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广东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临港经济区重磅规划发布,加快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1 19:58:00

(原标题:广东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临港经济区重磅规划发布,加快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在广东省域经济版图中,汕头与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如今又凭借临港经济区的规划建设,站上C位。

近期,广东省政府印发《汕头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和《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汕头方案》和《湛江方案》)。2 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两个方案的主要内容、后续工作重点以及政策支持举措进行了详细介绍。

根据方案规划,汕头临港经济区总规划面积达104.93平方公里,湛江临港经济区则坐拥148.81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方案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一条清晰主线、三个精准功能定位、五方面重点任务以及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政策。

按照规划,到2030年,汕头与湛江临港经济区将吸引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领军企业汇聚,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崭新典范,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依托汕头、湛江这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引导国内外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与聚集,是广东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部署。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还能培育外贸新动能,在对外开放中掌握战略主动;更能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对全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维护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意义深远。”朱伟说。

制造立区,发挥特色优势

汕头与湛江分别屹立于广东东西沿海两侧,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多项国家战略在此交汇,汕头和湛江的“含金量”还在不断提升。

“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便会发现,从东北亚延伸至东南亚,汕头恰好处于这条海岸线与航运线的黄金接驳点,正是这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铸就了汕头百年商埠的辉煌。历史上,郑和七次下西洋,有记载显示五次途经汕头。恩格斯于1858年撰写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在描述中国当时的沿海口岸时,特别提到‘汕头是唯一有商业意义的口岸’,这足以证明汕头的区位优势备受瞩目。”汕头市委副书记赖小卫在会上形象地阐述。

赖小卫表示,汕头作为经济特区,拥有经济特区立法权这一独特政策优势。同时,临港经济区涵盖了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全国唯一的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以及广东省自由贸易区的联动区,这些政策的叠加,为汕头建设临港经济区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与坚实的条件。

另一边,湛江临港经济区作为广东对接东盟的桥头堡,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隔海相望。其乌石港口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最近的出海口之一,区位优势同样显著。

制造立区是两个方案的突出特色。广东省在制定两个临港经济区建设方案时,注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在发展方向、建设内容、支持重点等方面各有侧重。

比如产业选择上,汕头临港经济区侧重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临港制造和临港服务业,依托华南地区唯一的国际海缆登陆站,以及珠三角东岸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电子信息产业,工贸并举。

以海上风电产业为例,汕头正全力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从试验平台搭建到海工装备制造,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在能源储备项目方面,汕头已吸引一批锂电池产业“独角兽”企业入驻。

湛江临港经济区则凭借乌石港天然良港的优势、临近东盟的区位条件,以及原有的钢铁石化产业基础,发展农产品进出口加工、新材料等产业。

湛江市常务副市长牟治平介绍,湛江紧紧抓住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政策机遇,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转移。同时,湛江也大力发展能源电力、海洋工程装备等优势产业,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

近三年来,临港经济区引进产业项目超100个,总投资额超420亿元,2024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93.9%。中海油乌石油田群、中国大唐电厂已相继落地投产,水下清洁机器人、工业无人机、科技航空活塞发动机等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也纷纷落户湛江。

建设两大临港经济区,依托全省制造业的独特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塑造能力是“一条主线”。广东将如何支持两大临港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

广东省工信厅总经济师邹勇兵介绍,在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制定过程中,基于“三个注重”来指导两地找准产业主攻方向,支持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分别重点打造3—5个主导产业,将支持加快形成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和临港经济区。其中,汕头临港经济区将着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产业。湛江临港经济区将着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轻工纺织、农产品进出口加工等产业。

区域开放布局的新引擎

启动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是广东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重要举措之一。广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 “五外联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因此,面向国际、协同联动是两个方案的又一显著特点。朱伟介绍,方案充分考虑与东盟国家的产业链合作及国内产业梯度转移趋势,积极吸引和承接国内相关产业就近转移、拓展珠三角发展腹地,着力打造集加工、制造、出口、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湛江市已在深化与东南亚对接合作方面做出诸多尝试。湛江市与泰国罗勇府、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签订了加强交流合作备忘录,与越南海防市签订了园区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湛江、海防互设产业园,构建 “粤港澳大湾区总部+湛江制造基地+越南加工基地” 的创新模式。

在航线开通方面,湛江港集团联合运达航运开通的“湛江—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快线” 成功首航,为湛江出口加工型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通条件。

去年,汕头港广澳港区也实现东南亚主要港口航线全覆盖。“顾名思义,临港经济区的重点就是港口功能优势。”汕头市委副书记赖小卫表示,汕头港正在扩建,港口功能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同时,汕头也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包括疏港铁路的建设,货物的畅通功能也将进一步凸显。

朱伟表示,在对外开放合作方面,汕头临港经济区重点在于做好新时代 “侨” 的文章,打造国家聚侨、联侨、惠侨枢纽;湛江临港经济区则重点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深化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产业链合作。

为推动两个临港经济区的建设,广东从强化放权赋能、要素保障、投资贸易便利化和改革创新等方面,分别为两个建设方案提出了若干省级政策支持清单。

方案明确赋予临港经济区管理机构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并依法承接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赋予的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为临港经济区发展赋予更大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在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力度方面,省级层面将在财政资金、人才、用地、用能、金融、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提供财政资金专项补助、延伸适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相关支持政策、分级分类优化保障用地指标等。

此外,朱伟还透露,广东将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汇报,争取在投资贸易、财税、要素保障、机制创新等方面为两个临港经济区争取更多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广东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黄欣表示,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是广东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推动两个经济区加速发展。

去年举行的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汕头、湛江分别达成项目投资规模141亿元和117亿元,成效显著。今年,广东将继续挖掘省内外优质项目资源,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向两个经济区集聚。

黄欣表示,商务厅支持临港经济区“走出去”招商,将两个经济区纳入2025“投资广东” 百场重点招商引资活动计划,创新开展股权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特别是精准对接境外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招商,争取落户一批标志性大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据了解,日前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暨湛江临港经济区联合招商大会在湛江市举行。今年,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成员园区增至10个,此次大会,合作联盟成员园区共促成入园签约项目6个,计划投资额约19.2亿元。接下来,湛江・东盟临港产业推介会也将作为湛江境外招商引资活动,奔赴越南、泰国举行。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