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4-04 08:51:11
(原标题:西园雅集:大宋文化圈最顶尖的邂逅|古画里的故事)
张梦佳/文 北宋元祐二年初秋。
阳光透过翠绿的竹林洒落在西园的小径上,微风拂过,竹影婆娑,清脆的鸟鸣声不时传来。
西园,是驸马都尉王诜的宅院。
王诜出身太原王氏,名门勋贵之后,本人还颇有才华。诗词书画样样拿得出手,其绘画“不古不今、自成一家”。苏轼称赞其艺术“郑虔三绝君有二,笔势挽回三百年”。因才情名震一方,宋神宗便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又将一处极好的宅邸作为公主陪嫁赠与他二人,这便是西园。
名门公子,王诜素来不拘小节,生性自由散漫,哪怕成了驸马、与公主成婚之后,依然每日醉生梦死,纵情声色。公主去世之后,王诜更是在他最喜欢的西园之中,镇日宴请宾客,以书画会友。
这一日,幽静的西园又热闹起来了。
乘船而至,踏过溪水石桥,转过竹林坡岸,走过光影斑驳的石径,如同豁然开朗般,一座仙境般的园林出现在眼前。孤松盘郁,枝叶间仿佛蕴藏着千年风霜,凌霄花如同燃烧的火焰缠绕在松枝间,红绿相间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耳边似乎还回荡着汴京城的喧嚣,转瞬即被园中流淌的溪水声和远处的鸟鸣取代,仿佛踏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耳畔传来一阵人声,迎面便是一座大石案,几位文人雅士正围坐其间。王诜身着仙桃巾紫裘,衣服上绣着精美花纹,温文尔雅,正俯身前倾,专注地看着面前人笔走龙蛇。这个据案书写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苏轼、苏东坡。
围桌从左至右:蔡肇、王诜、李之仪、苏轼(赏画者)
园是王诜的西园,聚会的主角却是东坡。
王诜此人风评不算佳,宋神宗曾经在手诏中批评他“无行”“不忠”。然而“穷而不怨,泰而不骄”却是苏东坡给王诜的评价,俨然一个魏晋风流的君子形象。王诜苏轼二人惺惺相惜,在“乌台诗案”中一同被贬,始终亲密。这场西园雅集,除了做东的王诜和召集人苏东坡,一共邀请了十四位嘉宾:苏轼的弟弟苏辙,“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秦观,苏轼的幕僚李之仪,大画家李公麟、蔡肇、刘泾,文人郑靖老,道士陈碧虚,藏书家王仲至,和尚圆通大师以及米芾,均是苏轼的老朋友,也都是当时的名士。
时值苏轼重新启用回京不久,东坡朋友圈的西园文艺派对又恢复了生机。
此刻的苏轼,头戴乌帽,身穿黄色道服,手中握笔,沉浸在书法创作中。只见他笔下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在他身旁,是蔡肇和李之仪,一个凝神沉思,一个认真欣赏苏东坡的大作,神态专注。
李之仪的名字或许乍一听陌生,但说起他的一则词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想必人人耳熟能详。在苏轼及其门人弟子的耀眼光芒下,李之仪的才华或许不那么显山露水。多年游宦生涯中,他相继结识了黄庭坚和秦观,再加上同乡和晚辈的张耒,身边这些才华横溢的人身上,总能折射出另一个人的光彩,于是李之仪对苏轼也充满了仰慕之情。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李之仪却不顾风险写信给他表达支持,两人的友谊就此结成。而随着苏轼重获重用,李之仪也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他们终于在汴京城中相聚。在这汴京郊外的西园集会上,黄庭坚在、秦观在、张耒在,更重要的是苏轼在,他们共同讨论诗词、讨论文学、也讨论书法的细节。无论是谁的发言,旁边的人总是认真倾听,时而点头赞许,时而分享自己的看法。好不快活。
不远处,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树之上,缠绕着红色的凌霄花。树下有一张石案,石案边上摆放着几件古器瑶琴,显得格外典雅。石案中间铺展着几卷书画卷轴,亦有几位文士正围坐四周。
从左至右:张耒、郑靖老、李公麟(画画者)、晁补之、黄庭坚、苏辙
居中的李公麟穿着粗布衣服,正专心致志描绘《归去来兮图》。李公麟的画风独树一帜,十分擅长白描技法,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还是鞍马,都能信手拈来。苏轼曾称赞他画的马:“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其中龙眠指的正是李公麟,因居住于龙眠山下,便字号龙眠居士。
苏轼与李公麟的相识,多亏了李之仪的介绍。李之仪将李公麟的地藏像画作呈献给苏轼,苏轼不认识作画者,但给出了极高评价,说足以与吴道子、顾恺之等名家相提并论。元祐元年时,苏轼与李公麟曾以杜甫的诗句为灵感,创作出一幅《憩寂图》,苏轼为画题诗时,化用了王维的诗句,说“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重作辋川诗”。黄庭坚在此注解,这是在赞扬李公麟的每一幅画,都堪比隐逸诗人陶渊明的风骨,是属于诗人王维的山丘溪谷。在这次雅集上,李公麟以陶渊明的文章为主题,创作《归去来兮图》,或许亦是一种遥相呼应。
于是在他身边,张耒跪坐在地上,头戴道巾、身穿素衣的郑靖老双手撑在膝盖上,还有手持芭蕉扇的黄庭坚,身穿青衣的晁补之,众人不约而同,具是全神贯注观赏着佳作于画家笔下诞生,偶尔赞叹,偶尔目光悠长,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归去还是归来?
紫色衣衫的苏辙没有去看哥哥写字,也没有去看李公麟画画,反而手捧书卷,轻轻倚靠在岩石上,端坐一旁,目光专注,仿佛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岩石旁,有童子手捧红漆托盘,盘中摆放着几只精致的茶杯,正准备为诸位文士奉茶。石案的前方,也有一位童子手捧砚台,满面笑容朝文士走去,预备为他们研墨。童子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举止轻盈,在人群中穿梭,气氛怡然自得。
苏门四学士中的三位都在这里,另外那位,素以柔情似水著称的词人秦观,此刻正安坐于一棵粗壮古桧的树根之上,沉醉于陈碧虚的阮乐声中。陈碧虚是道家陈抟学说的继承者,也是当时备受尊敬的道长。他以指尖轻触阮弦,旋律如同山涧清泉般缓缓流淌,弥漫整个西园。每一声琴音似乎都蕴含着道家的哲学——清静无为。即便只是静默旁观,亦能感知那份源于心灵深处的高雅与和谐。
从左至右:陈碧虚、秦观
秦观袖手侧听,偶尔低声应和,词句如同琴音般悠扬,同乐声一起,诠释出何为风雅——无需繁复的装饰或诸多乐器的宏大奏鸣,仅凭一颗平静的心,就能在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中,领略生活的无限韵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边在兴之所至,且歌且和,那一边的米芾却早已经喝得醉意朦胧。这对于米芾来说,似乎并非稀奇。毕竟他一向举止洒脱,以癫狂著称。作为集书画创作、艺术品鉴赏以及古董奇石收藏于一身的全才艺术家,规矩板正才是不正常的状态。只见他一袭宽大的衣袍,要写字,却偏偏不像苏轼那样俯在案前在纸上写,在西园中四处漫步,终于找到一块大石头,打算题于石壁上。米芾对石头的热爱由来已久,甚至还留下了“米芾拜石”的典故。
从左至右:米芾、王钦臣
站在米芾身旁的,是北宋时期享有盛誉的藏书大家王钦臣。其私人藏书之丰,令后世学者惊叹不已。二人相会,可谓意气相投,每次见面总是相谈甚欢,雅集也总是单独凑在一起。三两杯酒一下肚,兴致愈发高涨,遇到形态独特的石头,更是灵感迸发,挥毫泼墨。遒劲有力的题字渗进石头,潇逸洒脱,骏快飞扬。
在他们身后,是蜿蜒的石桥和竹径,一路延伸至清澈的溪流深处。那里绿意盎然,俨然一幅静谧的画卷。而在画卷之中,溪水潺潺之处,一对身影静坐于石上。那是圆通大师,一位深谙佛法的禅师,正缓缓讲述经文的奥义,声音平静而深远。
从左至右:圆通大师、刘泾
一旁静静聆听的是画家刘泾,他和米芾交谊深厚,两人常常共同探讨书画艺术、相互切磋。刘泾擅绘树林、石头、竹子,笔触奔放自由,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在墨竹画方面,有独特的造诣。他的文学成就同样不容小觑,文章追求新颖独特的表达,以奇特的语言风格著称,文辞奇异宏大,早年就得到苏轼赏识,在当时享有很高的文名。此刻他身着褐色衣服,侧耳倾听,“八风吹不动”,仿佛在用心体会大师的禅机。
两人并肩坐在石头上,脚下水声潺潺,身侧炉烟袅袅,石头与风竹相互呼应,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而远处,芭蕉叶迎风摇曳,锦石桥横跨清溪,宁静而美丽。
那个时代的文化艺术高峰“浓缩”在一园之内,雅致胜意尽在其中。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如此良辰美景,倘若就这样消失在历史尘埃中,未免太可惜。幸而李公麟能画,米芾能文,《西园雅集图》《西园雅集图记》将这个汇聚了北宋最杰出文人雅士的场面定格在悠长时光中。西园雅集,让后人得以一窥北宋文人的生活情景。他们或写诗、或作画、或拨阮、或看书、或题石、或说经,极尽宴游之乐。王诜的府邸,松桧梧竹,小桥流水,极尽园林之胜,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现实乎?梦境乎?西园雅集的真实性一直备受质疑。许多人认为,将这十六位文人雅士共同邀请到一场盛会——考虑到他们各自生活在汴京的时间——是件颇有难度的事。或许李公麟的画作,是将不同人不同时间在西园举行的多次聚会,巧妙融合在一幅画作上。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李公麟的画作、米芾的《西园雅集图记》都有托名造假的可能性,不过是后世文人雅士们美好理想的投射。
不管怎样,从西园开始的雅集,仍然带给后世文人墨客无数创作灵感,成为画家热衷表现的题材。历代以此为题的画作有上百幅: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南宋马远的《春游赋诗图(西园雅集图)》、台北故宫也有北宋刘松年、元代赵孟頫、明代唐寅、仇英等著名画家的诸多幅《西园雅集图》,更有无数没有署名的佚名之作。这些画作中,人物虽然围绕这十六人不变,各人所处的位置和活动却各有不同,画中的人物数量也不尽相同。
明 仇英《西园雅集图》
倘若把这些画作放在一起,竟好似有种动态的链条,仿佛从北宋到明清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无数画家的心灵相通,共同再现了一场文人圈聚会。来到西园的时间或早或晚,来到人世间的时间也或早或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书画诗文上互相切磋。于是无论那场集会是否真正发生过,都不会影响后世文人对其的向往和赞美。
西园雅集,通过画作和文献得以传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段美丽的记忆。文人雅士们的聚会,既展示了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高尚的情操,更彰显着北宋的斯文与审美。
人间烟火味,难得是清欢。
恰如米芾为雅集题词所言:“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
图片 | 张梦佳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
经济观察报
2025-04-04
经济观察报
2025-04-04
经济观察报
2025-04-04
经济观察报
2025-04-04
经济观察报
2025-04-04
经济观察报
2025-04-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