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杭州银行半年业绩快报的AB面:业绩双增,人寿“清仓”

来源:向善财经

2025-07-23 13:53:16

(原标题:杭州银行半年业绩快报的AB面:业绩双增,人寿“清仓”)

$杭州银行(SH600926)$

文:向善财经

又到了业绩公告季。

7月17日,杭州银行披露了半年报,2025上半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0.93亿元,同比增长3.89%,贷款规模10,094.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7%。

最亮眼的成绩还是净利润。

上半年,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长近17%。营收利润双增,半年报业绩相当亮眼。三方机构招商证券也给了这份业绩预告好评。


业绩预告之外,还有一则消息引发关注。

杭州银行的股东之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减持计划公告,表示三个月内将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

如果减持完成,中国人寿将全面清仓杭州银行。

中国人寿方面表示:减持系“资产配置需要”。长江证券的一份研报也指出:本次减持并不代表中国人寿及保险资本对于银行股的配置策略转变。中国人寿今年以来对股份行、优质城商行也有重点增配。

也就是说,中国人寿保险资本还是会买银行股,而且股份行、优质城商行会增配,但还是清仓了杭州银行。

实际上,中国人寿不是唯一清仓杭州银行的股东。6月9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外资股东澳洲联邦银行清仓所持股份。

澳联邦银行表示,是应当地监管的要求,专注于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核心银行业务。有意思的是,澳洲联邦银行依然持有齐鲁银行15%的股份。

问题来了,既然上半年业绩这么好,为何两家股东都要清仓减持?杭州银行未来的成长性究竟如何?

股东“清仓减持”,杭州银行“见顶”了吗?

有市场分析认为,股东高位减持可能是因为股价见顶,股东有止盈的诉求,再加上银行业整体压力仍在,未来业绩仍可能有不确定性。

止盈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经测算,按当前持股的市值计算,中国人寿投资的杭州银行的收益率超过160%,此次减持全部完成后,清仓套现约38亿。另一家清仓的澳洲联邦银行也赚了不少,经计算,股票加分红的总收益超过180亿元。

收益这么高,股东清仓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儿,只是这个时间节点清仓可能也有些微妙。

毕竟,股价刚刚创新高还没多久就遭减持,市场很可能会解读为利空。更何况是在董事长履职接近三年的时间节点上。

2022年9月份杭州银行换帅,宋剑斌董事长履职,11月份获得监管批准。再过一个月正好三年。宋剑斌履职这三年,杭州银行股价从最低跌到8元,到如今最高超过17元,翻了一倍。

宋剑斌履职董事长之后,杭州银行开始实行“八八战略”,在银行业整体利差承压的情况下,实现了规模、效益的增长。到2025年6月底,杭州银行总资产达22355.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3%。营收、利润增长都位列城商行前列。

管理层干出这么好的业绩,可为啥股东还是要在这个时候清仓?

一个判断是,止盈诉求之外,股东们可能还是看到了潜在的问题。

宏观来看,“低利率、低息差、低利润”的行业关键环境并没有变,城商行的基本面业绩依然承压。微观来看,杭州银行近五年的资本扩张带来了增长,但未来也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

第一个潜在问题:规模扩张加剧资本消耗。

2020年,杭州银行资本充足率14.41%,到2022年下滑到12.89%,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0.83%下降到9.7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8.53%,降到8.08%。

2024年,资本充足率指标有所回升。资本充足率13.80%、一级资本充足率11.0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85%。

今年一季报显示,到3月底,杭州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05%、11.34%、9.01%。

整体看,资本充足率略有回升,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监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整体资本充足率为15.2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1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0%。

杭州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显然低于行业均值。

第二个潜在问题:未来分红力度可能不足。

摆在杭州银行面前的问题是,如果要留存利润补充核心资本,那么未来的分红率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再融资,那么可能会稀释股东权益。

由此,也可以判断,之所以两家股东清仓减持,或是担心权益被稀释,或是担心未来分红率会下降。

从以往的分红力度来看,从2016年到现在,杭州银行只有在2019年和2020年现金分红超过30%,2024年 分红率为23.48%。

第三个潜在问题:内控问题。

资产质量方面,上半年杭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0.76%与2024年底持平,关键在于业务细分的不良贷款率表现。

以2024年披露的数据来看,对公贷款不良率0.75%,其中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高达6.65%,在全行公司类不良贷款中占比过半。

房贷不良问题之外,个人贷款不良也需要关注。

还是拿2024年数据看,杭州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增至0.77%,个人经营贷款从2023年末的0.69%增至2024年末的0.93%。

这里面可能会涉及部分贷款违规使用的问题。

天眼查APP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底,杭州银行多次被罚。历史处罚总金额超过1400万元。有媒体统计,到2025年7月份,杭州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至少收到了约50张行政罚单。


2024年1月份,浙江监管局披露的处罚信息显示,杭州银行因理财资金用于偿还本行贷款等6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210万元,同时有1名责任人领罚。2024年3月份,杭州银行舟山分行也因贷款业务被罚。

今年7月,杭州银行上海分行就曾因违规被罚款380万元。

内控问题早暴露早解决是最有利的,何况杭银消金不良余额也在逐渐上升。

数据显示,2021 - 2024年三季度末,杭州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杭银消金不良余额,分别为6.19亿元、7.15亿元、8.45亿元和9.10亿元,不良率分别为1.74%、1.74%、1.72%和1.72%。

从数据来看,消费贷不良率稳健,但关键在于减值影响。

2022 - 2024年,杭银消金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18.3亿元、31.81亿元和36.18亿元 ,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占营业收入比重达68.7%。

换言之,内控问题或许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公司的营收、利润等业绩水平。接下来,怎么解决内控问题,以及降低消费贷业务减值对业绩的影响,可能管理层需要深思。

“从严治行”,杭州银行再出发

最近被减持的银行,不只有杭州银行一家。

6月23日,长沙银行公告,湖南三力基于自身资金需求,减持其持有的长沙银行股票不超过3700万股。7月13日,齐鲁银行宣布,其股东重庆华宇集团基于自身发展需要,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6043.81万股。

市面上有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股东密集减持,可能是担心银行股上涨幅度已经较高,未来估值波动风险加大。

于杭州银行而言,短期看,股东清仓可能会带来短期的市场波动,但长期来看,决定杭州银行价值天花板的,还是自身的经营。

经营关键在于两点:一个是内控问题能不能真正解决,另一个是股息率够不够吸引人。

今年上半年,杭州银行围绕“从严治行、转型发展”的主线做客户经营,言下之意,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杭州银行面临的问题。

业绩要增长,内控问题要解决,但摆在董事长宋剑斌面前的挑战,依旧不少。

以上海分行为例,7月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认定存在七项违规,其中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前调查严重违规、未监控贷款流向、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失控、个人贷款风险穿透缺失、票据贴现业务违规操作、信用证审核机制失效、高管未核准即履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分行的违规中,有五项“严重违反审慎经营”。从信贷审核、资金监控到岗位管控,贷款业务全链条违规。多名时任杭州银行上海各支行相关负责人被罚。分行面临这么多处罚,违规覆盖贷款业务环节如此之多,不由令人唏嘘。

接下来,是不是要把分行贷款业务管理再梳理一遍?定下的“从严治行”路线能不能落地?怎么样落地?都值得持续观察。

内控之外,怎么继续提升股息率,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客观来看,股东清仓未必全是利空。

中国人寿、澳洲联邦银行清仓获得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这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杭州银行过去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从股价表现来看,今年6月份,杭州银行股价已经突破历史最高点,来到了17元附近,接下来,还会不会创造新高?

这可能是市场所期待的。

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如果要贯彻“从严治行”,是不是意味着适度控制一下资产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贷款质量管理,以及业务合规管理?如果转变了经营思路,那么可能杭州银行业绩,是不是还能保持高成长性?

这些都是市场关心的问题。

随着接下来半年报出炉,这些问题可能会有更明确的答案。

问题归问题,即便是内控真有问题,也不能全都抹杀了杭州银行这些年的成长和成绩。总体来看,杭州银行耕长三角,基本面稳健,再加上超额拨备,抗风险能力也还是比较强的。

从披露的半年度快报来看,不难看出杭州银行的增长思路。

一方面,贷款占比升至45.2%,继续维持高强度扩表,另一方面,加强负债成本管控,拉动信贷资产尽早投放,推动付息率下降,以降低息差收窄的压力。

长期看,息差压力仍然存在,管理层还是想要保利润增长。

当然,选择保利润并没错,毕竟有利润才能有分红,有股息。而在两家股东清仓之后,杭州银行,可能更需要提高分红和股息,来拉高对投资人的吸引力。

高增长、多分红的同时,内控问题如果再小一些,合规风险再少一些,也许二级市场的估值表现会更好。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