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24 20:49:29
(原标题: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北京这些数据居全国首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10月24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举行2025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5.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2%。
同时,北京智能经济新形态加速形成。政策上,形成涵盖算力、数据、模型和应用的政策体系。产业上,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62款,占总备案比重近三成,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累计智算供给4.2万PFlops,有力支撑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齐头并进。
另外,北京推动“5G+工业互联网”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落地新阶段。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近15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69个,全国名列首位。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处处长王德介绍,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5.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2%。
其中规上工业实现产值突破2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信息软件业营收增速逐月提升,1—8月营收突破2.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领先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315.7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加值同比增长11.2%,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首要支柱产业关键支撑作用持续凸显。
王德介绍,北京市产业结构向着高端化持续攀升。前三季度全市高端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7.9%。
生产制造环节向着智能化稳步迈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升级步伐加快,灯塔工厂、卓越级智能工厂累计建成5家和19家,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61家、市级绿色工厂51家。工信部公布的首批62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主体名单,北京市7家单位位列其中,数量居全国首位。
另外,产业创新向着多元化加速突破,机器人、生物制造、空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呈现多点开花的蓬勃发展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着力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成效显著,智能经济新形态加速形成。
王德表示,北京形成涵盖算力、数据、模型和应用的政策体系,发布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2.0,发布全球支持芯片最多、覆盖技术最深的开源智算系统软件栈众智FlagOS1.5,形成全栈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北京方案”;发起数据标注产业生态伙伴计划,开源全球最大的高质量中英文互联网语料库;获批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制造国家中试基地;积极构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生态,为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三季度,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9.0%,其中核心产业增长10.7%。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62款,占总备案比重近三成,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大模型客户端用户稳居国内第一,在通用大模型等主流技术路线上持续领先,在全球开源模型榜上长期居前;累计智算供给4.2万PFlops,有力支撑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齐头并进。
“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北京始终以政策为纲、以技术为核、以场景为要,推动‘5G+工业互联网’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落地新阶段。”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基础设施处副处长崔笑表示。
据介绍,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北京已构建起“全域覆盖、重点加密”的高品质5G网络底座。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近15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69个,全国名列首位。新建或改造超过1.7万个具备5G-A能力的基站,完成6.7万个5G轻量化基站升级,实现五环内全域连续覆盖,重点产业园区、制造业密集区域等关键场景5G-A网络全覆盖,全面支持IPv6技术。针对工业场景需求,已启动5G行业专网建设,首批试点项目有序推进,为设备协同、数据传输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支撑。
在技术攻关方面,北京技术创新与产业供给能力持续跃升。北京充分发挥产学研联动优势,加速5GRedCap、5G-A芯片、工业5G网关等核心元器件和重点产品的研发推广,丰富工业5G终端设备品类,本地5G-A产业链逐步完善。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在融合技术、网络兼容、安全可信等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标准,为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云网算控”一体化演进加速,工业算力设施建设持续加码,推动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家的工业数据畅通流转,为深度融合奠定数据基础。
在应用拓展方面,北京坚持“场景为王”,推动“5G+工业互联网”从“能用”向“好用”升级,赋能价值加速释放。
目前,工业领域规上企业5G应用渗透率稳步提升,5GRedCap、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突破400万大关;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机器视觉质检、远程设备操控、生产现场监测等典型场景实现规模化落地。
崔笑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产业高质量融合。帮助北京市工业企业持续提升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能力,做强北京“5G+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形成技术领先、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观点
2025-10-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