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9 15:36:09
(原标题:黑翼资产急踩刹车?百亿量化私募“上新”速度分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黎雨辰
进入三季度,私募年内备案产品热情不减。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31日,今年以来私募市场合计备案私募证券产品7907只,较2024年同期的4340只,同比增长82.19%。
其中,量化策略产品的新发表现尤为突出。截至8月末,宽德投资今年以来以118只的备案产品数量居首,黑翼资产和明汯投资同期以112只、101只的备案数量紧随其后。从备案信息来看,中小盘指增产品受到量化巨头的广泛青睐。
不过对比上半年与7、8两月,进入三季度以来,头部量化私募的”上新“速度也有所分化。如何确保整体运作的稳定性和策略的有效性,是行业容量扩张背景下,机构面对的重要课题。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自3月以来,私募证券产品备案也已明显回暖,单月备案产品数量突破1000只大关。5月受假期影响,行业备案数量略有下滑,但在6-8月,行业又连续3个月单月备案产品数量维持在1100只上方。今年7月,私募基金共备案新产品1299只,创年内新高。8月这一备案数量略有下行,不过依然达到1139只。
从管理人规模来看,产品备案的行业集中度依然明显。今年以来有备案产品的2154家私募管理人中,1038家私募管理人备案产品数量仅1只,732家私募管理人备案产品数量2-4只,241家私募管理人备案产品数量5-9只,90家私募管理人备案产品数量10-19只,39家私募管理人备案产品数量20-49只,14家私募管理人备案产品数量不少于50只。
其中,百亿量化私募是备案的主力军。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产品备案的私募管理人共有2154家,其中,今年以来共有76家百亿私募管理人合计备案产品1936只,占到总量的24.48%,平均每家百亿私募管理人备案产品数量不少于25只。
截至上半年末,黑翼资产以95只的年内备案数量在全行业领跑,宽德投资以79只紧随其后。
不过进入三季度,百亿量化私募的产品备案速度重新有所分化,上述两家管理人的年内新发产品总量,也在7月备案潮中有所逆转:截至8月末,宽德投资今年以来共备案新产品118只,黑翼资产同期则备案112只。
进一步来看,在今年7、8两月,备案基金数量最多的前4家私募——明汯投资、宽德投资、九坤投资和世纪前沿,分别在两个月间备案了41只、39只、37只和36只新产品。对比上半年逐月的数据,依然保持了稳定的上新速度。
相比之下,黑翼资产在7、8月的新增备案数量仅有17只,相较二季度大幅放缓,同时在备案速度上也出现了一只经历“漫长等待”的产品。公开信息显示,公司旗下一中性策略产品成立于今年7月21日,不过直至9月4日才通过备案。
无独有偶,同为百亿量化私募的正定投资,在上半年曾以62只的备案数量排于行业第3位,但公司在下半年突然按下了新发“暂停键”,7月以来截至发稿尚无任何新产品备案。
记者注意到,8月以来曾有业内人士提出,相较主观私募,量化私募的产品备案时间在近期出现了一定延长。对此,北京一位大型量化私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尚未感受到监管对私募产品备案要求和通过速度的明显变化,多数产品从成立到备案的时间仍保持在一周之内。
不过据该人士了解,在产品备案时,监管会在特定情况下要求基金管理人对备案信息进行补正,甚至退回产品,如投资范围和策略被认为过于宽泛、围绕同一策略过于密集地申报同类产品,又或是管理人自身经营情况在近期出现重大变动等。
2025年以来,中小盘风格持续占优,个股波动率明显提升,叠加市场日均成交额维持高位运行,为量化策略创造了理想的交易环境。从策略视角来看,年内备案的私募量化产品,也以股票量化多头策略为主。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年内备案的股票量化多头策略(指数增强)产品共有1666只,占到量化产品总量的46.48%。中性策略则以798只的数量排于其后,占比22.27%。
纵观前述年内新产品备案最多的几家量化私募,也可以发现,中小盘指增产品在管理人的新备案列表中强势领跑。
如宽德投资今年以来的备案产品,便主要集中在股票量化多头策略,尤其是中证500指增产品。黑翼资产则以备案股票量化多头和量化CTA策略产品居多,同样偏爱中证500指增产品。明汯投资今年以来的新备案产品,则包含多只空气指增基金。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向记者表示,2025年私募证券行业迎来新一轮产品备案热潮,其背后主要受多重因素驱动。
首先,A股市场企稳回升,在科技创新政策利好及产业升级预期的带动下,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核心赛道表现活跃,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投资者情绪持续回暖。其次,监管环境持续优化,随着私募行业合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透明度提高,运作规范性增强,为市场参与方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此外,私募证券产品业绩表现亮眼,尤其是量化产品超额收益能力凸显,吸引了更多资金关注和配置需求。最后,产品创新与策略多元化趋势明显,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更灵活的投资选择,进一步推动了投资者配置需求的增长。”李春瑜称。
而在这一环境下,规划合适的策略容量,成为量化私募下半年布局新产品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近期接受记者采访时,灵均投资首席投资官马志宇曾表示,今年市场活跃度较高,整体来看量化行业的容量也出现明显扩容。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全行业的超额收益表现相对优异,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场风险承受能力的提升。
“基于此,我们会在各策略容量总和的基础上适度打一个折扣,以此来规划当前阶段合适的管理规模。”马志宇称,“具体来说,我们会把各条产品线的容量加总计算——尽管不同产品线的策略存在一定差异性,但部分策略可能涉及重叠的持仓或交易标的,因此不能简单地直接叠加。”
智通财经
2025-09-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智通财经
2025-09-19
智通财经
2025-09-19
和讯财经
2025-09-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