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通财经
2025-10-29 10:58:21
(原标题:业绩、效率与战略的三重奏:药明康德(02359)CRDMO模式2025 Q3全面开花)
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持续加速、研发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药明康德(02359)发布其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28.6亿元,同比增长18.6%。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代表其核心竞争力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5%,增长势头强劲。公司将全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速指引上调至17%-18%,全年整体收入预期上调至人民币435亿—440亿元。
透过这些亮眼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驱动药明康德穿越周期的核心主线:一是公司坚定聚焦一体化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战略的正确性与前瞻性;二是在此战略指引下,其卓越的精益运营能力如何构筑起一道坚实宽阔的“护城河”。
战略聚焦CRDMO:做难而正确的事,构筑长期价值壁垒
在瞬息万变的医药研发领域,选择正确的战略方向远比短期的战术执行更为重要。回顾药明康德的发展历程,则正是对“做难而正确的事”这一经营哲学的诠释。
药明康德独特的“CRDMO”一体化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从前端药物发现(Research, R)到后端开发与生产(Development & Manufacturing, D&M)的无缝衔接与高效引流。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高达人民币598.8亿元,同比强劲增长41.2%,远超同期的收入增速,为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公司的压舱石,化学业务前三季度实现收入人民币259.8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R”业务在过去十二个月里成功合成并交付了超过43万个新化合物,并在2025年前三季度有250个分子成功从发现阶段转化至“D”开发阶段,药物发现业务(“R”)正持续为下游的开发和生产(“D&M”)业务源源不断输送“弹药”。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截至9月末,小分子D&M管线总数达到3430个,其中商业化和临床III期阶段合计新增了15个项目。这种源源不断的内生性转化,正是CRDMO模式创造的“Alpha”价值。
此外,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前瞻性布局的新分子类型业务已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期内,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收入达到78.4亿元,同比剧增121.1%。这一爆发式增长,证明了公司在多肽药、寡核苷酸药、PROTAC、偶联药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和领先优势,也标志着公司成功开辟的“第二增长曲线”已全面进入收获期。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增长并非源于偶然的市场顺风,而是公司战略布局与执行力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公司对GLP-1等热门靶点药物的市场需求做出了精准预判,今年上半年有19个TIDES 分子从R阶段转为D阶段,占上年TIDES工艺开发分子总数的50%。
另一方面,强大的执行力保障了产能的及时匹配,如公司于2025年9月提前完成泰兴多肽产能建设,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已提升至超100,000L,都为承接爆发式增长的需求奠定了物理基础。
反映在财务成果上,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超过46%,经调利润率突破36%。截至2025年9月30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14.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21%;期末现金储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更是来到将近330亿元。
在战略聚焦上,近年来,公司果断出售ATU(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非核心业务,正是其为了集中资源、聚焦CRDMO主航道所做的“难而正确”的战略决策。这种定力,让公司得以在核心领域构筑更深的壁垒。
而药明康德的平台价值,恰恰在于通过提供一站式、高效率、规模化的服务,极大地降低了全球创新者的研发门槛与资金压力,解决了这一核心痛点,真正践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的宏大愿景。
精益运营与技术突破:解码效率与质量的“护城河”
如果说宏伟的战略是药明康德的“大脑”,那么精密的运营体系就是其强健的“心脏与骨骼”。
对于这样一家业务遍布全球、员工数万的巨头而言,精益运营与技术创新是其保持竞争优势、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在公司近期的投资者日活动中,多个案例生动地揭示了其运营效率的“秘密武器”。
案例一:不断刷新的“药明速度”
从车间建设到投入满负荷生产的周期,是衡量运营效率的关键指标。数据显示了惊人的进步:2017年,一个新车间从投产到满负荷生产的爬坡期需要近两年时间(22.6个月);而到了2024年,这一周期被急剧缩短至2.4个月,只需两个多月,一个全新的车间就能够达到满负荷的生产。
这种指数级的效率提升,得益于两大核心能力:一是规模效应,公司可以迅速从其他基地调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支援新项目;二是完善的培训体系,新员工在培训中心完成系统化训练后再补充到相应岗位,确保了生产能力的无缝衔接和快速复制。
案例二:驱动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大脑”
CDMO的主要特点是,客户项目众多,每个客户、每个项目需求都有所不同。在5个生产基地、40个车间、超过800台反应釜的复杂场景下,公司每年生产超过3万批产品,传统的人工排程已无法满足需求。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药明康德通过自研的数字化系统,实现了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其自研的Pyxis智能排程系统能实现自动化实时排程,将设备使用率从60%提升至72%。
这一提升所带来的效益,相当于新建了八个生产车间,有力地解释了为何公司的营收增速能够超越产能增速。
案例三:追求极致品控的“鹰眼系统”
在药品生产中,质量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尤其在固体加料环节,化学品名称相似、规格多样,是极易出错的关键风险点。为解决这一痛点,药明康德开发了鹰眼系统,将该环节的人为失误率降低至百批次0.05,即平均每2000批次才可能出现一次人为失误,接近于极限水平。这一系列技术突破从根本上保障了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公司在财报中多次提及的“零缺陷通过FDA检查”等记录,正是这套极致品控体系的有力佐证。
在这三个案例中,“药明速度”体现了其无与伦比的规模化复制能力,“智能大脑”构筑了软件定义的效率壁垒,而“鹰眼系统”则将质量品控做到了物理极限。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其在执行层面的、难以模仿的运营护城河。
CRDMO龙头价值重估,前景可期
综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药明康德的核心竞争力轮廓:其独特的“一体化CRDMO”模式、前瞻性的新业务布局(如TIDES)、稳固且全球化的客户结构,以及被技术赋能到极致的运营效率,共同构成了其基本面增长的坚实基础。
目前,公司的增长动力强劲且明确:一方面,高达598.8亿元的在手订单是公司未来1-2年业绩增长最明确的“压舱石”,提供了极高的确定性。其次,以TIDES业务为代表的新分子类型服务方兴未艾,市场空间广阔,将持续为公司贡献高增长动力。
此外,其深化的全球化布局,如在美国米德尔顿、新加坡、瑞士库威等地的产能建设,以及刚刚同沙特新未来城和沙特卫生部的重要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也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有效对冲单一市场的地缘政治风险。
展望未来,药明康德的估值能否实现重估,将取决于市场对CXO行业周期的重新认知,以及公司能否在TIDES等高增长领域持续兑现业绩。对于寻求增长确定性和高质量运营的投资者而言,其展现的价值主张依然清晰,即回归到公司的核心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而在这一过程中,CRDMO模式的集成和全球化部署,将成为其穿越周期、实现高确定性增长的护城河。
证券时报
2025-10-30
证券时报
2025-10-30
证券时报
2025-10-30
证券时报
2025-10-30
时代财经
2025-10-30
券商中国
2025-10-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