同比增长1.46%;工行、农行、建行、中行、邮储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下降0.70%、2.40%、3.00%、3.04%和2.07%。
非利息收入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在已披露的数据中,工行前三季度实现非利息收入1666.12亿元,同比增长11.30% ;建行的非利息收入达1460.96亿元,同比增长13.95%;中行非利息收入1654.12亿元,同比增长16.20%。
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达314.81亿元,同比增长 27.52%。邮储银行方面表示,非息收入的增加主要是该行加强市场研判,抢抓市场机遇,不断加大债券、票据等资产交易力度,买卖价差收益增加带动。
从资产规模上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六大行的资产规模均较上年末上升。其中,建行增速最高,为11.83%,工行的总资产规模接近53万亿元。
从不良率上看,除邮储银行不良率较去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外,其余五大行不良率较去年末均有所下降。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邮储银行的不良率仍为六大行中最低,达0.94%;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33%、1.27%、1.32%、1.24%、1.26%。
息差降幅缓解
在当前市场利率维持低位的背景下,息差收窄仍是六大行面临的一大挑战,但息差降幅有所缓解。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邮储银行的净息差达1.68%,在六大行中最高,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净息差分别为1.28%、1.30%、1.36%、1.26%、1.20%。
其中,中行净息差企稳趋势明显,前三季度中行净息差为1.26%,与其上半年净息差持平。
邮储银行表示,前三季度,该行已将“稳息差、扩中收、提非息”作为收入端主线,利息净收入表现逐季改善。
在中期业绩会上,中行行长张辉曾表示,中行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定价能力不断提升,量价协同战略实施不断取得成效,进入二季度后净息差环比降幅出现大幅收窄。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指出,中行前三季度净息差1.26%,与上半年持平,同比下降15个基点,较上半年同比降幅收窄了3个基点。新发放贷款利率降幅逐步收窄,存款重定价以及中行积极加强存款成本管控有效缓解了资产端收益率下行。
王剑表示,交行净息差降幅收窄,其他非息收入贡献突出。交行披露的前三季度净息差1.20%,较二季度下降1个基点,较去年全年下降7个基点,息差降幅收窄。
招商证券认为,工行息差下行幅度继续收窄。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净息差为1.28%,较上半年下降2个基点,下行幅度逐季收窄。其测算的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率分别环比下降6个基点、8个基点,负债端下行力度较大是主要贡献。
第三季度业绩会上,多家大行也回应了“净息差承压”等话题。
中行董事会秘书卓成文表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境内银行业机构净息差普遍承压。该行积极把握市场机遇,着力优化业务结构,推动资产负债业务提质增效,努力稳定净利息收入。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净息差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有信心通过主动管理,继续保持净息差在可比同业的领先水平。
经济观察报
2025-11-01
经济观察报
2025-11-01
经济观察报
2025-11-01
经济观察报
2025-11-01
经济观察报
2025-11-01
经济观察报
2025-11-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