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恒安标准人寿元老副总、董秘卸任!后者执掌养老业务规模近乎归零

来源:机构之家

2025-04-21 12:16:00

(原标题:恒安标准人寿元老副总、董秘卸任!后者执掌养老业务规模近乎归零)

【来源:机构之家】

机构之家注意到,4月18日,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安标准人寿”)高管队伍生变:公司元老级副总贾孝林,以及公司董事会秘书万群双双卸任。

贾孝林,从北方国际信托到恒安标准人寿,用二十余年光阴书写了一段"股东系"高管的典型职业轨迹;而万群,履历极为光鲜亮丽,同时担任恒安标准养老董事长,但其掌舵的养老业务却遭遇滑铁卢:保费收入从2023 年的 3.37亿元骤降至 2024年的 0.13亿元,同时仍未实现盈利。如此惨淡业绩,使得其继续担任恒安标准养老董事长一职的前景充满变数。

贾孝林系公司元老级副总,万群为恒安标准养老董事长

恒安标准人寿成立于2003年12月1日,总部位于天津。公司目前的中方股东为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英方股东为安本集团(abrdn plc)。经过2009年至2014年以及2018年的多轮增资,公司注册资本已增至40.47亿元,双方股东各持股50%。

来源:恒安标准人寿2024年四季度偿报

现年已超60岁的贾孝林是恒安标准人寿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自2003年11月起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至今已履职超过近二十年,且长期位居公司副总经理序列首位。其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系,获学士学位。他的职业生涯扎根天津金融系统,早年曾在天津开发区信托投资公司担任信贷部副经理、外汇部经理,后进入天津北方国际信托,历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及党委副书记,信托与金融管理经验较为深厚。

图中人物系 贾孝林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北方国际信托的第一大股东为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持股比例达32.33%,而天津泰达投资控股同时也是恒安标准人寿股东的控股股东。这一关联关系,使得贾孝林在2003年公司创立之初即被委以副总经理重任。2011年中期,他曾短暂兼任合规和财务负责人,2011至2014年间正式担任合规负责人,之后一直以副总身份履职至今。

在贾孝林卸任的同时,近55岁的万群同时卸任公司董事会秘书一职,但这位兼具学术背景与实务经验的法学专家,目前仍担任恒安标准养老董事长,继续执掌集团旗下关键业务板块。

这位具有典型"学者型高管"特质的金融法律专家,拥有令人瞩目的复合型履历:她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及香港大学,横跨法学学士、硕士至金融法哲学博士,学术积淀深厚。职业生涯同样多元,早年曾在华夏律师事务所、中国投资银行深圳分行及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历练,后赴香港大学法律学院亚洲国际金融法研究中心从事学术研究,并曾在比利时富通银行上海分行任职,兼具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复合背景。

图中人物系 万群

2007年3月,万群出任恒安标准人寿董事会秘书。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她同时担任公司法务部总经理;2014年7月至11月又短暂执掌法律合规部,身兼“董秘+法务负责人”的双重角色。而最具战略意义的转折出现在集团布局养老产业之际,万群挑起大梁,从临时负责人到正式出任恒安标准养老董事长,成功推动这一新兴业务落地。

显然,恒安标准人寿的高管团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新老交替。作为公司仅存的两位2010年前任职的高管,贾孝林与万群的同步卸任,标志着公司一个管理时代的终结。这一人事变动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以来,原合规负责人雷霞、副总经理刘剑锋等"老将"相继离场,而新任总经理吴爱军、总经理助理王继宗等"新血"的注入,则预示着公司治理结构正在发生质变。

值得注意的是,原总经理刘振宇(同样出自天津泰达体系),自2003年12月恒安标准人寿创立即出任董事,2011年6月正式执掌总经理权杖,直至2023年9月卸任,是恒安标准人寿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经理。这位"泰达系"老将最终回归股东方,出任天津泰达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并兼任渤海财险董事长,完成了一次典型的"股东派遣-回归"循环。

如今,接棒者吴爱军代表着不同的治理逻辑。其从2007年从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跳槽而来,从基层业务负责人一路晋升,最终在2023年完成从副总经理到总经理的跨越。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恒安标准人寿首次由职业经理人而非股东方代表出任总经理,标志着这家成立超20年的合资险企,公司治理正逐步摆脱股东直接干预,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演进。

2024年寿险保费增长戛然而止、养老险规模几乎清零

从恒安标准人寿的业绩表现来看,其合并口径数据涵盖恒安标准人寿亚洲及恒安标准养老。2023年及之前,保费规模一路高歌猛进,2023年合并口径保费收入突破百亿大关,为108.5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7.5%。然而,2024年增长却戛然而止,根据恒安标准人寿和恒安标准养老各自偿报母公司口径数据,恒安标准人寿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102.67亿元,同比下降2.3%;恒安标准养老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仅为0.13亿元,较2023年的3.37亿元近乎清零。

数据来源:恒安标准人寿年报(合并口径)

在利润表现方面,恒安标准人寿的合并口径净利润在2020年达到高点后,便开启了连续三年的下滑态势。尽管投资收益的波动对利润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更为致命的是,利率的持续下行导致公司不得不大幅增加准备金提取,成为侵蚀利润的罪魁祸首。2024年恒安标准人寿母公司口径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微增0.05亿元;而恒安标准养老母公司口径净利润为-0.11亿元,同比减亏0.22亿元。整体来看,盈利状况虽有改善,但幅度极为有限。

数据来源:恒安标准人寿年报(合并口径)

2024年盈利企稳背后投资收益的强劲支撑功不可没。偿报显示,2022-2024年恒安标准人寿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38%、3.34%和15.57%,2024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同期的利润表现却与上年基本持平,这种"剪刀差"现象毫无疑问暴露出公司负债端面临较大压力。

从偿付能力指标来看,公司资本实力较为雄厚。截至2024年末,恒安标准人寿核心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高达216.66%和259.46%,且2024年第二、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均为AAA,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其全资子公司恒安标准养老,得益于成立时间较短且在2023年10月获得来自母公司的2亿元增资,2024年末核心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更是分别达到841.39%和877.59%,资本实力雄厚。如此充裕的资本缓冲,本应支撑业务快速扩张,但2024年保费收入不增反降,或意味着公司正在主动收缩规模、优化业务结构。

其实,恒安标准人寿的产品结构在2023年经历了显著的调整。回溯过往,2019年,分红险曾占据其前五大险种中的四席;2020-2022年间,年金保险异军突起,其中恒鑫智享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5.9亿元、10.9亿元、11.20亿元,恒盈年年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5亿元、11.0亿元、20.0亿元,三年间增长近八倍;2023年分红险强势回归,其中"金福瑞"两全保险(分红型)单年吸金28.5亿元,重新夺回第一大险种宝座,而曾经的主力年金产品则普遍缩水,"恒鑫智享"降至7.9亿元,"恒盈年年"回落至18.1亿元。

恒安标准人寿这两款主打中长期储蓄的产品,均设置了15年及以上的保险期限,一度成为公司的保费增长引擎。然而,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曾经的"双子星"产品已然停售。如今看来,这些锁定较高利率的理财型产品,在低利率环境下正逐渐演变为公司的历史负担。

与此同时,恒安标准养老也在调整步伐。目前,公司仅一款产品(恒安标准养老信天翁·启航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024年规模保费同比增速为-95.87%,业务规模多年发展却几近归零。恒安标准养老此前表示,公司在监管要求下积极补充资本金,暂停部分业务以夯实发展基础。从结果来看,董事长万群在养老这一关键赛道上明显失了先机。在其任内,公司产品结构单一、渠道建设滞后,与国民养老等同业的差距被越拉越大,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万群此次辞去恒安标准人寿董事会秘书一职,虽然年龄增长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但更引人深思的是,其在领导养老子公司期间业绩的不尽人意,加之年龄因素的叠加,不禁让人推测其董事长的职位未来可能也将面临变动。在养老金融这片政策红利与市场风险并存的蓝海,若不能及时引入兼具战略眼光与执行力的新锐力量,恐难扭转持续边缘化的危局。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