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400亿元“苹果税”再遭举报:律师评价苹果太傲慢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22 19:58:10

(原标题:400亿元“苹果税”再遭举报:律师评价苹果太傲慢)

在10月22日iPhone Air发售前夜,苹果公司突遭55名中国iPhone 和iPad用户的联名投诉和举报。

10月20日,一封《关于苹果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举报信》(下称:举报信)在网上曝光。举报信指控苹果公司对中国、美国、欧盟消费者采取差别对待,对中国消费者实施了不公平的限制措施,导致中国用户继续被迫承受最高达30%的“苹果税”负担。

巧合的是,22日,iPhone Air在中国大陆正式发售,但北京和上海的主要苹果零售店外均未出现排长队的现象,更有消息称iPhone Air目前已暂停生产。举报信一经曝光便迅速上了热搜,甚至出现了抵制iPhone Air的呼声,这也被认为是该机型在华销售遇冷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400亿元“苹果税”

这封由55名中国消费者联合署名的举报信目前已递交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控美国苹果公司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征收高额抽成以及对用户的差别化对待。

举报信称,多年来,中国消费者被禁止使用除IAP以外的第三方数字商品及服务支付渠道,无法像美国、欧盟用户一样使用除App Store以外的第三方应用商店或网站获取应用,导致他们被迫承受最高达30%的“苹果税”负担。

“苹果税”由来已久。2017年6月12日,苹果公司更新的App Store条款正式指出,通过虚拟货币的打赏,应当被视为应用内购买,苹果将从中提取30%的分成,而且必须走苹果支付渠道,因此被业内称为“苹果税”。

这一政策甫一出台,便在中国引发轩然大波——有消费者发现,同一款应用的会员服务、游戏充值或直播打赏,在iOS端的定价普遍比安卓端高出20%—30%。

其实从本质上看,“苹果税”属于一种商业契约的约定条款,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税收。这一做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苹果公司的稳定收益,但另一方面,其高额的征收比例也引发了众多开发者和消费者的不满与质疑,并且反对呼声越来越高。

第三方数据统计机构Sensor Tower统计,2023年,“苹果税”在全球大约收入223.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08亿元),在中国就超过400亿元,占比近四分之一。2024年,中国用户缴纳“苹果税”64.4亿美元,占苹果全球该类收入的19%,略有下降,仅次于美国(148亿美元)。

按营收占比计算,中国“苹果税”占苹果中国区营收的10%,高于美国的8.8%和欧盟的4.6%,也就是说,苹果在中国每赚10美元,就有1美元来自“苹果税”,而欧洲不到0.5美元。由此可见,中国用户“苹果税”负担远超绝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对中国的“歧视性政策”

投诉文件通过多国案例对比,揭示苹果对中国市场的“歧视性政策”。例如,苹果在中国不允许App外交易或第三方支付,而在欧盟、美国、韩国等地区是允许的。

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体国家针对苹果此垄断行为进行了强力监管。2021年,韩国批准了一项法案,禁止苹果和谷歌等应用商店强迫软件开发商使用其支付系统并收取最高30%的佣金。法案签署后,韩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限制谷歌和苹果等科技巨头在应用商店抽成的国家。

2024年3月,欧盟因为苹果在音乐流媒体应用市场的主导地位对其开出了18.4亿欧元的巨额罚单,迫使苹果在某些地区调整其“苹果税”,从原来向开发者抽取的30%、15%(年收入100万美元的中小开发者)两档,分别下调至17%、10%。

2025年4月30日,美国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最新裁定彻底打破了苹果IAP支付渠道的垄断。裁定勒令苹果必须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支付渠道选择权,允许美国消费者点击iOS应用内置链接、按钮、H5等,跳转至任何第三方平台并可以直接使用任何第三方支付工具购买数字商品及服务,且无需承担任何形式、任何金额的佣金。

此外,多国监管机构也已对苹果应用商店政策展开调查: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要求苹果于2025年12月前开放第三方支付;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裁定苹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其限制替代支付方式;俄罗斯新修订法律要求在俄销售的iPhone必须允许第三方支付和应用分发;哥伦比亚工商监管局启动反垄断调查,评估苹果是否限制替代应用商店。

作为苹果全球第三大市场,中国仍被执行最严格的规定:用户只能通过苹果App Store下载、安装、更新和使用应用,只能通过IAP购买应用内的数字商品及服务,且必须承受30%的“苹果税”佣金负担。此时,美国标准费率为27%(小企业12%),欧盟已降至17%(标准企业)和10%(小企业),韩国则为26%。

“中国消费者每支付100元,苹果就拿走30元,而欧洲用户只需支付17元。”参与2025年集体投诉的消费者代表李明(化名)表示,“这种双重标准完全是对中国市场的歧视。”

对于想要达成的结果,举报信的代表人之一、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琼飞表示,一是希望苹果公司向中国消费者开放除IAP以外的第三方支付渠道,如允许开发者通过外链、按钮、H5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前往任何第三方平台或直接通过任何第三方支付渠道购买数字商品及服务,且对该种除IAP以外的第三方支付免收任何形式、任何金额的佣金。

二是向中国消费者开放除苹果App Store以外的iOS应用获取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应用商店、网页侧载等,且对该种除苹果App Store以外的第三方应用获取渠道免收任何形式、任何金额的佣金、技术服务费等费用。

三是降低苹果应用内数字商品及服务交易征收佣金的费率,且不得高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最优惠的比例。

目前,这封投诉举报正在等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受理立案。王琼飞表示,他们最终希望苹果能够尊重中国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同时给予中国消费者和其他国家地区消费者一样的待遇。

“封闭生态”遇国际监管压力

事实上,2021年,王琼飞就曾代理中国首例由消费者针对“苹果税”发起的反垄断诉讼案。2024年5月29日,该案一审迎来正式宣判,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驳回消费者金某关于停止收取30%“苹果税”的不公平高价行为,以及停止“应用内购买”强制使用Apple Pay搭售行为的诉求。

对此结果,王琼飞2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能单纯从败诉角度看一审结果,一审的积极成果是认定了苹果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这恰恰是反垄断诉讼中最难的一点。”

“该案民事诉讼的二审,在最高人民法院已经进入庭审等待判决阶段,而行政投诉举报目前在等待总局受理立案。”王琼飞说,希望双管齐下,更能推动“苹果税”问题的解决。王琼飞还表示,行政投诉的处理速度可能快于民事诉讼,且监管部门有权依据《反垄断法》处以销售额1%—10%的罚款。

多年来,中国消费者对“苹果税”的抵制经历了从个体发声到法律行动的转变。此次55名中国消费者的联名举报,再次将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垄断行为推向舆论风口浪尖。随着案件的进展,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否会对苹果公司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22日,在微博、B站等平台,“苹果税”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0亿次。统计显示,iOS端游戏充值、知识付费等场景的价格普遍比安卓端高30%,有网友直言“中国用户正在为苹果的全球利润输血”,也有网友开始自发抵制苹果新机iPhone Air。

此次联名举报,可以看作是中国消费者在行政监管层面对“苹果税”发起的挑战,也是对全球反垄断趋势的响应,与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多地的反垄断调查形成共振,苹果“封闭生态”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监管压力。

“从苹果应对全球反垄断监管的历史来看,我认为苹果是一家比较傲慢的公司,不仅对中国,对全世界都是如此。”王琼飞表示,“除非一个地区对它采取严厉的法律行动,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监管,否则它不会改变。”

苹果的“封闭生态”模式或许面临瓦解风险。分析人士指出,若中国、欧盟、美国等主要市场均要求苹果开放第三方支付,其服务收入占比18%、毛利率高达75.7%的App Store业务将遭受重创。

针对此事,苹果公司官方暂时未做出任何回应。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