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对话李萍丰院士:过去扛炸药现在“玩”算法,攻坚智能爆破产业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9 15:05:44

(原标题:对话李萍丰院士:过去扛炸药现在“玩”算法,攻坚智能爆破产业化)

南方财经记者伍素文 实习生钟宸 广州报道

作为矿山开采的首要工序,爆破充当着“破而后立”的重要角色。这份在行外人看来危险性与观赏性并存的工作,其实需要非常高的技术含量。

三十年前,李萍丰成为宏大爆破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宏大爆破”)一名爆破工程师。面对业主“要什么石头(块度)就要炸出什么石头(块度)”的要求,他把科研课题搬到施工一线,在无数次调查、试验与技术调整中凝练出精准爆破的技术。由宏大爆破主导研发的“露天矿山精准台阶爆破技术”,成为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2版)》中唯一的爆破技术。

与矿石对话30余年,李萍丰带领团队累计完成采矿、剥离岩石工程量300多亿吨,以爆破赋能矿山上下游生产链,牵头攻关取得一大批原创性成果,为国家大型海防工程、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开采作出重大贡献。如今,其身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宏大爆破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并于2023年9月荣获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称号。

现在,李萍丰有一半时间都会在项目现场,上山下井,日夜兼程。搞科研不服输的韧劲,一直延续至今。

如果说精准爆破下,炸药爆破岩石就像刀切豆腐一样精准,那么智能爆破就是把这个过程变得看得清、有头脑、更安全。由于危险程度高、工序断点多,爆破智能化研究和建设相对滞后。李萍丰正带着团队研究第二代智能爆破装备、完善AI悟空爆破大模型,持续攻坚矿山开采生产链智能示范工程。

“智能矿山全生产链场景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一旦完成就直接填补了世界空白。我们所做的,是让爆破不再只是‘炸药的学问’,而是算法、数据与装备融合的系统工程,让每焦耳炸药能量创造出几何级价值。”李萍丰接受南方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近年来,宏大爆破成立国内首个“智能爆破研究中心”,初步建成了全球首个矿山开采生产链智能示范工程,智能爆破、无人矿车、绿色低碳技术不断落地,展现出矿服与民爆领域的硬核实力。在我国科技自立与产业转型的关键期,他们的探索与坚守,也是中国企业勇攀科技产业高峰的缩影。

南方财经:爆破领域有何科技趋势,广东有何优势?

李萍丰:科技创新是矿山爆破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当前,本领域科技创新力显著提升,主要集中在突破传统爆破局限,向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绿色化迈进。

技术攻关聚焦的方向总体有三个,一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智能爆破应用方面的研究,实现从“炸药包”到“算法包”的智造跃迁、技术突围。二是深空、深海、深地、极地等复杂环境资源开发,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三是绿色低碳与资源安全高效利用仍是核心目标,服务国家长期低碳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

广东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具有规模全国领先、产业链竞争力突出、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应用赋能成效明显等优势,高度契合国家“智能矿山”与“双碳”战略。传统民爆和采矿服务业可通过依托广东省人工智能生态多元化优势弥补制造业传统短板,锻造新优势。

宏大爆破获批“非煤露天矿山安全智能开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承担“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数项国家及部委的重点研发项目,这既体现出广东在政策与科研支持上的优势,也为智能矿山相关技术的持续突破和示范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方财经:人工智能正为矿山开发建设带来怎样的加持?

李萍丰: 人工智能为矿山的开发建设正带来三大方面的改变。

一是推动矿山机械装备智能化升级。比如,智能混装车和智能填塞车能够利用远距离伸缩臂实现一键式装药、填塞,各项参数实时提取以及炸药密度和封堵压力精准可调;无线智能起爆装备具备安全抗干扰、延时时间自动寻优等功能。系列智能装备的成功研发,实现了少人、精准的爆破作业。

二是提高矿山本质安全水平。比如,宏大爆发挥三十余年的技术和数据积累优势,研发、推出“悟空爆破”大模型,强化智能装备的自执行能力,借助透明地质探测以及爆破数字孪生技术的开发,从爆破地质、穿爆等全部工序实时再现,到爆破飞石、爆破振动等爆破效应仿真预测和可视化监控监测,爆破全过程看得清清楚楚,实现“开盲盒式爆破”到“透明爆破”的转变。

三是降低矿山整体能量消耗。比如,共享爆破和采选一体化关键技术研发。宏大爆破在肇庆大排项目建成全球首座露天矿山全生产工序智能矿山场景,并成功入选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通过采矿、选矿多场景数据融合,实现全工序感知、互联与协同,解决了“安全靠严管、生产靠经验、协同靠人工”世界级矿山难题,为矿山贡献智能安全高效的新模式。

未来,我们希望智能爆破最终能实现“员工们穿着西装打领带,坐在办公室按一个键,就能够把矿产资源给开采出来”的场景。

南方财经:矿山领域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存在什么难点? 你有何建议?

李萍丰:最大的难点在于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全,比如目前矿山设备多品牌、多代次,接口标准缺乏难以打通形成统一平台,可信数据不足造成大数据模型易用性和可用性有待提升,智能爆破事故责任界定缺乏法律框架等。

此外,智能化建设初期投入高、运维成本高,短期内难以体现降本增效效果,且矿企经营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较大,中小企业有顾虑。既懂AI/大数据,又懂岩石力学和爆破工程的复合型人才也比较稀缺。

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一方面需要推动科技成果创新标准化和工程化示范。通过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工艺、设备、数据接口标准、数字孪生模版,实现要素效率跃升(人、机、料、能),推动传统采矿爆破业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同时,推动完善“智能爆破/无人矿山”的责任与安全监管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另一方面,要将科研成果与现场关键场景深度绑定,如遵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对于矿山智能化和关键设备的应用要求,坚持先落地、再拓展原则,通过智能钻爆、无人矿卡、数字孪生与爆破效果、少人无人、绿色低碳等场景深度绑定,从传统“卖设备/卖炸药”走向“卖服务/卖智能化整体方案”。

与此同时,人才与组织机制创新同样重要。建立人工智能、采矿工程、爆破工程、计算机等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团队,持续加强科技研发投入与保障,推行“科研人员+工程师+矿山企业”联合攻关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场景化落地。推动产学研协同,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发平台与人才培养计划,与科研院所、矿企共建利益共享机制。

还需推动建立智能矿山、智能爆破评价标准,矿企通过分阶段投入,降低风险和顾虑。先从单点场景(如爆破智能装药、无人运输)切入,再逐步扩展全场景全工序全流程。主导建设一批“智能矿山、智能爆破”示范基地,树立标杆。

最后,还需要切实落实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成果评价、成果奖申报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

南方财经:从业30年,你觉得现在搞科研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李萍丰:现在搞科研比以前更得心应手,装备仪器、从软件到硬件都越来越先进。2003年我们研究精准爆破的时候,还专门去香港买了一台智能手机,现在技术手段丰富多了,年轻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也比较高。

我们当年是扛炸药、搞爆破出身,现在年轻人谈的都是大数据、大模型、5G这些新技术,可以说是从“炸药包”转到“数据包”了,年轻人喜欢这个也愿意钻研。企业对既懂工程现场、又会数据和大模型的人才求之若渴。

南方财经:当前,国企推出了许多激励企业科研人员创新的举措,宏大爆破有何举措及成效?

李萍丰:宏大爆破根据不同科研主体的性质、属性,逐步建立宽容失败机制,并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为高风险、高价值的科研探索保驾护航,助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

首先,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界定容错边界。对前沿性、基础性、颠覆性创新及首台(套)研发等,给予较高失败容忍度,探索备案豁免。

同时,设立“宽容失败特区”和专项基金,保障科研人员敢闯敢试。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以诚信为基础的柔性考核体系,完善科研信用记录,营造宽松环境。

最后,明确“可容”与“不可容”的界限,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对因先行先试导致的无意过失不予追责,对符合科研规律的探索性失误减轻或免责。

譬如,在自主研发国际首台(套)现场混装炸药智能装药装备的过程中,面对突发技术困境,原方案推翻后研发周期延长8个月。经公司组织论证,认定问题属行业长期难题且不可预见,研发团队贡献显著,最终给予备案式豁免待遇并对骨干进行嘉奖,由容错基金支持激励。现已推动10吨乳化炸药智能装药车与铵油装药车的成功研发并投入现场调试。

南方财经:近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发布。你对其中哪项举措比较关注,结合你的研究和工作来讲,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李萍丰:这对我们国企科研人员而言,既是政策红利,更是创新号角。结合宏大爆破的实践,重点关注两项举措:一是职务发明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改革,这直接关系到“谁来创新”的动力问题;二是跨区域产学研中试平台共建,这解决了“如何转化”的路径问题。

首先,收益分配改革让一线“微创新”落地生根。过去,项目部技术人员的创新多停留在经验总结或口头建议层面,缺乏转化动力。新政明确“科研人员可享有不低于70%的成果转化收益”,这为一线员工打开了“创新变现”通道。

其次,中试平台为一线技术提供“试错机会”。项目部员工最了解工程痛点,但缺乏技术验证条件。政策支持的 “场景化中试平台” 搭建了“工地需求—实验室研发—工程验证”的桥梁。

最后,政策与科技奖项申报联动,让一线创新“有荣誉、有奔头”。近年来政策加大对“企业主导、基层参与”项目的支持倾斜力度,但是落实仍要跟进,通过 “创新积分+奖项申报”机制,鼓励项目部员工参与研发。

未来,宏大爆破在这两项政策“双轮驱动”下,让更多项目部员工从“技术使用者”成长为“创新参与者”,真正实现“政策红利—技术突破—工程落地—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爆破解决方案。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