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26 15:55:32
(原标题:AI创想营高校行走进深大:不止“降本”,AI将拓展想象力边界)
编者按:
为迎接十五运会与残特奥会,“AI广东·粤动21城”AIGC视频创作征集大赛正火热报名中。大赛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指导、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可灵AI作为AIGC技术独家支持平台,目前已开放21财经App和可灵AI官网两大报名通道,方便参赛者便捷投稿。
为更好激发广大高校青年的创作热情,赋能和挖掘青年AI创作力量,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可灵AI启动“AI创想营高校行·青春创燃计划”,联动大湾区重点高校开展巡回讲座。
南方财经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10月23日,“AI创想营高校行·青春创燃计划”高校专场活动走进深圳大学。
在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国际传播和健康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网络与新媒体系、广告系、新闻系本科生悉数到场,三位巡讲导师围绕AI创意取材、工具操作、爆款作品赏析等主题展开分享。
(深大传播学院学生认真听嘉宾分享。摄/梁远浩)
DIG‘IT低聚体主理人兼创意总监林耿旭“出走”腾讯创业,曾创作多支出圈CGI广告。活动上,林耿旭以《狮身人面像》《蒙娜丽莎工位出“桃”》《独角戏》等作品切入,剖析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实拍可行性、毛发模拟、特效逼真度、模型资产、执行周期短等问题。
“《蒙娜丽莎工位出‘桃’》确认脚本后,执行周期只有大约三周,以往根本不可能实现。而利用AI,项目得以顺利落地,呈现效果非常不错。”林耿旭谈到,AI可突破实拍限制,快速生成3D角色动画与高互动性的虚拟场景。例如上述作品为洗发水广告,用可图等AI工具可迅速生成毛发不同毛躁程度的视觉呈现,并形成整套分镜的执行脚本。
林耿旭也提醒在场同学,AI虽功能强大,但一个优秀作品的诞生仍离不开人为把关与打磨。他反对将AI局限于“降本增效”,主张利用AI提升个体创意表达能力:“要让AI做我们不擅长的事,产出更有想象力的内容。未来借助AI,个体的力量将被无限放大。”
(DIG‘IT低聚体主理人兼创意总监林耿旭。摄/梁远浩)
广州美术学院动画专业专任教师、副教授陈菲仪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成员。一方面,她详细介绍了可灵AI、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AI生成工具在设计提示词、视觉风格一致性等方面需关注的细节;另一方面她提出,精准巧妙的核心创意才是影片之灵魂。
据悉,可灵AI(Kling AI)是基于快手自研大模型可灵和可图,提供高质量视频及图像生成和编辑能力,支持文生图、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
(广州美术学院动画专业专任教师、副教授陈菲仪。摄/梁远浩)
鉴于AI生成创意容易落入同质化,陈菲仪建议,保持对身边一草一木的观察和体悟,并从新闻、艺术作品中获取灵感。她列举了“What if”法、结合法、替换法等,并以体育宣传片为例,带领现场同学“头脑风暴”:“如果游泳运动员和鱼一起畅游?如果全运会运动员是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早点?如果用武侠片的方式讲故事?”
“AI工具将持续迭代,而动画作品最重要的始终是创意。它如同一个‘钩子’充分调动观众兴趣,触动观众心灵。”陈菲仪总结道。
第三位分享嘉宾为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创意工作室AIGC负责人白宇航,其AIGC作品《共筑非塑料关系,创造可持续浪漫》《岭南荔香飘千年——古树新枝》等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
白宇航总结了“快速变强”的一套独特方法论:拆解+模仿+迭代。首先“拆解”优质作品,仔细分析其创意概念、文案脚本、镜头语言、提示词等;再“模仿”这些呈现方式;最后找出效果欠佳的部分进行调整“迭代”。
“整部作品采用古树的第一人称视角,它活了近千年,见证了古代荔枝艰难的运输,到如今在海外也能吃到新鲜荔枝,由此体现城市科技与产业的迭代发展。”白宇航以《岭南荔香飘千年——古树新枝》为例,从灵感构思、构图、主体、色系、风格等方面拆解了创作过程。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创意工作室AIGC负责人白宇航。摄/梁远浩)
案例、方法论目不暇接,深大传播学院学子也向三位巡讲导师抛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其中,有同学问及“商业投放内容使用AIGC是否会被认为‘偷懒’、引起受众排斥”。林耿旭认为,AIGC为大势所趋,已深深影响、渗透了传统创作环节,内容被排斥通常是因画面不完美,这再次要求创作者摒弃单纯的“降本增效”目的,站在用户角度,以更真诚、更专业的态度使用AI,尽可能发挥AI工具的优势。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副主任、副教授王伟观察到,AI对高校学子而言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学习新技术并运用到自身学习和生活中,有望创造新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在文字功底、理论素养、专业英语、视听审美等基础建立之前,AI过多介入或将对学生的知识摄入和审美培养带来阻碍。
(现场学生积极记录、与嘉宾互动。摄/梁远浩)
近两年,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致力于“AI+新闻传播学”教学改革,网络与新媒体、广告、新闻三个系均积极研发适应深圳本土的“AI+内容生产”课程,在提升基础知识水平与审美素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习前沿AI工具和技术,尝试创作短片、VR、游戏等,提高就业技能适配度。
“从这两年的开课情况看,难度在于AI技术更迭太快,每个学期都需要重新组织课程内容。”王伟表示,通过“AI创想营高校行”等形式在课程中引进外部讲师、分享业界前沿动态,将是高校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据悉,“AI创想营高校行·青春创燃计划”活动已陆续走进大湾区多所高校,包括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澳门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持续为湾区青年输送AIGC技术干货与实战机会,助力更多青年参与到十五运会AI视觉内容创作中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6
财闻
2025-10-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