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高关税风暴来袭,亚洲九国遭点名
汇通财经APP讯——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出新一轮关税措施,针对14个国家发出函件,其中亚洲国家占九席。整体来看分析认为,本轮措施对亚洲国家形成超预期打击,尤其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受到较大冲击;尽管部分国家获得短期缓冲期,但整体税率普遍上调,明显强于此前4月政策时期,市场预期落空。
此次政策不仅强调最终产品出口地,更聚焦亚洲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环节,特别是“转运”行为的监管意图日益明显。函件虽未披露转运产品税率,但已确认将征收附加关税,凸显美方意图通过源头施压,重构供应链权力结构。
潜在受益者浮现:区域分化初见端倪
尽管大多数亚洲国家遭遇打击,部分未被列入函件名单的经济体却浮现出潜在机会。印度、新加坡与菲律宾在本轮调整中幸免,或因贸易谈判进展顺利。分析师普遍认为,这种“差别对待”体现了美国在选择性施压下的策略性操作。
印度与美方谈判正处于关键阶段,虽然农业、钢铝等问题尚有分歧,但分析认为若印度在转基因农产品和能源进口方面作出妥协,达成协议可能性大增。新加坡维持10%较低税率,分析认为具备稳定贸易地位的潜力。
区域性压力加剧:东北亚与东南亚的不同命运
新关税体系对东北亚高附加值产业构成直接压力。韩国、日本在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对美依赖度高,超出10%的关税不仅抬高出口成本,也削弱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力。分析认为若后续未能取得政策缓和,产业利润空间将持续受到挤压。
东南亚国家则呈现结构性分化。印尼因本身出口依赖度不高,关税维持在32%对整体经济冲击有限。而泰国出口占比较高,且与美贸易关系紧密,关税维持36%将对经济构成实质压力,叠加政治不确定性,其风险敞口显著。马来西亚则处于中等水平,从24%上调至25%,虽非重创,但分析认为若未在谈判中实现突破,中期出口走势仍将承压。
转运红线模糊:供应链紧张风险上升
函件中未明确“转运”定义,但释放出严控信号,市场对后续执行力度保持高度警觉。据路透,目前东南亚国家从主要制造国的进口显著上升,反映出供应链高度融合;若美方执法口径过宽,不仅违规行为将被遏制,合规中间品加工与再出口也可能受波及,进一步扰乱区域生产节奏。
越南、马来西亚等区域制造枢纽若遭误伤,或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原有供应链布局失衡,跨国企业或被迫重新评估区域投资与生产配置。
出口前景承压:贸易动能面临重估
今年上半年多个亚洲经济体在4月前后出现抢出口现象,部分缓解了高关税前的交货压力。但随着新政策全面落地,出口增速已显现放缓趋势。分析认为大多数国家此前的贸易模型基于10%基准税率,现阶段35%至40%的高税率将显著抬升成本,抑制国际订单需求。
分析认为产业链复杂、依赖中间品贸易的领域如电子、汽车与半导体,受关税影响更为集中;订单周期延长、客户决策趋于保守将成为未来数月的常态;供应链调整与贸易谈判走向,将是决定出口恢复节奏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