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8 22:33:06
(原标题:2030年保底400万辆,长安汽车在智能化上都有哪些新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思琳 报道
“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在长安科技生态大会上,长安董事长朱华荣自豪宣言。此前长安升级央企的首次媒体沟通会上,朱华荣也曾表示过“(现在的资源)有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
成为“新央企”之后,中国长安旗下拥有143家控股子公司,从业人数达到14.5万人,总资产3087亿元。手里自然握有更多资源,但也相应承担更多责任。作为央企,长安的目标是成为能在全球竞争中拿出技术和理念的中国车企代表。朱华荣称,中国长安的目标是到2030年汽车的产销必保400万辆,奋斗500万辆,其中新能源的占比超过60%,海外的占比要超过30%。
问题随之而来。新能源与智能化已进入下半场,长安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
近期,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在重庆开幕,这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以“新央企”身份举行的首场技术发布会。
在这场发布会上,长安重磅推出了新的智能化品牌——天枢智能,朱华荣称,这是长安全球2.4万名研发工程师、历经5年打造的面向智能化的新品牌。
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朱华荣表示,除开新长安成立后需要承接更高的使命之外,还因为长安对未来产业趋势的判断。2017年,在新能源并未像现在一样成为共识时,长安汽车已经预判了新能源将开启汽车新时代的序章,而在这个趋势中,长安认为数字汽车必须会成为真正的未来。
而为了朝向数字汽车,长安选择朝向科技公司转型,这也是为什么会推出天枢智能新品牌的底层原因。
作为整个新央企、新长安的智能化新品牌,朱华荣说,天枢智能只办三件事——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为什么要从安全切入?
朱华荣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达528万辆,其中超40%的问题涉及软件缺陷逐渐成了新的安全隐患。安全风险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在不断增加,传统硬件风险正面向复杂的软件系统风险转移。
据不完全统计,超70%的辅助驾驶用户存在没有及时响应系统的要求的情况,诸如此类都将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作为智能移动空间,智能汽车涉及的安全,不仅包括被动安全、主动安全,还包括行车安全、健康安全、心理安全、隐私安全、数据安全等,“我们始终认为极致的科技是为了恪守对每一个生命一每一个体生命的极致尊重和普惠关怀,智能化技术应该应用不是一系列配置的堆砌,只为炫酷,而是要化解各类的安全风险。”朱华荣补充道。
在这种“泛安全”的思考下,天枢智能品牌应运而生,从座舱、智驾和底盘等方面为用户提供安全的智能化。
以天枢辅助驾驶为例,朱华荣介绍,这套系统采用长安自研的视觉语言行动模型和多传感器融合感知,通过激光雷达精确识别,又引入端到端大模型训练和交互式领航辅助,让车辆能像老司机一样预判驾驶,通过积累的数据持续自主学习,越来越聪明。
系统融合动力底盘技术后可实现黑夜逆光AEB、增强型AES、多场景主动安全等功能。比如,高速时前车突然避障暴露障碍物,天枢智能系统仅用0.1秒协同转向与扭矩分配,120km/h时速下稳如磐石。
在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长安并没有把“天枢智能”局限在汽车本身,它把未来规划延展到更多领域:2026年量产首款载人飞行汽车,2027年实现无人物流车全栈自研、商业闭环,2028年量产人形汽车机器人,2030年逐步拓展到家庭服务场景 。
这场科技大会上,阿维塔07、深蓝L06、深蓝S05、深蓝S07、深蓝S09、长安启源A06、长安启源Q05、长安第四代逸动等10款新品集中发布,长安将智能化技术落地实际产品。
“效率为先。这一轮竞争里面,谁要走到了前列,谁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如果没有这些突破,很难在这一轮竞争脱颖而出。”朱华荣在此前新央企成立后的首次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