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盖世汽车
2025-08-20 14:10:51
(原标题:“大小联姻”,提速?)
2025年8月15日,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共同宣布了一项关键合作进展:双方正式签订了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的协议。这意味着两家车企的技术联盟将进入更深层次的阶段。
此次“扩大合作协议”的核心在于技术应用范围的拓宽。双方联合开发的先进电子电气架构CEA不仅应用于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型平台,还将部署至大众在华生产的燃油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平台。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小鹏&大众,进一步深化技术合作
据悉,大众和小鹏此次“扩大合作协议”源自于双方研发团队的技术验证,双方团队基于高度的平台化设计思路证明了为纯电平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也同样具备兼容燃油与插混平台的可行性。这将直接大幅提升搭载该架构的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覆盖度和数量规模。
在此之前,大众和小鹏已经有了4次官宣合作。2023年7月,大众对小鹏进行约7亿美元战略投资并持股约4.99%,同时宣布共同开发两款B级纯电车型。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后续双方合作继续升级,于2024年2月签署了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旨在加速两款B级纯电动车型研发,据相关消息,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是一台SUV,并将于2026年正式上市。另外,此次协议签署还确定了联合采购计划,大众和小鹏就双方车型及平台的共用零部件进行联合采购,通过整合双方规模优势以及依托大众汽车集团世界级的供应链能力以降低平台成本,提升双方共同开发的B级纯电车型的产品竞争力。
随后的4月,双方签署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确定将其集成到大众汽车的CMP平台上。3个月后,双方继续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并进一步将该合作协议扩展至大众MEB平台,另外双方还在广州和合肥成立联合开发项目组。
MEB平台是大众2015年开始研发的全新电动平台,定位经济型电动车,MEB平台具有高度灵活性,支持后驱或四驱布局,且适配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更重要的是,MEB平台大幅优化了成本结构和生产效率。例如,基于MEB的ID.3相比此前“油改电”而来的e-Golf,生产成本降低了40%。
CMP平台则是大众为更精准、更快速地响应中国市场需求而打造的,定位为主流走量市场的紧凑型平台,于2025上海车展正式亮相,计划在2026年推出。其核心优势在于显著的成本控制力,CMP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本土供应链整合,推动生产成本降低40%,研发周期缩短30%。且具备高度兼容性,支持纯电动、插混及增程式等多种动力形式。
此次新协议的关键跃升则在于将前沿电子电气架构技术从纯电领域延伸至传统燃油及插混领域,在动力形式上实现了合作范围及平台技术的跨越,预示着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将成为大众在华全系车型的技术基座。
这不仅加速大众集团“软件定义汽车”战略的落地,提升其全球车型竞争力,还将通过架构平台化实现软件快速迭代与远程升级,大幅缩短车型开发周期。
对于小鹏而言,其技术输出能力在跨国合作中再次获得重量级背书。两家公司正尝试打破动力形式的藩篱,将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进行更广泛的迁移与融合。
小鹏汽车何小鹏将此次“扩大合作协议”称为是继去年7月联合开发协议后的又一关键里程碑。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贝瑞德则则对此表示“先进技术成果的应用不应局限于单一动力形式”,未来,大众通过将CEA架构延伸至集团燃油车产品矩阵以巩固其在传统动力市场的技术地位。
大众借助小鹏补足智能化短板,小鹏通过大众实现技术变现与体系升级,这场合作本质是两家企业在转型关键期的能力互补。在行业从"电动化"向"智能化"演进的节点,两家企业正在试图打破动力形式上的技术隔阂,CEA架构的跨平台部署能力,使得车辆无论采用何种动力形式,都能实现硬件可插拔升级、低延时通信等高阶特性,真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转型。
小鹏大众双向奔赴的深度“联姻”
实际上,在大众和小鹏这场技术合作背后,是两家车企在行业变革浪潮中寻求战略进阶的关键落子。对身处不同困境的双方而言,这次合作的意义早已超越技术共享本身。
中国市场的复杂性正考验着大众这家德国巨头,2024年,大众集团在华交付量突破290万辆,但其中新能源车型仅占约2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为8.6%,远低于行业约50%的平均数。在自主品牌与新势力主导的新能源战场,大众尚未展现出与其全球地位匹配的竞争力。然而,在燃油车领域,大众2024年在华占比却超出21%的市场份额,创下了2005年以来新高,基本盘趋于稳定。对于大众来说,燃油车仍然至关重要。
大众在华的发展逻辑很清晰,到2026年将在华投放涵盖燃油、纯电、插混、增程多动力形式在内的超20款全新智能网联车型。针对新能源车,2027年累计新能源车型将达约30款,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50款,其中纯电车型占比达60%;针对燃油车,大众用智能化方案激活其在燃油车市场的传统优势,通过将CEA架构延伸至燃油及插混平台,大众燃油车将获得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载AI助手及整车OTA能力。在保持燃油车基本盘的同时,以智能化创造增量价值。
图片来源:上汽大众
其实大众在燃油车上的智能化布局早已开启,去年5月,上汽大众途观L Pro正式上市,官方将其定位为“最聪明的油车”,上汽大众“Pro三部曲”由此开启,随后接连推出帕萨特Pro、途昂Pro,这三款车型在智能化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旨在补齐燃油车在智能化、互联网化方面的短板,旨在推动品牌向上发展。一汽-大众也凭借全新探岳L擎起了油车智能的大旗,为一汽-大众开辟了“燃油车智能化”新战场。
而此次和小鹏基于CEA架构所深度拓展的燃油车智能化将从技术平台方面将大众油车智能化提升一个层次。CEA架构通过减少电子控制单元数量,简化了系统复杂度,能有效提升车辆的可持续性和长期价值,并能实现软件的快速迭代和远程升级,加速智能化技术在燃油和插混车型上的应用,缩短车型的开发周期。使得燃油车和插混车型在智能化领域也能充分发挥其竞争力。
目前,相关产品已经在持续推进中,例如上汽大众计划在2026年推出搭载高阶智驾与AI座舱的增程车型,直接对标理想L系列。而小鹏的技术赋能,将加速这一进程的研发效率。
对小鹏而言,与大众的合作是其"技术变现"的关键,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作为早期新势力的小鹏亟需突破单一整车销售业务模式。与大众的合作恰好开辟了第二条增长曲线——技术服务收入。2025年一季度,小鹏技术服务收入达14.4亿元,同比激增43.6%,并以66.4%的毛利率成为最赚钱业务。相关机构预测,随着扩大合作协议落地,小鹏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有望在2025年四季度攀升至15%,推动综合毛利率突破17%。这种收入结构的优化,使得小鹏具备了更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
此外,更具深远的价值在于资源反哺。大众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与百年生产管理经验,能为小鹏带来显著的降本增效空间。在制造端,大众的规模化采购优势和质量管理体系帮助小鹏优化其成本结构;在研发端,联合开发过程中的技术交流使小鹏接触到国际一流的工程方法论。
这一系列协同效应已转化为了市场表现,2025年7月小鹏交付量达36717台,创历史新高;1-7月累计233906台的成绩,实现270%的同比增幅。在售车型中,MONA M03连续11个月月销破万,稳居A级纯电轿车销冠,新上市的G7首月订单即破3万,改款G6、G9价格调整后销量也均实现同比增长。
此外,和大众合作给小鹏带来的品牌效应同样不可忽视,获得全球顶级车企的技术认可,将提升小鹏在资本市场与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这种背书效应在激烈竞争中能形成独特的护城河,反哺其销量增长。目前,小鹏已连续8个月单月交付超3万台,完成年度35万辆销量目标的66.8%,在新势力中保持领先。
大众通过小鹏获得了应对中国市场的敏捷性,研发周期显著压缩,小鹏则构建起技术授权的商业模式,打开盈利新通道。在行业淘汰赛加速的今天,小鹏与大众的深度绑定展示了一种生存智慧:既不是传统巨头吞并新势力,也不是新势力颠覆旧秩序,而是在能力互补,互惠互利。
燃油车将迎来智能化时代
大众和小鹏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扩展至燃油及插混平台,这场技术合作或将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产生一定影响,打破"智能化是电动车专属"的行业桎梏,"软件定义汽车"得以跨越动力形式成为整个行业的共同话题。
图片来源:上汽奥迪
长期以来,高阶辅助驾驶、整车OTA等智能化功能被默认为电动车的技术特权。但今年以来,变化迹象已经发生,于8月初上市的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款车搭载了华为乾昆辅助驾驶系统,是全球首款具备高阶辅助驾驶能力的燃油车,而大众与小鹏的此次合作,将会把燃油车智能化探索推向更大规模落地的阶段,通过CEA架构的跨平台部署,燃油车也能实现高阶智能化,这意味着"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新势力标签技术,未来很有可能将成为所有动力形式车型的标配。
倘若燃油车通过CEA架构实现与电动车同等的智能化体验,汽车产业的技术演进逻辑也会被改写。动力系统不再局限智能化技术,"油电同智"将成为行业共识,这种转变或将倒逼车企重新评估技术路线。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大众携小鹏技术加持的入场,正在改变其竞争力,大众凭借其品牌积淀、渠道网络与资金实力,再叠加小鹏本土领先的智能化技术,产品竞争力将持续提升。在燃油、插混市场,大众智能化燃油车和插混产品的加入,或将会迫使其他厂商加速产品升级。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对新势力企业创新盈利模式的验证,小鹏通过技术授权获得高毛利收入,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技术服务毛利率达66.4%,为国内新势力验证了"技术输出"的第二增长曲线,新势力车企也可以绕过传统供应商,直接成为OEM的核心技术伙伴,其盈利路径将为行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大众在燃油车上部署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本土化合作实现"油电同智",或将重新点燃合资品牌对传统动力系统的投入热情。丰田、通用等在华合资品牌面对中国市场的智能化竞争压力时,也需要寻求路径突破当下困局,而大众与小鹏的深度绑定则为其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范本。彼时,中国技术标准将从本土创新向全球话语权跃升。
结语:
大众与小鹏进一步深度绑定,体现出传统制造与新兴科技在新时代的互补。倘若智能化真正成为所有车型的通用竞争力,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规则和价值分配体系或将面临重构,彼时,中国方案将成为其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快科技
2025-08-20
盖世汽车
2025-08-20
盖世汽车
2025-08-20
快科技
2025-08-20
快科技
2025-08-20
盖世汽车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