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雀巢洗牌:CEO遭解雇后,曾支持他的董事会主席卸任丨消费一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7 19:58:00

(原标题:雀巢洗牌:CEO遭解雇后,曾支持他的董事会主席卸任丨消费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雀巢的高管团队正在洗牌。

2025年9月17日,雀巢集团董事会宣布,保罗·薄凯(Paul Bulcke)决定提前卸任董事会职务后,Pablo Isla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出任董事会主席。

对此,保罗·薄凯表示,此刻正是他卸任并加快推进计划中的过渡的恰当时机,这能让Pablo与费耐睿(Philipp Navratil)进一步推进雀巢的战略,并以全新视角引领公司发展。

费耐睿是雀巢新任首席执行官。9月1日,雀巢集团董事会宣布,费耐睿被任命为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接替被解雇的傅乐宏(Laurent Freixe),立即生效。

此外,自10月1日起,Dick Boer将被任命为雀巢首席独立董事兼董事会副主席。Marie-Gabrielle Ineichen-Fleisch将被任命为董事会副主席。

客观上,正如保罗·薄凯所言,雀巢正在过渡阶段。

某种程度上,此种过度显得突然而激烈。雀巢称,傅乐宏的离任源于一项调查,调查发现他与直接下属存在未公开的恋爱关系,违反了雀巢的《商业行为准则》。根据相关公司治理实践,保罗·薄凯和首席独立董事Pablo Isla在独立外部律师的支持下监督调查。

“这是一个必要的决定。”保罗·薄凯称。

事实上,正是在保罗·薄凯支持下,傅乐宏对雀巢展开一场大改革。2024年9月,傅乐宏正式接替已经执掌帅印达到8年的施奈德,担任雀巢首席执行官。

此后,傅乐宏掀起调整。譬如,他宣布,雀巢今后的“行动计划”聚焦于三大重点领域:一是加强运营,在现有举措的基础上计划到2027年底,节约至少25亿瑞士法郎的额外成本;二是充分发挥产品组合的潜力,到2025年底广告和营销投资将增加到销售额的9%;三是加强基础能力,成为一家实时、端到端互联的企业。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市场更是傅乐宏的改革重心之一。

根据他的安排,雀巢按照地理划分的五大区域市场在2025年起被精简为三大区。其中,2022年单独组建的大中华大区(GCR)将重新并入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区(AOA)。这些大区的负责人,都将到雀巢位于瑞士沃韦的总部上班。

“我们对中国的措施,第一步,将中国纳入亚大非大区(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给予应有关注、支持和重点投入;第二步正在进行中——为中国发展新阶段任命了新的领导团队。”在近期财报电话会上,傅乐宏如此解释中国区的种种变化。

今年3月,傅乐宏在到访中国市场期间对外强调,未来雀巢将继续投入资源,支持中国市场增长。

“要在中国取得成功,就需要做到’4D’,即决策在中国(Decide),为中国设计(Design),以中国速度交付(Deliver),迎合中国数字化趋势(Digitalize)。”傅乐宏称。

由此,随着保罗·薄凯与傅乐宏的去职,雀巢前述种种改革是否将调整值得关注。

亦要看到,雀巢中国正处于调整的关键阶段。

比如,马凯思(Kais Marzouki)自7月1日接替张西强出任雀巢大中华区CEO。某种程度上,马凯思可以说是傅乐宏前述改革的在华执行者。

因此,随着傅乐宏遭解雇,雀巢中国是否会发生变化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目前来看,雀巢新帅似乎想要维持稳定。“我完全支持公司的战略方向,以及现有的业绩提升行动计划。”9月初,费耐睿表达了类似态度。

眼下雀巢中国的人事进展似乎能佐证前述态度,随着马凯思就位,雀巢中国亦加速调整中。

9月16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雀巢研发中国总经理孙忠伟将调任新职,现任新加坡区域研发中心(服务东南亚市场)及冰淇淋研发团队负责人Guglielmo Bonora 将接棒这一岗位,该任命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生效。

马凯思与东南亚市场关系匪浅。自2018年7月起,他出任雀巢菲律宾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也正是因为在菲律宾市场的优秀表现,他才得以执掌庞大的中国市场。

此外,雀巢大中华区咖啡业务负责人、雀巢大中华区财务与控制负责人等关键岗位均已换人。其中,新任雀巢大中华区咖啡业务负责人Pamela Takai已于9月1日就位,新任雀巢大中华区财务与控制负责人朱利将于9月8日就位,前述负责人均向马凯思汇报,并成为大中华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此前,Pamela Takai的职位是,雀巢菲律宾奶品健康与营养解决方案(DHNS)负责人。

更要看到,种种调整背后是,雀巢业绩收缩。

以中国市场为例,雀巢收缩明显。财报显示,在今年上半年,雀巢大中华区销售额为24.7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23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26.39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38亿元),同比下滑6.4%。同期,雀巢美国、法国,销售额同比降幅为1.58%、3.8%,英国市场则录得0.65%的同比增长,均比大中华区要好看。

从经营数据变化来看,亦能印证此种趋势。在上半年,雀巢大中华区有机增长率(指剔除并购、剥离、外汇波动等非经营性因素影响后的增长率)为-4.2%。其中,实际内部增长率为-1.5%,定价贡献为-2.7%。

同期,雀巢在美洲大区、欧洲大区的有机增长率分别为2.1%、3.5%。其中,实际内部增长率分别为-0.5%和-0.2%,定价贡献分别为2.7%和3.7%。而在中国所处的亚大非区域(亚洲、大洋洲及非洲区域),同期有机增长率、实际内部增长率、定价贡献率分别为2.4%、-0.3%和2.6%。

如此态势下,雀巢总体业绩下滑。

上半年,雀巢营收为442.28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3985亿元),同比下降1.8%;净利润50.65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456亿元),同比下降10.3%。

某种程度上,雀巢波动的业绩让傅乐宏必须改革,可随着他离职原有战略是否烂尾,成为市场必然会考虑的问题。此种思虑,不以高管的一时表态为转移。

新高管格局落定后,雀巢去向何方,仍需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