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

险企打响秋招争夺战:国寿、平安、人保释放超1万个岗位 狂揽AI、算法人才

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09-18 10:49:26

(原标题:险企打响秋招争夺战:国寿、平安、人保释放超1万个岗位 狂揽AI、算法人才)

保险行业打响人才争夺战。

近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泰康人寿、众安保险、中邮保险、和谐健康、建信人寿、农银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华安保险等十余家险企全面启动2026届校园招聘。其中,仅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3家头部险企便释放超过10000个岗位。

整体来看,本轮险企秋招呈现出科技类岗位细分加剧、下沉市场人才储备、头部险企培养体系升级等特点。科技岗依然受重视,但2026届细分更明确,需求更迫切。AI、大数据、算法等科技岗位占比显著提升,部分险企在招聘官网为科技岗位简历投递设置了“快速通道”。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险企秋招确实有不少新特点,科技岗细分更明确,像AI、算法这些岗位需求翻倍,说明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这种趋势对行业技术生态和竞争格局影响不小。一方面,技术生态会更丰富多元,不同技术方向的人才都能找到用武之地;另一方面,竞争格局也会更激烈。

科技岗位需求结构化升级,AI算法类人才竞争激烈

各大险企2026届校招岗位中,科技类已成为绝对主角。

从各家险企发布的招聘计划来看,中国平安携手旗下寿险、产险、银行等10余家成员公司,提供涵盖八大类、超过4000个岗位;中国人寿招聘官网显示,校园招聘共有1823个职位在招,其中金融科技类岗位的分类位于首位,共有127个职位在招;中国人保及旗下8家成员公司共开放6300多个校招岗位,并在招聘官网中为科技类岗位设置“快速投递”通道,开放95个科技类岗位。

此外,中邮保险在2026届校园招聘中,将“科技创新类”招聘需求置顶;工银安盛人寿总公司招聘中将“科技菁英”放在首位;在众安保险的秋招计划中,算法类岗位是去年的两倍。

从岗位类型来看,科技类仍以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运维等传统技术岗为主。人保财险、平安人寿设置了科技管培生岗位,中国人寿“展翼计划”也设置了科技岗。

与此同时,AI、算法类人才争夺成为今年校招最大亮点。中国人寿在招聘官网发布了北京、杭州AI算法方向的人才需求;平安养老险招聘AI算法工程师;泰康保险发布“AI之星计划”,招聘人数若干,深度结合泰康金融与医养场景,探索并落地“AI+”创新解决方案,同时招聘AI产品经理、AI应用工程师等岗位。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本轮校招呈现“科技岗位需求结构化升级”特征。AI算法、数据建模、区块链等岗位需求增加,且向垂直领域渗透,这标志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从“工具应用”转向“模式重构”。科技不再只是支撑工具,而是重塑产品设计、风控定价、客户运营的核心逻辑。

除此之外,本轮险企校招更多岗位集中在分公司,呈现出“下沉市场人才储备”趋势。

平安人寿2026届校招覆盖全国310个城市,通过县域支公司和乡村网点开发基层服务岗位,如保险代理人、客户服务专员等,助力“家门口就业”。中邮保险2026届联合中国邮政集团招聘,岗位涉及金融经济、电子商务等,重点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

各大险企普遍为校招生设计了更清晰、更系统的培养路径。例如中国人寿的“星火计划”“展翼计划”,中国人保的“集团培训生”项目等。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这些变化反映了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深化阶段,不仅需要引入前沿技术来优化现有业务流程,还需要在更广泛的市场中扩大服务覆盖面。这种趋势将促使行业技术生态更加丰富,同时也会加剧竞争格局中的技术差异化。

险企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

险企对科技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那科技类人才是否更倾向于选择险企呢?

在香港攻读计算机硕士的于妮,这个秋招季多了一个新身份:深圳某头部寿险公司AI技术研发团队的算法工程师(NLP方向)候选人。她坦言,之所以对险企产生兴趣,是因为看到“AI+保险”正在真实地改变普通人的生活。“险企的智能核保、理赔AI能让技术落地民生,而且相比大厂没那么内卷,比较符合我的预期。”于妮直言。

但她很快意识到险企的薪酬竞争力明显不足。于妮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该公司算法岗年包不到20万元,同资历大厂能多拿50%,且公积金缴纳比例仅7%(大厂普遍12%),年终奖也与绩效强绑定,前三年新人大概率拿不满。

更让她犹豫的是职业天花板,据于妮表示,险企算法岗少,跳槽时“保险+AI”标签不如大厂通用,金融技术岗天花板低,易被第三方工具替代,大厂简历更吃香。

去年入职北京某头部财险总部开发岗的王兴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其北京总部科技岗校招薪资在25万元-30万元之间,而省分公司、市分公司要低不少。曾参加同一公司秋招的李想应聘的是江苏省某市分公司的科技岗,最终被调剂到产品线,月薪税前8000元、到手6000元,他最终选择了拒约。

徐可的经历则更具代表性。作为一名人工智能专业的2026届硕士毕业生,他今年参加了某头部寿险总部科技类算法管培生的秋招。据他表示,他主要投的是互联网企业,保险类企业只是顺手投的。

王国军指出,与互联网大厂、科技公司相比,险企在争夺顶尖AI、算法类人才时,优势在于行业应用场景丰富,能提供真实业务场景让技术落地;短板可能是技术氛围和薪酬竞争力稍逊。险企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比如提供有挑战性的业务场景、完善的培养体系、稳定的职业发展路径等,来增强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对于未来保险行业人才的需求,田利辉表示,保险业迫切需要“复合型数字人才”,既精通机器学习,又深谙精算逻辑,能构建“风险-数据-模型”三角闭环。高校应革新课程,在精算、金融工程专业中嵌入“保险科技”模块,增设“保险AI伦理”等前沿课程;并推动产教融合,鼓励险企开放实习项目,让学生直面真实业务场景;同时改善评价体系,将“解决保险行业痛点的能力”纳入考核指标。

(文中于妮、王兴、李想、徐可皆为化名)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