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迪士尼等好莱坞巨头起诉MiniMax侵权,涉及超50个IP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7 14:09:49

(原标题:迪士尼等好莱坞巨头起诉MiniMax侵权,涉及超50个IP)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 报道

好莱坞和AI的版权战火,吹到了国内公司身上。当地时间9月16日,迪士尼、环球影业、华纳兄弟三大影视巨头联合在美国加州联邦法院起诉国内公司 MiniMax,指控其旗下AI产品“海螺AI”侵犯版权。

起诉书称,MiniMax 及其产品“海螺AI”,在训练和生成过程中大规模复制和再现影视、漫画作品,构成未经授权的复制、发行、衍生作品创作、公开展示和公开表演,违反《美国版权法》。除直接侵权外,MiniMax还被指存在协助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

原告阵容几乎覆盖了好莱坞半壁江山:漫威、迪士尼、二十世纪福克斯、DC漫画、梦工厂等悉数在列。被告则包括 MiniMax 母公司上海稀宇科技,及其新加坡运设立的国际运营公司 Nanonoble Pte Ltd。

 

MiniMax是国内AI创业“六小龙”之一,2021年由商汤科技前副总裁闫俊杰在上海创立,“出海”这一关键词一直与其紧密联系。

官网介绍,MiniMax的自研多模态模型及AI原生应用已经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有1.57亿名个人用户。主要产品包括多模态生成平台海螺AI、基座模型MiniMax,以及AI虚拟陪伴应用Talkie(国内名“星野”)。 

本次涉及的产品“海螺AI”,主要功能是文生图、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去年2月,OpenAI发布Sora引爆文本生成视频话题后,海螺AI在随后的4月上线。SensorTower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螺AI进入了美国AI应用市场下载量前十。

本次诉讼书指出,海螺AI在推广中自称为“口袋里的好莱坞工厂”(a Hollywood Studio in your pocket),并提供了多个MiniMax 涉嫌侵权的案子。例如,如果 MiniMax 订阅用户输入提示词:“荷马·辛普森正在工作的卡通形象”,海螺 AI 模型会生成一张高清、可下载的辛普森形象,其角色版权属于迪士尼。

 “MiniMax 可以轻松阻止其对版权的窃取和利用,但没有这样做。”原告认为,MiniMax完全有能力阻止侵权,却选择不作为。尤其是海螺AI已经能拦截暴力和裸露内容,系统会提示“根据社区原则生成内容失败”;其服务条款也有内容标准,但并没有采取过滤措施来避免侵权。

更令原告不满的是,2025年8月27日,原告律师曾向MiniMax发函,详细列出其生成的侵权角色——包括钢铁侠、死侍、蜘蛛侠、《狮子王》《冰雪奇缘》中的主角在内约50个IP角色。但MiniMax既未作出实质回应,也未下架内容。原告因此要求法院认定其“明知故犯”,加重赔偿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 ,MiniMax在YouTube、Instagram、TikTok、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用版权角色的形象生成视频做宣传,多条具体帖文与链接被逐一列示为证据。

目前MiniMax 进行到了C轮投资,此前获得过阿里巴巴、腾讯、红杉中国、高瓴、IDG资本等投资。诉讼书表示,MiniMax今年的估值约40亿美元,且有IPO计划。以上侵权行为带来了利润,并且直接侵蚀了正版授权市场。

因此,三家影视巨头的诉求是,要求法院判决MiniMax赔偿实际损失,或者选择法定赔偿(每部被侵权作品最高可达15万美元,按本次诉讼书提及50部作品计算,总计可能达到750万美元)。此外,还要求法院发布禁令,禁止 MiniMax 继续侵犯版权作品,为海螺AI加入适当的版权保护机制。

截至发稿,MiniMax没有回应21记者的置评请求。 

这并非好莱坞巨头首次与AI平台交锋。6月,迪士尼和环球已联手起诉Midjourney;本月早些时候,华纳兄弟也单独提起诉讼。三起案件均由同一律师团队代理,起诉思路大体类似。(详见:《好莱坞和AI持续火拼:华纳起诉Midjourney盗用蝙蝠侠》)

类似争议在国内已有先例。2024年初,广州互联网法院在“奥特曼”系列相关案件中裁定,AI平台有防范与提示义务,应通过关键词过滤等方式,避免生成与IP高度相似的作品。(详见:《独家丨AI画出奥特曼:中国法院作出全球首例生成式AI服务侵犯著作权的生效判决》)

目前,大多数国内AI平台已禁止生成奥特曼形象,不过未全面覆盖到蝙蝠侠、魔童降世哪吒、Labubu等热门IP。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