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六闯IPO折戟:富友支付3.65亿分红背后的牌照困局

来源:WEMONEY研究室

2025-07-19 10:49:00

(原标题:六闯IPO折戟:富友支付3.65亿分红背后的牌照困局)

文|姜林燕

十年IPO长跑,六次闯关折戟,上海富友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友支付”)的资本市场征程再度陷入焦灼。

2025年5月9日,富友支付第三次向港交所递表。自2015年首次冲击A股至今,这家持有五张支付牌照的机构经历了三次A股终止辅导、三次港股招股书失效的坎坷历程。

1.牌照光环,十年上市路崎岖

支付老兵的资本梦做了整整十年。2011年成立于上海的富友支付,背靠富友集团,手握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跨境支付、基金支付等五张王牌牌照。

在第三方支付行业,能集齐这些资质的公司凤毛麟角。

2015年12月,富友集团与兴业证券签订辅导协议,迈出IPO第一步。不足一年,首次尝试宣告失败。此后七年,富友支付又经历两次A股上市辅导终止(2018年、2021年),原因包括互联网金融震荡、P2P行业暴雷等外部环境变化。

2024年成为富友支付的“港股冲刺年”:4月首次递表,10月失效;11月再次递表,2025年5月失效;2025年5月9日第三次递交招股书。六次尝试,三次A股终止+三次港股失效,创下支付行业上市失败纪录。

“从产业成熟度、政策发布、同类公司上市以及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而言,目前是较好的上市窗口期。”博通咨询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曾如此评价富友支付2024年的港股冲刺。

财务数据揭示富友支付上市路难的深层原因。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1.42亿元增至16.3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9.6%。表面光鲜的增长曲线下,利润表现却令人忧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116.5万元、9298.4万元、8432.5万元,2024年同比下降9.3%。毛利率持续滑坡,从2021年的30.5%降至2024年的25.9%,远低于连连数字同期51.9%的水平。

盈利困境的根源在于居高不下的佣金支出。2022至2024年,富友支付向渠道合作伙伴支付的佣金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9%、71.7%及79.1%,累计佣金支出高达12.9亿元。

“富友支付的产业链布局较齐备,从终端生产到给商户提供数字一体化服务,目前在市场已有一定占有率。”一位资深支付从业者曾如此评价。但现实是,富友支付的业务高度集中于传统收单领域。

2024年,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收入占比高达92.5%,其中90.74%来自境内支付。富友支付旗下产品“富掌柜”本质上仍是收款码工具,与支付宝、拉卡拉等同质化竞争严重。

2.股权迷宫藏玄机

富友支付的另一大问题在于股权结构迷雾重重,68名股东编织成复杂网络。表面分散的股权背后,暗藏家族控制脉络。

创始人陈建虽未直接持有股份,但通过多层架构掌控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持有富友号约16.89%权益,间接持股0.62%;另通过上海添之富、上海添友分别间接持股1.45%和1.39%。

其配偶蔡美珍直接持股2.33%,蔡美珍亲属朱灵君及配偶朱雪林各持股1.64%。员工激励平台上海添之富中,31名持股员工有69%为关联自然人。

此外,该公司突击分红引发质疑。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富友支付进行五次派息分红,总额达3.65亿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总额的91.54%。这种“穷庙富方丈”的操作,在公司急需资本补充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

七人董事会中执行董事占四位,权力高度集中。监事会三名监事中一人由财务高管担任,监督机制有效性存疑。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劲曾因众安保险违规事件被银保监会处罚,其专业性和独立性备受质疑。

富友支付的转型努力收效甚微。跨境支付业务增长乏力,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收入从1.39亿元降至1.4亿元,2024年仅占总营收8.6%。

2024年,富友支付收购新加坡收单及跨境支付公司Allinpay Merchants、加拿大收单公司AMS和日本收单公司JAC。除Allinpay Merchants产生21万新加坡元收入外,AMS亏损2万加元、JAC亏损550万日元。

2024年该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7%,毛利率从2022年的84.4%下滑至75.2%。相比之下,拉卡拉2023年科技服务收入达3.47亿元,远超富友支付的0.796亿元。

2021至2023年,富友支付研发开支在0.54亿至0.58亿元间徘徊,占收入比重从5.26%降至3.78%。同期连连支付研发投入达2.68亿元(2023年)。

富友支付旗下“富掌柜”在赋能商户方面取得一定成效。Dearmill细工坊等商户通过其会员管理、卡券核销等功能提升了客户黏性。但这类业务规模有限,难以支撑整体转型。

3.行业洗牌,中小机构生存维艰

支付行业正经历残酷洗牌。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前五大机构占据76.5%份额,约160家中小支付机构面临生存压力。

2024年注销支付牌照达10张,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新规将注册资本门槛提升至1亿元,财付通等巨头已将注册资本增至153亿元,中小机构合规成本持续攀升。

富友支付市场份额仅0.8%,在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商中排名第八。在独立服务商中排名第四(该细分市场占比18.5%)。

2025年市场预计形成 “双超多强”格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主导C端市场,合计份额维持在85-90%;银联云闪付守住政务民生场景。跨境支付成为中小机构破局关键,但富友支付在该领域尚未建立优势。

不仅如此,根据招股书,2024年7月,上海浦东新区税务局开展了税务整顿行动,因该局对企业享受若干税收抵扣政策的解释发生调整,经核查发现,上海富友过往年度(2019年4月—2023年12月)每年向税务机关申请并获得批准的若干增值税抵扣计划资格,不再符合调整后的政策执行标准。因此,上海富友需偿还上述期间的相关税收抵扣及对应的逾期费用,合计3180万元。

“2025年市场将进一步集中,尾部机构面临淘汰。”有分析指出。在行业寒冬中,富友支付十年六闯IPO的执着,折射出中小支付机构对资本输血的迫切渴望。

前五大机构占据76.5%市场份额,约160家中小支付机构在夹缝中挣扎。富友支付市场份额仅0.8%,全牌照的光环在数字生态时代黯然失色。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