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20年跨越百年差距,中国牛奶凭什么“牛”起来了?

来源:中访网

2025-07-13 20:57:00

(原标题:20年跨越百年差距,中国牛奶凭什么“牛”起来了?)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7月13日,第十六届中国奶业大会在厦门举行。大会上发布的一份重磅报告显示,中国奶业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和奶业发达国家之间上百年的差距,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中国牛奶已经是世界级的品质。

大会现场发布权威报告

从“跟跑”“并跑”,到如今的“领跑”,中国奶业究竟凭什么实现了这场跨越百年的逆袭?

1

一场跨越百年的逆袭

中国奶业的逆袭,是一场厚积薄发的长跑。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奶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奶源匮乏、生产技术落后,牛奶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一种稀缺品。1949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0.4公斤,全国奶类产量也仅有21.7万吨,整个行业在艰难中摸索前行。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奶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牛奶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奶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众多企业纷纷投身其中,开始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奶源建设也逐渐走上正轨,奶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真正的腾飞始于21世纪初。2003年,中国牛奶产量跃居全球前四,成为全球牛奶主产区之一。此后,中国奶业一路高歌猛进,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在全球名列前茅。

2024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大幅提升到40.5公斤,相对于1949年,75年涨了100倍。中国奶业不仅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华丽转身。


2

凭什么实现逆袭?

中国奶业实现逆袭,靠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创新。

从奶源建设来看,中国奶牛养殖业在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集约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以伊利为例,其百万头奶牛生活在“五星级牧场”,这些牧场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实现了从饲料供应、奶牛养殖到牛奶采集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确保了奶源的高品质。

在单产水平上,中国奶牛年单产水平在短短20年左右实现了质的飞跃。2000年,中国奶牛年单产水平不到美国同年的1/3,到2024年,中国规模牧场单产已经达到美国水平,跻身全球第一梯队。这背后,是科研人员和养殖从业者对奶牛品种改良、饲养技术优化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创新。

乳品质量更是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我国连续17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做到了抽检“全覆盖”。如今,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牛奶成为中国人最安全、最营养的食品之一。

在奶业的发展进程中,伊利作为行业龙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示范引领作用。伊利原奶的菌落总数更是远优于欧盟标准,其中脂肪、蛋白质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全面满足欧盟标准,而菌落总数、体细胞等关键指标的总体水平更是远远优于欧盟标准。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面对每年近千万吨的庞大基数,伊利原奶的菌落总数平均值远低于1万CFU/mL(欧盟标准为≤10万CFU/mL),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3

“国奶自信”时代到来

中国奶业的崛起,不仅是产业的成功,更是民族自信的彰显。如今,中国人已经把“奶瓶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为世界奶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力量,“国奶自信”时代已然到来。

这份自信,源于中国奶业人代代相传的坚守和付出。他们扎根牧场,默默耕耘,从饲料种植、奶牛养殖到牛奶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心血。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为提升奶业生产技术和质量安全水平贡献智慧;企业管理者高瞻远瞩,引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奶业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作为行业龙头的伊利,也将继续与中国奶业同仁一道,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布局,为中国奶业的持续繁荣贡献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奶业篇章。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