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31 17:51:34
(原标题:千里科技的“补助周期”要到何时?)
10月31日,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777.SH,以下简称“千里科技”)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报告显示,公司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7.62亿元,同比增长51.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2211万元,同比增长60.8%。这一成绩在短期内彰显出业绩修复迹象。
然而,进一步细察财报结构可见,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并非主营业务。剔除政府补助、资产处置收益等一次性项目,公司三季度实际亏损4241万元,同比亏损幅度扩大六倍。前三季度的“扣非后净利润”为-1.76亿元,说明在没有外部扶持与非经常收入的情况下,公司核心业务仍未实现盈利。
从收入增长路径看,千里科技在传统摩托车及轻型汽车制造业务维持增长的基础上,正积极向智能驾驶、车载系统软件与智能座舱方向转型。公司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4.55亿元,同比上升68.2%,研发投入的大幅提升体现了其“由制造向系统化供应商”转型的战略决心。
纵然转型信号强烈,但从财务端看,数项关键指标依然未达理想状态。首先是盈利质量:在本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收益约2.29亿元,其中政府补助约2.57亿元,为利润贡献重要支撑;若剔除此类一次性项目,公司仍处亏损。
其次,资产端存在隐忧:应收账款17.47亿元、存货19.82亿元,账期及库存周转效率须关注。再者,递延收益余额达到7.67亿元,主要为政府补助相关,未来需观察其按期转入损益的节奏。
另一方面,公司现金流表明“经营改善 + 投资加速”的结构性状态。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5.08亿元,同比增长364%;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高达26.60亿元,显示公司正在加速资本开支或战略投资。
如此一来,其“用投资换未来”的色彩明显。若未来装备、项目或软件平台尚未及时变现,公司资金链将面临一定压力。
在战略层面,千里科技的愿景值得关注。此前提出“AI+车”为发展标杆,意图从传统制造迈入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其所属体系整合也颇具亮点:通过引入外部资源,与主机厂及一级供应商架构合作,旨在搭建从感知、域控、座舱系统到整车协作的生态平台。
但愿景与执行之间尚存裂缝。一方面,公司虽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并提出城市NOA、Robotaxi、智能座舱等业务板块,但尚未披露具体装车量、合同金额或商业化营收数据。
另一方面,公司传统制造业务虽在扩张,但面对行业技术替代加速、盈利空间紧缩的背景,若新业务起量不及预期,传统业务增长能否持续将成为考验,传统业务收入占比之高,也无法让千里科技轻松剥离。
更具挑战的是,智驾方案商若仅服务于体系内主机厂,其成长空间天然受限。 这类业务在对外拓展时往往面临身份“避讳”,跨体系合作的可能性较低。
千里科技目前的业务重心仍深度绑定吉利体系,这种“内部消化式增长”虽有协同优势,却难以形成“绝对的”规模效应。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正进入高成本、快迭代阶段,算法、算力与传感器方案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
如此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若无法在更广阔的客户群和量产车型中找到稳定寄托,公司的运营状况势必面临考验。
此外,公司股权结构及融资环境也值得警惕。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要股东中存在较高比例的股权质押情况。这意味着在市场波动或资金链紧张情形下,控股结构稳定性及融资韧性可能受到冲击。
综合来看,千里科技正站在由“零部件、整车制造”向“智能系统方案”转型的关键节点。其战略愿景十分“美好”,即成为智能驾驶与座舱系统的生态服务者、拥有自主算法和平台能力。
下一步,千里科技能否将研发投入转化为稳定产品输出、将战略合作落成装车规模、将资本支出变为现金流返还,将决定这份“美好愿景”是否转为现实。
经济观察报
2025-10-31
经济观察报
2025-10-31
经济观察报
2025-10-31
经济观察报
2025-10-31
经济观察报
2025-10-31
经济观察报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