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24 17:52:01
(原标题:红利资产“避风港”效应升温)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老盈盈
进入10月份以来,A股市场震荡加剧,前期上涨较多的热门科技板块波动幅度加大,而具备一定防御和避险属性的红利板块则开始走强。
自2025年9月25日至10月22日,农业银行股价已连续十几个交易日收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累计涨幅超20%,远超同期大盘表现。与此同时,港股内银股也出现拉升行情,煤炭板块亦逆市走强。
近一个月,投资者黄先生加仓了1万元的红利低波基金,今年基金组合的收益率已达10%,对此他表示已经很满意了。在他的权益资产配置仓位中,80%的比例配置了红利基金,没有配置沪深宽基,也回避了波动较大的创业板。
黄先生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自己是稳健型投资者,并不羡慕牛市中其他投资者动辄十多个点的涨幅,他只是不想让自己的资产波动很大。因此,配置低波动、高股息、大中盘蓝筹的基金符合他长期持有的逻辑。
红利资产走强
同花顺数据显示,10月以来,截至10月23日,科创综指、科创50、科创100等科技板块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其中,电池、半导体、电子化学品等板块的下跌“拖累”了整个科技行业。
科技主题基金也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同花顺数据显示,10月以来,截至10月23日,上百只基金区间下跌超过7%。其中,富荣信息技术混合C跌幅最大,下跌了12.28%,金信量化精选混合A、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C、华泰柏瑞聚优智选一年持有期混合A、东方阿尔法优选混合C、东方高端制造混合A等产品跌幅亦均超过10%。
10月以来,一些具有避险属性的红利策略基金表现较为亮眼。截至10月23日,绝大部分红利基金实现正收益,其中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永赢中证红利低波ETF、国泰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银河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等红利主题基金收益均超5%。
此外,近一个月来,市场资金对红利主题基金的态度也从流出转向流入。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红利ETF(510880)60日净流出超过7亿元,而20日净流入、5日净流入、3日净流入分别达6.25亿元、4.41亿元和2亿元;流动性方面,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35亿元,日均成交金额超过5亿元。又如,红利国企ETF(510720)60日净流出超过5亿元,而20日净流入、5日净流入、3日净流入分别达4.84亿元、2.44亿元和逾8000万元;流动性方面,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超过38亿元,日均成交金额约1.9亿元。其余大部分红利基金也在近20日实现资金正流入。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当前红利指数的资金流指标已处于年度低位,显示红利资产的情绪面与持仓热度均处于相对底部区域,具备一定的估值修复与资金回流潜力。
对此,黄先生表示,大多数红利指数能筛除一些造假和长期不分红的上市公司,且每年定期进行吐故纳新和分红,能给他带来安全感。虽然持有红利主题基金在牛市中不会大富大贵,但是其表现比较稳定,亏损少,所以他会用大部分资金配置这种能够慢慢生息的组合。
AH股红利类指数对比
在黄先生的仓位中,50%配置行业分散、偏大盘蓝筹的A股红利基金,作为红利的压舱石;30%配置偏中小盘成长的A股红利基金,争取跑赢平均红利市场的机会。此外,还有20%配置港股市场的恒生红利基金。虽然港股波动更大,但是更低估值的港股市场显然很有吸引力。
相比A股红利资产,港股红利板块更引人注目。从当前AH股的股息率表现来看,港股部分红利类指数的股息率比A股要高。银河证券的一份研报统计了近12个月AH股部分红利类指数股息率:中证红利指数、深证红利指数为4.58%和3.95%,而同期港股通高股息(CNY)却超过了6%,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的股息率则为6.15%。
从上涨程度而言,上述研报指出,自2024年“9·24”行情以来,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全收益指数累计涨幅达42.93%,大幅跑赢同期A股主要红利类指数,如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20.91%)、深证红利全收益指数(27.50%)。
一位券商投资顾问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红利指数近一年来能取得亮眼的涨幅,一方面受益于银行板块的支撑,另一方面则来自成分股中的央国企权重较高,在震荡行情中能发挥出更好的防守作用。
对于一些稳健保守型的投资者,她建议,可以把A股红利基金作为核心资产进行配置,为投资组合提供稳定基础,同时把港股红利基金当作“卫星资产”进行配置,作为现有资产的补充,进一步提升组合收益,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
黄先生称,近期港股红利指数波动没有以前那么大了,而且估值低、分红多,他想加大一些港股红利基金的配置。但是内地个人投资者投资港股红利基金,大多需要缴纳20%的红利税,对于分红为主的红利型基金收益直接打了8折,会影响购买港股红利基金投资者的积极性。
最近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只红利税较少的港股红利基金,因为该基金不是通过港股通而是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通道申购,后者红利税为10%,而港股通的红利税在20%至28%之间,长期复利增长下来,两者差异会非常大。在他看来,如今大多数QDII基金额度已非常紧张,为数不多通过QDII通道申购而且还能买的港股红利基金要“且买且珍惜”。
香港本土红利ETF亦受欢迎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近日港交所举行的ETF峰会上获悉,在香港本土市场发行的ETF中,近期红利策略ETF也受到机构投资者的欢迎,此类ETF的资金流入明显增多。
根据恒生投资管理首席执行官Rosita Lee的介绍,目前在香港市场上市的ETF已超过 200只,其中的红利策略类ETF近期受到资产管理机构的关注。这类ETF通常每月向投资者派发股息,其中有7只ETF的年化股息率约为7%。截至目前,这7只ETF的资金流入规模已达140亿港元,占整个香港ETF市场总流入规模的37%。这一数据非常值得关注,它表明投资者对红利型策略的偏好正显著上升。
此类ETF之所以受欢迎,招商证券国际全球市场主管Patrick Shum认为,核心原因在于风险分散。投资者逐渐意识到,不同类型的红利ETF覆盖的资产和风险不同,能为他们的投资组合提供有效的风险分散效果,同时实现收益目标。过去三年,市场经历了剧烈的利率波动和经济动荡,而当前的市场环境恰好为红利ETF提供了有利的土壤。此外,不同发行方推出的产品覆盖了多样化的投资标的,既有香港本地及其他区域市场,也有跟踪英国、欧洲或美国市场指数的产品,为投资者获取全球收益提供了渠道。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机构人士中了解到,一种名为“备兑看涨期权ETF”的产品在香港市场逐渐增多。这类产品的优势在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的收益来源,帮助分散风险。此外,在市场震荡或小幅上涨时,即使股价没有上涨,投资者也能通过期权的权利金获得稳定收益,同时如果基金本身有较好的分红,那等于双重获利。
当然,有机构人士亦对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市场大幅上涨,由于卖出期权限制了股价上涨的收益空间,此类产品的表现可能会落后于直接持有股票;如果市场大幅下跌,虽然权利金能部分对冲亏损,但仍无法完全抵消股价下跌的风险。
此外,Patrick Shum认为,投资者在选择具体的红利类 ETF 时,应关注三个关键特征:首先,确保分红频率与自身需求匹配,大多数红利ETF的分红频率是固定的(如月度、季度),相较于传统固定收益产品,ETF在分红灵活性上更具优势,尤其在利率波动较大的环境下,投资者可根据自身现金流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其次,关注底层资产质量,若希望进一步提升收益,投资者可根据风险偏好选择,在获取额外收益的同时,更好地控制风险;最后,重视运营便利性,在结算和日常运营方面,大多数红利ETF的管理成本更低、操作也更简便。
经济观察报
2025-10-24
经济观察报
2025-10-24
经济观察报
2025-10-24
经济观察报
2025-10-24
经济观察报
2025-10-24
经济观察报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