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eVTOL融资狂欢下的隐忧:沃兰特航空的适航与商业化困境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14 14:47:08

(原标题:eVTOL融资狂欢下的隐忧:沃兰特航空的适航与商业化困境)

近日,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公司宣称,此次融资将加速推进产品研发、适航取证和商业化落地进程。成立四年来,沃兰特航空已累计完成10轮融资,堪称eVTOL领域的“融资狂魔”。


融资热潮:资本追捧下的eVTOL虚火

近些年来,低空经济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融资热潮。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定义为“新增长引擎”。乘着政策东风,沃兰特在2024年几乎以一两个月融一轮的节奏,全年完成6轮融资。从顺为资本到明势资本,从君联资本到华映资本,沃兰特背后资方阵容豪华。创始人董明解释其融资策略:“我们选择在去年尽快拿到了型号研发所需要的基本资金,能够保障这个型号是安全的。”

然而,这种快速融资方式也引发了业内担忧。有投资人指出,创业要面临很强的不确定性,一口气拿完融资,就相当于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成,留给公司的容错率很低。


适航取证:eVTOL商业化的最大挑战

eVTOL商业化必须跨越一道高高的门槛-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三证”(即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及单机适航证)。2023年9月,沃兰特公开表示,其VE25-100型号合格证申请获受理。但两年时间过去,这一关键证书仍未获批。适航审定之路充满挑战。沃兰特航空合伙人黄小飞曾坦言:“eVTOL作为航空业技术创新最前沿的代表,其适航审定工作存在较多探索性的内容。”

此外,欧洲eVTOL企业沃洛科普特的破产案例触目惊心。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空中出租车先驱”,尽管完成了多国载人飞行测试,却因未及时通过欧洲航空安全局的型号认证,至今未获商业运营许可,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商业闭环:从意向订单到确定订单的艰难转化

沃兰特航空宣布已获得860余架意向订单,意向订单金额220亿元,覆盖低空观光、培训、短途运输等六大类应用场景。

意向订单与确定订单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同样位于上海的某eVTOL厂商曾坦言,“由于尚未拿到适航许可证,通常eVTOL厂商对外公布的产品订单都是意向订单。”意向订单不具有法律效力,客户一般也不支付定金,对主机厂来说意义有限。

直到今年1月,沃兰特才官宣与南航通航正式签订中国首批高等级商用客运eVTOL确定订单。推动客户将意向订单转化为确定订单,要经过复杂、漫长的过程。


生死考验:沃兰特曾经的至暗时刻

如今的资本宠儿也曾经历过生死存亡的危机。2023年,沃兰特遭遇了未曾预料的“滑铁卢”。“有一次进行实验时飞机重着陆,摔坏了翅膀。就因为那次事故,原先和资方谈好的融资,也被对方撤回了。”那时的沃兰特本身资金就不够充足,而且飞机一重着陆就得修,相当于雪上加霜,处境艰险。

更让团队受挫的是,公司CTO觉得不太有信心,也提离职了。后面陆陆续续三四个月,又有很多人离职,基本都是核心团队成员。危机中,沃兰特与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签订战略合作,获得1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才得以渡过难关。

笔者个人认为,全球范围内,尚无成熟的、能实现商业运营的客运级eVTOL产品。行业内的淘汰赛已悄然开启,资本市场的耐心不是无限的。面对技术、资金、认证、市场的多重障碍,eVTOL企业必须在掌声与质疑中找到可靠的商业化路径。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