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涪陵榨菜,有点卖不动了

来源:市值观察SZGC

2025-04-08 09:48:02

(原标题:涪陵榨菜,有点卖不动了)

文丨大师兄

多年后回头再看,2023年或许是涪陵榨菜重要的转折之年。

这一年,执掌涪陵23年之久的周斌全正式离任,公司也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业绩双降,股价从高位暴跌近70%,市值蒸发超过300亿。

23年的任期中,周斌全把涪陵打造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榨菜品牌,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作为A股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酱腌菜上市公司,涪陵榨菜股价一度暴涨超过20倍,被市场称为“榨菜茅”,与诸多消费行业龙头企业一样,被视为中国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

周斌全的卸任,似乎成为涪陵乃至榨菜行业告别黄金时代的象征,继任者似乎很难重现“榨菜茅”昔日的高速增长了。

【业绩失速】

2023年12月,涪陵榨菜完成了20多年来的首次换帅:60岁的“榨菜大王”周斌全卸任所有职务,80后商业新兵高翔,空降成为公司新任掌舵人。

上任一年来,涪陵新帅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并不算特别亮眼。

最近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营收23.87亿,同比下降2.56%,净利润7.99亿,同比下降3.29%,继2023年后继续业绩双降。

2024年前三季度,涪陵曾出现短暂的业绩回暖迹象,得益于主要原材料青菜头及榨菜半成品价格同比分别下降约32%和26%,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涨幅超过17%,一度让人看到复苏的迹象。

但是到了2024年第四季度,涪陵业绩重回下降趋势,其中营收同比下降14.7%,净利润同比下降23%,80后新掌门要力挽狂澜,并不容易。

业绩下降的背后,涪陵榨菜的经销商数量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截至2024年末,公司经销商数量合计2632个,同比减少607个,其中华南区域从464家下降到193家,经销商数量已经腰斩。

除了销售低迷之外,涪陵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似乎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2024年,涪陵的合同负债5301万,比2022年下降了近70%,应收账款819万,比2022年上升近50%。

一般情况下,具有强大品牌优势的消费公司,往往不愁销路,所以基本没有对下游经销商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反而会实行先款后货的交易方式,从而产生大量合同负债。

对于优秀的消费公司来讲,极少的应收和大量的合同负债,是行业地位的重要象征,合同负债甚至是很多公司隐藏和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作为消费大白马,涪陵榨菜应收和合同负债科目的大幅异动,是投资者必须警惕的重要变化。

【策略失灵】

作为涪陵主力产品的榨菜,其实早在2021年就已步入下滑轨道:2021年至2023年,涪陵的榨菜销量从13.48万吨下滑至11.33万吨,榨菜的营业收入从22.26亿元下滑至20.76亿元。目前,涪陵榨菜的市占率在30%左右,相比2019年已经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

为了摆脱对榨菜的依赖,涪陵早在10多年前便开始探索公司业务的多元化,相继布局萝卜、海带、泡菜等产品,希望依托涪陵在榨菜领域积累的品牌效应,再造一个大单品。

但是,这些品类本身市场规模较小,而且属于极其分散的竞争格局,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同样面临增长瓶颈。

2024年,涪陵的泡菜营收2.3亿,比2022年下降近5%,萝卜营收4607万,比2022年大降近50%,榨菜营收最近两年虽然也在下降,但是营收占比反而还有所上升。

经营压力之下,过去曾频繁涨价保持高端形象的涪陵榨菜最近几年开始进入低价区,由此而来的是盈利能力的下降: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50.99%,比2022年下降了2个多百分点。

尽管如此,情况还是没有改善多少。

销售情况不好,涪陵却仍有扩张产能的冲动。

早在2020年,涪陵榨菜就曾计划通过定增募资的方式,投资33亿元建设乌江涪陵榨菜绿色智能化生产基地(一期)项目。该项目已于2023年初启动土建建设,预计6年后项目达产,届时涪陵榨菜将新增20万吨榨菜产能。

事实上,涪陵并不缺乏产能,甚至已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

截至2024年底,涪陵榨菜已拥有涪陵、眉山、东北三大基地,榨菜、萝卜的设计产能合计为每年近18万吨,但是整体产能利用率不到80%,东北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更是不到40%。

涪陵逆势扩产的底气,或许是来自行业内盛传的国内外酱腌菜消费数据的差异:2023年日美两国的酱腌菜人均消费量分别为3000克和5500克,人均消费额分别为7.5美元和40.2美元,而中国人均消费酱腌菜只有200克,人均消费额只有0.5美元。

这种简单类比其实并不理性。酱腌菜消费的巨大差距,只是意味着中国与日美等国饮食文化的巨大差异,并不能据此说明未来国内酱腌菜消费的巨大增长空间。

【终极困境】

2019年8月,财经名嘴黄世聪说大陆很多底层民众吃不起榨菜遭到群嘲。

其实他的谬误在于:不是底层民众吃不起榨菜,而是人口结构和消费场景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榨菜有点卖不动了。

当年涪陵的业绩表现,确实也有些拉跨:2019年,公司营收仅增长3.93%,净利润下降了8.55%,多年的高增长已出现疲态。

国内研究圈有个理论叫“榨菜指数”,主要是根据涪陵榨菜在各地的销售情况,来判断国内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民工流动的趋势。国家发改委在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时,甚至会参考“榨菜指数”的数据,判断出某个城市属于人口流入还是人口流出,进而做出不同的政策规划。

根据该理论的分析逻辑,流动人口尤其是中低层收入流动人口,才是榨菜消费的主力军。过往很多年,高速城镇化带来的巨大流动人口,才是榨菜行业和涪陵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最近几年,随着城镇化放缓,流动人口增速下降,以及消费习惯的不断变化,中国榨菜行业的增速已几乎停滞:据欧睿数据,榨菜市场总消费量从2007年的68.9万吨提升至2021年的82万吨,年复合增速仅1.25%。

作为榨菜的黄金搭档,方便面从畅销走向落寞,也是涪陵未来必须正视的生态变局:2023年,以统一为代表的方便面巨头,一年时间少卖了20亿。

商业世界的逻辑里,从来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时代红利造就的辉煌,也终将在时代变迁中逐渐落幕。

放弃高增长执念,坚持剩者为王,或许是涪陵当下最现实的策略方向。$涪陵榨菜(SZ002507)$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0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