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浙江华业披露三季度报告:研发与市场双轮驱动,业绩稳步增长

来源:中国网财经

媒体

2025-10-27 10:13:00

(原标题:浙江华业披露三季度报告:研发与市场双轮驱动,业绩稳步增长)

中国网财经10月27日讯 浙江华业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华业”)近日披露公司三季度报告。

今年第三季度,浙江华业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12.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350.62%,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11.08%;对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143.68%。

研发助力,联通客户开展技术创新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公司丰厚的技术储备,这离不开浙江华业对于研发的持久投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华业的研发费用为1491.85万元,同比增长12.83%。近五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始终保持在5%以上,通过长期研发创新积累了大量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形成了业内领先的材料与制造工艺相结合的核心技术体系。目前,浙江华业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7项,专利总数达132项,“多轴联动纳米级抛光技术”“梯度耐磨层复合工艺”等核心工艺,已成为行业性能表率。

在技术研发中,浙江华业紧跟客户需求,进行前瞻性技术突破,打造出了类似于“用户直连制造”的创新生产模式。总经理夏瑜键介绍:“多年前,我们已经开始研发的铺垫,逐步搭建客户与工厂的共享平台,让客户可以很自主的像查快递一样,知道他们的产品做到哪一步了。”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将在塑料机械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产品创新的同时,浙江华业也关注生产管理,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公司引进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和先进的软件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并与原有体系有效集成。目前,公司已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22年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目前浙江华业公司已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塑料成型设备厂商,如恩格尔、赫斯基、克劳斯玛菲、住友德马格、米拉克龙、戴维斯标准等国际巨头,以及伊之密、富强鑫、大同机械、海天国际、泰瑞机器、华研精机、震雄集团等国内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德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业绩增长,市场空间激发未来想象

在3月敲钟上市时,浙江华业曾表示将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数字化赋能增效,优化产能供给,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把华业打造成为全球塑机螺杆行业的领军者。

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质生产力”方向之一,“政策+产业”的双重确定性,让机器人成为中长期高景气赛道,也为上下游赛道企业带来机遇。因机械强度、高温性能、介电性能、热塑性、耐水解等性能上的优势,PEEK材料对加工设备的机筒螺杆在材质选择、耐磨耐腐蚀性能及热处理工艺上有着严格要求。据了解,浙江华业专注于塑料成型设备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螺杆、机筒、哥林柱等塑料成型设备的关键部件。浙江华业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透露,公司现有的产品中,HPT系列的全硬螺杆和HK系列双金属机筒,可以满足PEEK材料的注塑要求,给公司前景带来充足的想象空间。

塑料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日用消费品、建筑、电子电气、装备制造等诸多领域。2023年,我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约1.2亿吨,行业营收约1.3万亿元;塑料制品产量约0.75亿吨,行业营收约2.2万亿元。同时,海外市场也正迎来扩张,如沙特作为中东最大的塑胶市场之一,包装、建材、汽车配件等塑料制品需求正在激增,中国制造的高性价比注塑机成为当地企业的首选。

塑料机械作为塑料制品加工的“工业母机”,在我国制造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工业4.0和物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化、自动化成为行业趋势,能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造业对精度和效率要求提高,高精度、高效率设备需求增大,如高精度注塑机、挤出机等将成主流,叠加市场定制化需求、新质生产力和国产替代化浪潮,将为浙江华业等产业链上企业带来新机遇。

浙江华业管理层亦表示,将继续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为中国塑料机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