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昔日“亚马逊三杰”之一,到底败在谁的手里?

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05-09 07:04:26

(原标题:昔日“亚马逊三杰”之一,到底败在谁的手里?)

作者 | 麦林

来源 | 品牌方舟BrandArk
导语:星徽股份CEO蔡耿锡认为,泽宝最大的罪魁祸首在于创始人孙才金,其以刷单测评走量销售,最终导致泽宝被亚马逊封号绞杀。

又是一年出海大卖集体披露2024年成绩单的季节,作为昔日跨境巨头的星徽股份心情却颇有些微妙。


4月21日,星徽股份发布2024年财报,报告期内,其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下降7.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激增超504%。


这是星徽股份陷入亏损泥沼的第四个年头。而背后的“罪魁祸首”,则是曾与安克创新、帕拓逊并称为“亚马逊三杰”的泽宝。


曾几何时,泽宝带着跨境圈“当红炸子鸡”的光环嫁入星徽股份,一度豪砍近50亿营收帮助星徽股份跻身出海企业的头部阵营。

然而一场封号潮浇灭了泽宝的美梦。数百店铺被封、冻结上千万资金......再加上内部“宫斗”、经营模式隐患等一系列打击,泽宝元气大伤,悄然退出了头部玩家的舞台。

“亚马逊三杰”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如今安克依旧是那个安克,而泽宝却早已不再是当初的泽宝了。

泽宝拖累母公司上亿

谈及亏损的源头,星徽股份理所当然地将其尽数归咎于泽宝。

其在财报中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泽宝计提商誉减值2.74亿元,二是星徽股份与泽宝创始团队存在诉讼纠纷,根据诉讼进展情况计提预计负债1.23亿元。

过去一年,星徽股份的精密五金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而作为昔日支柱的跨境电商业务营收却下跌了37.32%,如今业绩占比仅剩33.54%,成为了“拖后腿”的存在。

连续四年的惨淡业绩背后,星徽股份和子公司泽宝之间早已离心,甚至一纸诉讼状将创始团队告上法庭。同期遭遇封号潮重创的大卖均在努力求变,而泽宝却成为了母公司与创始团队撕破脸的牺牲品,由于没能及时转型而在封号泥沼中越陷越深。

星徽股份与泽宝之间,究竟是为何走到如此相看两厌的地步?而曾经风光无限的“亚马逊三杰”之一,又为什么会一蹶不振难以翻身?

这一切都要回到故事的原点,从泽宝当年“嫁”入星徽股份开始说起。

2018年,彼时跨境电商红利释放,泽宝作为亚马逊头部大卖正处于事业的鼎盛期,也因此被欲杀入跨境赛道分一杯羹的星徽股份相中,以15.3亿元的成交价被收购。作为这纸“卖身契”的一部分,泽宝承诺在2018~2020年度的利润分别不低于1.08 亿元、1.45 亿元、以及1.90 亿元。

在这之后泽宝业绩快车一路疾驰,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对赌目标,2020年更是帮助星徽股份狂砍50亿营收。然而这段“蜜月期”却戛然而止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封号潮。

2021年,亚马逊封号事件爆发,作为铺货大卖的泽宝首当其冲,累计被亚马逊关闭站点367个,被冻结资金余额约3223.01万元。这场变故让泽宝陷入至暗时刻,2021年下半年一度巨亏超15亿元。

尽管星徽股份紧急成立了专项应急小组,积极推进多平台、多渠道策略,但亚马逊作为泽宝营收占比超八成的核心销售阵地,倾注了泽宝的半生心血,短期内想摆脱对它的依赖并非易事。

更关键的是,泽宝旗下多个主营品牌均深深扎根于此,也因此在这场封号潮深受重创。根基遭到损害的泽宝,失去了在其他平台东山再起的倚仗。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管理层之间“同床异梦”内斗不休,星徽股份以违规操作、偷税漏税等为由将泽宝原创始人团队孙才金等人告上法庭,孙才金则联合多个股东指控星徽股份未履行对赌协议,限售了相关股权。

双方你来我往掰扯数年,而泽宝加速转型这件头等大事,反而失去了焦点。是以直至2025年,泽宝依然未能疗愈封号创伤,从左膀右臂之一沦为了母公司的累赘。

谁来为泽宝的衰落背锅?

从出海龙头企业到连年亏损风光不再,究竟谁该来为泽宝的“璀璨下坡路”背锅?对此,星徽股份与泽宝创始团队各执一词。

在星徽股份CEO蔡耿锡看来,泽宝之所以一蹶不振,最大的罪魁祸首在于创始人孙才金——为了完成业绩对赌承诺,其通过刷单测评等灰色手段走量销售,最终导致泽宝被亚马逊封号绞杀。

作为最早一批跨境“顶流”,泽宝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铺货型卖家。旗下主营品牌包括RAVPower、VAVA、Taotronics、Anjou、Sable、Hootoo,覆盖小家电、消费电子、个护健康等多个赛道。

在那个红利井喷的野蛮生长时代,很多出海企业心照不宣地游走于灰色地带,而泽宝亦是如此,早期凭借海量铺货垄断多个类目头部,靠规模效应快速扩张。但随着平台营商环境日益规范化,这样的灰色手段成为了亚马逊首要严打对象。

封号潮爆发后,泽宝六大主营品牌店铺被查杀,上千万资金遭到冻结,再加上长期高度依赖性亚马逊单一渠道,失去支柱的泽宝被亚马逊铁拳重重击倒在地。

不过在创始人孙才金眼里,泽宝由盛转衰与接过泽宝实控人一棒的蔡耿锡同样脱不了干系。

在星徽股份收购泽宝之初,孙才金仍担任着实际控股人。但随着对赌结束,三年之期已到,原本的创始团队根据协议拿钱走人,由星徽股份管理层全权接盘公司。

据业内报道,孙才金曾表示在泽宝出事之前亚马逊便曾多次给出风险警告,而蔡耿锡及其团队没能及时做好应对并调整策略,才导致泽宝亚马逊店铺被大面积封杀,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而换做之前,从业多年的他经常遇到同类问题,但公司团队通过调整应对很快便能恢复过来。

按照孙才金的说辞,在此之前星徽股份主要从事精密五金业务,因此蔡耿锡团队缺乏跨境电商管理经验,依旧采用传统制造业的那套逻辑来管理泽宝。

工厂重供应链,成本为王,而C端贸易则需要直面消费者,以需求作为产品策略的核心。而星徽股份接手泽宝后,根深蒂固的工厂思维让它忽视了用户需求和产品研发。

泽宝强大的铺货体系,是建立在其对市场趋势精准预测,选品开发紧跟需求,以及库存周转环节极致把控的基础上的,但星徽股份团队却将重心放在成本端,选品环节并未深入打磨,甚至照搬大牌爆品,而这样的本末倒置的理念也导致泽宝竞争力加速下滑。

可以看到,泽宝前后两任实控人,一方被指责投机取巧,一方则被批判不懂跨境电商。客观而言,无论是采取灰色手段提振销售,还是管理逻辑与跨境行业相悖,都对泽宝的衰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实际上,这些不过是为泽宝“璀璨下坡路”添了一把火。泽宝的结局,早在一开始便已注定。

作为最早一批抢滩跨境电商机遇的大卖,泽宝吃到了铺货时代的红利并成功跻身头部玩家阵营。殊不知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尽管泽宝很早就意识到铺货模式难以长久走下去,因此积极布局精品化路线,但长期依赖粗放铺货,靠低价快速扩张的策略下,泽宝的品牌化道路过于缓慢,不知不觉间在行业品牌化升级的大流中被远远甩在后头。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缺乏品牌护城河的泽宝首当其冲被封号潮重创,铺货模式蕴藏的库存积压、合规一事薄弱、高度依赖亚马逊单一渠道等隐患一朝爆发,再加上团队管理不善,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方向,种种问题叠加成一双无形的大手,共同发力将泽宝推向深渊。

续写泽宝的品牌故事

实际上,泽宝并非没有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只不过管理层的动荡,导致泽宝出现了人才流失潮,关于品牌化转型的尝试也随着高管们的出走而搁浅。

时间回溯到2020年,这一年泽宝完成了与星徽股份的对赌承诺,创始人孙才金也离开了泽宝。据业内报道称,由于新任实控人与很多骨干的理念不合,原来的核心高管团队在年底相继离职,泽宝管理团队也已因此进行了大换血。

再后来的事情也都知晓了,2021年亚马逊封号潮汹涌而至,泽宝因未能及时转向而元气大伤,尚在孕育中的品牌梦也被封号潮所冲散。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泽宝的核心高管们出走后大多选择自行创业,更有意思的是,都不约而同地做起了DTC品牌。而这些在不同赛道发光发热的品牌们也随着影响力不断提升,而形成了一个隐秘的流派——泽宝系。

在此笔者整理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品牌:

Typhur

2020年,泽宝创始人孙才金出走,并于同年11月创立了深圳虎一科技公司,推出主打海外家庭烹饪高端市场的小家电品牌Typhur,主营产品覆盖空气炸锅、食品温度计等,主要目标市场为欧美发达国家,团队成员多来自苹果、腾讯、华为、大疆等科技大厂。

Dero

Dero由前泽宝合伙人之一,曾任泽宝轮值CEO的魏立虎创立。2020年离开泽宝后,他在同年9月成立了深圳生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该品牌主攻欧美小家电中高端市场,产品覆盖厨房小家电、空气循环扇、加湿器、加热器等多个细分赛道。

petlibro

创始人伍昱曾任职泽宝美国子公司总经理,2019年他从泽宝离职创业,成立了深圳乐木骆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智能宠物用品品牌Petlibro,主营智能宠物喂食器等类目,核心团队来自泽宝。

除此之外,母婴品牌Momcozy、行车记录仪品牌Vanture、马克笔品牌Ohuhu等头部出海玩家的创始人都与泽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而言,泽宝未能完成的品牌梦,在它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

深入了解这些品牌的故事会发现,吸取了泽宝成也铺货、败也铺货的前车之鉴后,自成立之初便苦修品牌内功,在经营逻辑上也更注重精细化运营和多渠道布局。

不过在它们的身上同样处处可见泽宝的影子。

泽宝系创业者依托在泽宝时期积累的供应链等资源,在品牌创立之初得以复用泽宝成熟经验快速起势,很多团队成员也都来自泽宝,如魏立虎创立DREO时带走了泽宝原供应链和销售团队,此外部分泽宝系品牌获得泽宝原股东的投资。

泽宝在3C数码、家具家电等领域深耕多年,而泽宝系品牌则普遍聚焦于小家电等泽宝擅长的赛道。很多泽宝曾经开发过的潜力新品,后来都催生出了泽宝系品牌,前员工陈剑创办的行车记录仪品牌Vanture,以及前美国公司VP李劲方成立的美甲品牌MelodySusie。

可以说,这些品牌一定程度上而言受益于泽宝的经验方法论。

凭借多年深耕,泽宝摸索出了一套精品运营体系,将研发与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而这为泽宝日后的品牌化转型提前铺好了路。可惜内部动荡加之封号潮侵袭,泽宝的品牌故事尚未进入高潮阶段便狼狈收尾。

但幸运的是,泽宝系们继承了泽宝的精品化理念,在不同细分领域续写了泽宝未走完的品牌故事。

结语

泽宝由盛转衰的发展历程,是很多早期铺货卖家的缩影。它们或许拥有夯实的供应链能力,或许凭借多元化的产品策略快速抢占市场头部,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依托铺货模式肆意生长。

但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平台营商环境日趋合规化,曾经作为主流的铺货模式逐渐被淘汰,品牌化升级占领了大势。而未能及时转型,缺乏品牌护城河的出海企业,也理所当然地被时代变革的洪流裹挟出局。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