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证券报
作者:陈陟 黄琴琴
2024-11-01 22:24:00
(原标题:间隔最快7天,罚款最高逾亿元 年内已有17件立案调查“尘埃落定”)
10月以来,仁智股份、中金公司、浩丰科技、*ST卓朗等4家上市公司陆续收到中国证监会地方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另据Wind数据统计,剔除已退市企业,截至记者发稿,2024年以来,中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不包括个人)的立案数量达到59件。其中,5月、9月和10月的立案数量最多,每月均为9件。立案原因方面,超过九成公司均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其余的主要涉及券商涉嫌在保荐项目中未勤勉尽责等违规行为。
最快的7天“结案”
今年,监管层的立案调查速度明显加快。Wind数据显示,剔除已退市企业,在2023年被立案并于当年办理完结的共有18件,被查公司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23年12月,前10个月办理完结的数量为3件,今年立案的59件中有17件已经办理完结。
其中,ST中泰从发布被立案调查公告到披露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时间最短,仅间隔7天。今年3月20日,ST中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一周后的3月27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新疆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公告,ST中泰存在2022年虚增收入、虚增成本,且2021年、2022年未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因此监管层拟对ST中泰处以500万元罚款,并拟对多名时任董监高分别处以50万元至250万元不等的罚款。
此外,国中水务、鼎信通讯和中金公司等3家公司的立案调查用时不超过一个月,其中针对国中水务的调查历时14天。经查明,国中水务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及时披露重大投资事项,因此被罚款800万元。
大多数上市公司主要因信披违规被罚,而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领罚的原因大多为在IPO保荐、债券承销等业务中未勤勉尽责。今年9月底,作为因欺诈发行被罚的思尔芯科创板IPO的保荐人,中金公司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10月25日,中国证监会对中金公司出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在相关项目保荐服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出具的《发行保荐书》等文件存在虚假记载,公司拟被罚600万元且没收200万元保荐业务收入。
“几家抬”合力逐渐形成
据中国证监会8月份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查办的证券期货违法案件合计罚没款金额达到8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对于违规主体中的个人,尤其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等“关键少数”,监管层的处罚也毫不手软。今年9月,昊志机电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汤秀清因构成操纵证券市场违法行为,被中国证监会拟罚款1.09亿元。
除了罚款,对于相关责任人的市场禁入也成为处罚的常见措施。如*ST美讯时任董事长宋林林、时任总经理宋火红、时任财务总监郭晨,均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ST中利的时任董事长、控股股东王柏兴则在今年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此外,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拟决定对ST西发的原实际控制人储小晗与时任董事长王承波,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近期,还出现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董监高陆续被司法机关取保候审的情况,如模塑科技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曹克波、ST锦港的三名时任董监高。
今年以来,“一事多罚”的案例不在少数。中国证监会强调,行政处罚只是追责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必须发挥自律管理、行政监管、行政处罚、刑事追责和民事索赔等“几家抬”合力。
“针对上市公司这一违规主体,除了罚款之外,也可以考虑增加其他处罚措施,比如限制其市场准入资格、暂停其融资功能等,以此来提高违规成本,形成更强的威慑力。”经济学家余丰慧向《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这样不仅能更有效地打击违规行为,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财经评论家皮海洲则强调,对上市公司的罚款中应当直接加入对投资者的赔偿款,由监管层的相关部门来为投资者维权索赔。
记者 陈陟 实习记者 黄琴琴 实习生 韦婉茜
大众证券报
2024-11-01
大众证券报
2024-11-01
大众证券报
2024-11-01
大众证券报
2024-11-01
大众证券报
2024-11-01
大众证券报
2024-11-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