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汇丰人寿董事长任职一年闪电卸任!15周年之际打破三年亏损困局

来源:机构之家

媒体

2025-02-07 12:38:00

(原标题:汇丰人寿董事长任职一年闪电卸任!15周年之际打破三年亏损困局)

【来源:机构之家】

机构之家注意到,近日,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人寿”)发布公告:根据公司唯一股东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相关决议,董事长孙丹莹卸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同时根据相关监管规定、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决议,公司现任非执行董事CHINGSze Wan Winnie(程思韵)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2024年,汇丰人寿在迎来十五周年里程碑之际,业绩也迎来了触底反弹的曙光。然而,就在众人瞩目的当口,任职仅一年左右的董事长孙丹莹,却在此时匆匆卸任,转身奔赴汇丰银行(中国)担任副行长。这一人事变动虽看似出人意料,但或许正是汇丰集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步。当下,保险行业正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前路荆棘丛生,复杂挑战接踵而至。在此关键时刻,新继任者能否在新的征程中带领公司突破重围,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悬念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任职一年闪电卸任,转任汇丰银行(中国)副行长

履历显示,孙丹莹自2023年12月获批担任汇丰人寿董事长,其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其在汇丰集团内有19年跨区域、跨部门的丰富工作经验,先后任职于汇丰集团总部、亚太区、中国多个业务线的高级管理层及其他关键管理岗位,涉及环球银行业务、工商金融业务、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含保险业务)等。

图中人物系孙丹莹

2021年12月15日,汇丰人寿原董事长BryceLeslieJOHNS因辞职离开汇丰集团,同时卸任汇丰人寿董事长一职。原本继任人选孙丹莹将在获得原银保监会任职资格核准后担任董事长,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孙丹莹的任职资格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见批复,公司董监高名单中也未见其姓名。公司披露的相关报告显示:在此期间,公司候任董事长孙丹莹因其任职资格待监管核准,尚未履职;董事林禧彦代行董事长职责,直至候任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批。

2024年1月11日,汇丰人寿终于发布姗姗来迟的公告,称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核准,自2023年12月29日起,孙丹莹正式担任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此时距离其被宣布为候任董事长已然过去两年有余,如此漫长的等待期在行业内实属罕见。尽管林禧彦代行董事长职责,但从种种迹象来看,孙丹莹或许早已在背后掌握实权。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本以为她将在董事长之位上大展宏图,未曾想,仅约一年左右,便卸任汇丰人寿董事长一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的任职资格批复显示,孙丹莹已获批担任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的任职资格。从保险回归到银行领域,孙丹莹的职业轨迹令人瞩目,跨界任职显然成了孙丹莹的最为显著的标签,使其成为连接保险与银行两大业务板块的关键人物。

这种跨界或许并非偶然,而是与汇丰集团的战略布局密切相关。近年来,汇丰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业务的多元化与协同化发展。孙丹莹的快速调动,或许正是集团在保险与银行领域深度融合、资源共享的体现。此外,汇丰集团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布局也在不断深化。孙丹莹曾表示,汇丰将通过整合旗下资源,打造大财富管理矩阵,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她的跨界任职或许正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一战略落地,实现保险与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协同发展。

目前,CHING Sze Wan Winnie(程思韵)已代为履行董事长一职。履历显示,2023年11月,程思韵加入汇丰集团,现任汇丰控股环球保险业务首席产品官,2024年10月出任汇丰人寿非执行董事。公开资料显示,其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精算科学理学士学位,其同时为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她在精算咨询、保险、再保险等行业积累了超过二十年的丰富工作经验,尤其擅长产品方案设计和风险管理。在加入汇丰之前,她曾在瑞士再保险集团工作十余年,期间先后被派驻到香港、新加坡、北京等地,历任重要职务,积累了客户管理、业务开发以及保险保障产品战略与创新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

汇丰人寿作为一家在中国市场运营的外资保险公司,需要在保持国际化优势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本土客户的需求。继任董事长需要在战略层面展现出对本土市场的深刻洞察,推动公司在产品设计、客户服务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尽管程思韵在专业领域有着显著的优势,其专业背景和国际视野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但这些是否足以支撑她在复杂的中国市场中立足,仍是一个未知数。后续她能否正式担任董事长之位,能否带领汇丰人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仍待观察。

董事长任期内:独资控股及两次增资大布局

汇丰人寿的实际控制人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注册于英国),公司的唯一股东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注册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来源:公司官网

在孙丹莹任期内(含候任董事长期间),汇丰人寿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其中股权变更与增资扩股尤为关键。2022年6月,汇丰人寿完成股权变更,正式成为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子公司。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汇丰集团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也意味着汇丰人寿将获得更强大的资源支持与更灵活的决策机制,为其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汇丰保险对汇丰人寿进行了两次增资:2022年10月、2023年4月先后增资6.35亿元,6.54亿元,注册资本提升至23.14亿元。这两次增资不仅显著增强了汇丰人寿的资本实力,也为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扩展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这种连续的资本注入带来的资产规模增长是显而易见的。2023年末,汇丰人寿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267.8亿元的规模,同比增长35.9%;而根据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截至2024年末季度末,总资产已经飙升至421.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7.4%。这一系列数据不仅显示出汇丰人寿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发展势头,更反映出中国保险市场的广阔前景。

来源:历年年报及2024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15周年之际业绩上扬迎来高光时刻

作为汇丰集团在中国内地的全资子公司,近年来业务增速迅猛,保费规模在近年来保持高位增长状态。然而,尽管资产以及保费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汇丰人寿的盈利情况仍极不稳定。从近五年来看,仅在2019年和2020年实现微薄盈利,随后2021-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2.25亿元、5.41亿元、0.85亿元,2023年亏损虽有所收窄。显然,汇丰人寿暂未将资产规模的显著增长转化为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来源:汇丰人寿年报

汇丰人寿近几年的亏损,主要源于利率下行导致的准备金计提增加,这一问题在行业中具有普遍性。利率下行使得保险公司的折现率水平降低,进而影响准备金的计提金额。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和财务稳健性,险企不得不增加准备金计提,这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此外,2022年亏损幅度尤为之大,还归因于投资收益的大幅下降,2021-2023年期间每年投资收益分别为5.91亿元、2.94亿元、6.38亿元,投资收益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盈利压力。

2024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强劲复苏,汇丰人寿的业绩迎来了久违的爆发式增长。保险业务收入飙升至130.8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79.0%。与此同时,全年净利润达到1.95亿元,一举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亏损局面,其中四季度单季更是实现了1.46亿元的净利润,成为全年业绩的“压舱石”。

来源:汇丰人寿2024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从披露的数据来看,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额外披露了诸多效益类指标,这或许是公司管理层在向外界展示其“成绩单”的表现。不过,2024年的业绩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大幅贡献,其全年综合投资收益高达7.92%,虽然这一数字在短期内显得较为亮眼,但其未来可持续性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回首2024年,汇丰人寿迎来了十五周年里程碑。十五年耕耘历经市场起伏、竞争激烈和行业不确定性,但最终以盈利收官,为公司发展画上圆满句号。然而,保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行业竞争的白热化,这些都将考验领导层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他们不仅要巩固现有成果,更要带领公司在新征程中突破重围,实现可持续发展。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2-0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