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诺贝尔经济学奖解码增长引擎:新从旧来,“创造性破坏”重塑世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13 22:15:34

(原标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解码增长引擎:新从旧来,“创造性破坏”重塑世界)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停滞才是常态。尽管时不时会出现重要发现,有时能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收入,但增长最终总是会趋于平稳。而在过去两个世纪,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这使无数人摆脱了贫困,并为今天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一重要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当地时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表彰他们解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三位获奖者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理解技术创新如何推动长期经济增长提供了理论框架,这对评估科技投资和创新政策的经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奖项再次聚焦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延续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关注实际经济问题的传统。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其中一半归乔尔·莫基尔,另一半由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共同获得。

乔尔·莫基尔,1946年出生于荷兰莱顿,1974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西北大学教授。他利用历史资料等方法揭示了持续增长成为新常态的原因。如果创新要在一个自我生成的过程中接连发生,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某项技术“有效”,还需要对其“为何有效”有科学解释。在工业革命之前,后者通常是缺乏的,这使得人们难以在新的发现和发明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他还强调了社会对新思想保持开放并允许变革的重要性。

另两位获奖者也早已声名显赫。菲利普·阿吉翁,1956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98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彼得·豪伊特,1946年出生于加拿大,197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布朗大学教授。

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也研究了持续增长背后的机制。在他们1992年的一篇文章中,构建了一个关于“创造性破坏”的数学模型:当一个更好、更新的产品进入市场时,销售旧产品的公司就会失败。创新代表着新事物,因此是创造性的。然而,它也是破坏性的,因为技术被淘汰的公司会在竞争中出局。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992年,阿吉翁和豪伊特构建的熊彼特式内生增长模型以“创造性破坏”为引擎,质量爬升式创新推动生产率增长,旧技术被新技术淘汰。把创新激励、市场结构与增长内生化,强调垄断与竞争的双重作用。

这些获奖者以不同的方式表明,创造性破坏会产生,必须以建设性方式加以管理冲突。否则,创新就会被那些面临劣势风险的既有公司和利益集团所阻碍。

孙立坚对记者分析称,全球经济自从2008年以来处在长期低迷的环境中,传统的经济增长遭遇发展瓶颈,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增长模式,内生增长理论焕发出生机,通过创造性破坏,可以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增长,重塑过去已经饱和的市场。

这种创新是双刃剑,会对传统的经济赛道产生替代和摧毁效应,垄断也会导致知识壁垒,但孙立坚表示,合适的监管方式同时也会催生新的机遇,典型例子就是人工智能。

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约翰·哈斯勒(John Hassler)表示:“这些获奖者的工作表明,经济增长并非理所当然。我们必须维护创造性破坏的底层机制,以免我们重新陷入停滞。”

中国经济处在转型期,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也意义重大。孙立坚对记者表示,内生增长理论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激励企业家精神的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整治“内卷式”竞争。莫基尔启示我们,创新政策不仅是研发补贴与产权保护,还包括知识生态建设(教育、学会、标准、职业共同体、出版与开放科学规范)与包容性文化。

1896年12月10日,瑞典化学家、企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意大利圣雷莫去世,其在遗嘱中写道,大部分财产将用于奖励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及和平领域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及和平奖项颁发。

与其他诺贝尔奖不同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唯一一个并非根据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遗愿设立的奖项,该奖正式名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奖金由瑞典国家银行支出。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非常关注实际经济问题。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达龙·阿杰姆奥卢(Daron Acemoglu)、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和詹姆斯·鲁滨逊(James A. Robinson),以表彰他们在关于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经济繁荣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的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以表彰其发现了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背后的关键因素。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和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教授菲利普·迪布维格(Philip H. Dybvig),以表彰他们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三人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630万人民币)的奖金。

孙立坚告诉记者,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时俱进,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这也是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转型的一大亮点。经济学奖和物理学奖、化学奖等有所不同,近年来聚焦提炼问题,找到应用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