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许家印全球资产被接管,价值77亿美元

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09-18 08:14:04

(原标题:许家印全球资产被接管,价值77亿美元)

导语:“毫无疑问,许家印根本没有遵守资产披露令。”

一纸判决书击碎了企业架构作为私人保险箱的神话,许家印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全球资产如今正式由清盘人接管,香港高等法院创造了历史。

9月16日,香港高等法院作出历史性裁决,委任中国恒大清盘人作为恒大创始人许家印全部资产的接管人,并对许家印名下价值77亿美元的资产发出全球禁制令。

法官欧阳浩荣在裁决中指出,“毫无疑问,许家印根本没有遵守资产披露令”。此次裁决“刺破公司面纱”,直接触及创始人个人财产领域,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企业架构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挡箭牌。

这场持续数年的法律博弈终见分晓,恒大清盘程序从公司层面纵深至创始人个人资产领域,突破了传统公司制度中“有限责任”的根本原则。

许家印个人资产被全面接管

香港高等法院法官欧阳浩荣在裁决中,对许家印一方资产颁下拟定接管人令。

欧阳浩荣法官在裁决中支持了清盘人的申请,委任安迈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杜艾迪(Edward Simon Middleton)及黄咏诗作为许家印资产的接管人。

接管范围既包括许家印名下的直接财产,也涵盖他通过复杂公司网络控制的资产。

同时,法院特别委任Messers.Wilkinson&Grist的何文基(KeithHo)担任监督律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

清盘人须定期向监督律师汇报工作进展,并协同处理潜在利益冲突。这种创新性的监督架构旨在防止权力滥用,增强处置过程的公信力,为类似大规模清盘案件树立了新标准。

另外,香港法院发出全球财产禁制令,全球禁制令覆盖了价值高达77亿美元的资产,禁止许家印处置其全球范围内的资产。此举旨在防止资产进一步耗散,保障债权人利益。

法官驳回了许家印方面提出的“任命接管人过于严厉,将会干涉私人事务”的抗辩理由。欧阳浩荣法官认为,鉴于许家印未能遵守此前法院发出的资产披露令,委任接管人是必要的。

从财富神话到债务泥潭

恒大集团曾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明星企业,2017年以3731亿元销售额登顶中国房企榜首,许家印也以2900亿元身家首次问鼎中国首富。

然而,长期高杠杆运转的恒大于2021年陷入债务危机。随着2020年“三条红线”政策落地,这家依赖资本腾挪的巨兽迅速陷入流动性危机。

恒大于2024年1月起长期停牌,由于未能满足复牌要求,被取消上市地位,并在2025年8月25日退市。

恒大清盘人此次成功申请接管许家印资产并非一蹴而就。案件可追溯至去年初,当时香港高等法院法官陈静芬已下令清盘中国恒大。

清盘过程中,清盘人虽然反对委任审查委员会,但法官认为委任审查委员会能更有效清盘,法庭不应持续介入。这一判断为后来的资产接管申请埋下伏笔。

恒大去年入禀向恒大创办人许家印、前妻丁玉梅、前行政总裁夏海钧以及前首席财务官潘大荣等,追讨合共约468亿港元股息及酬金。

法院成功申请全球禁制令,阻止许家印、丁玉梅和夏海钧等处理名下77亿美元(约值600亿港元)全球资产。然而许家印一直拒绝执行法庭命令披露资产,恒大清盘人今年4月遂向高院申请接管。

穿透“公司面纱”追责实控人

香港高等法院此次裁决取得历史性突破。一般而言,公司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与个人在法律上具有相互独立的身份。

本案中,法院认定许家印作为实际控制人滥用公司独立人格,未能履行法庭此前要求的资产披露义务,不能躲在“公司面纱”之后逃避责任。

针对许家印方面提出的“任命接管人过于严厉,将会干涉私人事务”的抗辩理由,香港高等法院法官明确驳回了这一主张。法官认为,在涉及巨额债务和可能隐匿资产的情况下,一般性救济已不足以保障债权人利益,有必要采取更强有力措施。

这一判决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公司架构不应成为个人逃避债务责任的工具,实际控制人必须为其行为承担最终责任。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创始人将公司视作个人“私人保险箱”,随意挪用企业资金,通过复杂隐蔽的关联交易转移资产,严重模糊了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界限。此次裁决为这些企业家敲响了警钟。

香港高等法院的判决公布后,全球禁制令立即生效。清盘人黄咏诗和杜艾迪开始着手接管许家印分散在全球的资产,监督律师何文基(Keith Ho)则开始搭建汇报和监督机制。

恒大清盘案从此进入全新阶段——从公司清算深入到个人资产接管,这一过程将为全球企业治理和跨境执行树立重要先例,重新定义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责任边界。

#许家印 #恒大 #地产 #香港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9-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