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法兰克福金融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胡贝图斯·韦思:与上海共探国际金融中心新机遇 | 2024陆家嘴论坛系列高端访谈⑦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4-06-21 13:48:00

(原标题:法兰克福金融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胡贝图斯·韦思:与上海共探国际金融中心新机遇 | 2024陆家嘴论坛系列高端访谈⑦)

编者按:2024陆家嘴论坛于6月19日至20日召开。本次论坛主题定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设有8场全体大会,议题涵盖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读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本报特别推出“2024陆家嘴论坛系列高端访谈”,采访多位金融领域知名学者大咖,以期深入探讨金融改革与创新之策,共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之道。

在全球化的经济版图中,金融中心的建设不仅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法兰克福金融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胡贝图斯·韦思(Hubertus VAETH)在陆家嘴论坛上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政策的开放、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的推动。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

今年,法兰克福作为合作城市亮相陆家嘴论坛。上海和法兰克福这两大金融中心也在携手探索金融领域的新机遇。胡贝图斯·韦思认为,资产管理是中德金融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开放,为德国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扩大开放是金融中心建设基石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金融中心的建设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胡贝图斯·韦思认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政策的开放、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的推动。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

他强调了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扩大开放的重要性。随着英国“脱欧”,德国法兰克福在吸引伦敦金融机构向欧洲大陆转移业务资产中脱颖而出,成为新欧盟金融之都。巨额银行资产从伦敦转移到了法兰克福。大量金融机构的迁入,随之而来的是工作岗位的空缺和专业人才的短缺。

胡贝图斯·韦思指出,法兰克福每年有高达1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用于金融中心的建设,但劳动力短缺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金融中心的迅速扩张导致了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面对人才短缺的挑战,他曾建议法兰克福放宽工作许可、居住许可,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才。同时,建议大学增加金融领域的学生数量,为金融中心的长远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中国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吸引国际化的人才。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人才,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开放政策能够吸引资本和业务,而人才战略则为金融中心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两者相结合,将为金融中心带来创新的活力和稳健的发展基础。”他对记者说。

他认为,金融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政策的开放和人才的吸引,更在于创新与合作。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此外,金融中心的建设应当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合作探索金融领域新机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德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日益紧密。而上海和法兰克福这两大金融中心也在携手探索金融领域的新机遇。

2021年,法兰克福金融中心发展协会和陆家嘴金融城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资产管理、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等方面展开合作。

今年,法兰克福作为合作城市参加陆家嘴论坛。法兰克福金融机构和企业通过陆家嘴论坛这一平台,进一步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共同探索金融创新,共享发展机遇。

胡贝图斯·韦思指出,中德两国之间贸易规模庞大,为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贸易的增长,金融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24年2月公布的数据,2023年德国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531亿欧元,中国连续第八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德国最重要进口来源地排名中,2015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德国进口产品最多的国家。

他认为,资产管理是中德金融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开放,为德国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资产管理行业在保障养老金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中德两国在多个领域拥有合作机遇,包括制造业、金融业等,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也加深了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胡贝图斯·韦思表示。

转型投资是创造需求关键

目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低增长和高通胀的双重挑战。

谈及欧洲市场,胡贝图斯·韦思认为,欧洲市场增长乏力,通货膨胀问题加剧,这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乌克兰局势的冲击,地缘政治紧张导致能源价格飙升,进而推动了通货膨胀。二是劳动力通胀,由于通货膨胀,形成了工资水平上升的浪潮。三是央行政策的限制,高通胀限制了央行降低利率的能力,进而影响了经济增长。

他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目前低迷,部分原因是央行降低利率的能力受限。在上一次全球经济增长危机中,中国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和住房投资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目前住房市场供过于求,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他建议需要更多地关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创造。中国和德国的消费者都是储蓄者,他们在财务上非常谨慎,注重储蓄以确保家庭安全和教育投资。

在需求减少的背景下,他表示,转型投资成为创造需求的关键。绿色转型不仅是一种环境需求,也是创造经济需求的途径。这需要公共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建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国家的指导至关重要。正确的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展望中国经济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他指出,科学与服务的结合是推动经济增长关键力量。科学,特别是生物化学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正在为服务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新药物的研发和医疗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预示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健康状况的改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围绕健康和长寿的服务业将迎来巨大的增长机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人工智能(AI)是另一个将深刻影响未来经济的科学领域。AI的应用将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并在多个领域创造新的服务模式。随着科学与服务的深度融合,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正确应用,胡贝图斯·韦思认为,这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无限可能,坚信这将是一个非常乐观的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