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经社
2025-04-04 13:59:56
(原标题:张小泉控股方竟已背负44亿巨债?断刀事件并未消失)
文丨詹詹 郭小兴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新商悟
(本文约为1300字)
曾经熠熠生辉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断刀"危机尚未完全消散,债务危机又突兀而来。
3月24日晚,张小泉发布公告,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被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决定启动预重整。
天眼查显示,4月1日,富春控股集团新增两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金额分别为4068万元和656万元,被执行总金额累计达到43.8亿元。张小泉的直接大股东杭州张小泉集团同样官司缠身,截至4月1日,累计被执行总金额为38.6亿元。
张小泉的实控人为张国标、张樟生和张新程。而张樟生被限制消费已达19次。张国标不仅被限制消费,其所持富春控股集团全部股份也都已经冻结。
曾经的“刀剪第一股”,控股股东为啥混得这么惨?
张小泉于2001年成立,2021年在创业板上市。那一年,公司业绩达到巅峰,实现营收7.6亿元,净利润达7873万元。尽管自那以后,净利润开始连续下滑,但毕竟还是在盈利的,控股股东何以竟背上了巨债?
究其根源,富春控股的激进扩张或难辞其咎。据媒体披露,富春控股将大量资金投入物流、房地产等非主业领域,致使资金链断裂。2022年因对外投资失败承担连带责任,2023年又为关联企业融资提供股权质押担保,最终导致张小泉股份被冻结。
从管理层构成来看,张小泉有着典型的家族企业特征。2024年5月,原董事长张樟生卸任,由张国标之子张新程接任;张樟生之子张新尧则被任命为董事兼副总经理。这一系列家族内部调整,虽被视为应对债务危机之举,却加剧了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稳定性的担忧。
除了债务和管理问题,张小泉在品牌形象维护上也遭遇了重大挫折。
2022年7月,张小泉菜刀因 "拍蒜即断"引发热议,客服回应 "菜刀不能拍蒜" 及管理层 "中国人切菜方式错误"、"米其林都不这么拍蒜"之类言论,被舆论质疑为忽视用户需求。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张小泉产品设计与使用场景的脱节,更触发消费者对老字号质量下滑的担忧。
据市场监管部门反馈,多款刀具因 "硬度不足"" 锋利度不达标" ,张小泉当年曾被列入质量抽检不合格名单。
2023年11月,张小泉又被曝在拍蒜风波后一直雇人刷单炒好评,因虚假交易被杭州市场监管局处罚25万元,进一步加剧品牌信任危机。
同月,商务部要求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老字号限期整改,深陷“拍蒜刀断”舆论风波的张小泉赫然在列。
2025年1月,黑猫投诉平台又收到一起针对张小泉的消费投诉,消费者反映在拍蒜时刀体突然断裂,飞溅的碎片险些造成人身伤害。同月,另一消费者投诉张小泉铁锅存在严重质量缺陷:使用过程中出现掉色、炒菜冒黑烟等现象,清洗后仍有黑色物质脱落。
黑猫平台数据显示,近半年来涉及张小泉厨房用具的质量投诉同比增长67%,铁锅、刀具等核心产品成为重灾区。
中国经济网报道指出,以中华老字号为宣传点的张小泉,生产、销售、渠道都受制于人,公司超75%生产靠代工、65%以上的销售靠经销商,品控问题、供销商管理问题或许都是品牌负面事件多发的原因。而"拍蒜刀断" 更是反映出企业对用户使用习惯的调研不足,产品设计偏离实用需求。
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指出:“中国厨房文化强调‘一把刀解决所有问题’,消费者对刀具多功能性有天然期待。张小泉倡导的‘专刀专用’理念虽符合国际趋势,却未充分考虑本土市场需求,导致产品定位与用户习惯脱节。”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老字号品牌价值的核心在于 "品质+传承",张小泉眼下面临的,是质量争议与债务危机的双重绞杀。对于张小泉而言,如何修复更多用户信任,或许比解决债务问题更具挑战。【《新商悟》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新商悟,我们将对企业家言行、商业动向和产品能力进行持续关注
转载新商悟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张小泉(SZ301055)$
互联网江湖
2025-04-04
互联网江湖
2025-04-04
伯虎财经
2025-04-04
证券市场周刊
2025-04-04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04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