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16 16:10:26
(原标题:助推湖北实验室科技成果跃上“生产线”,15个项目超52亿元集中签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武汉报道 5月16日,湖北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在武汉举办,推动发挥湖北实验室创新策源作用,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湖北省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为主体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形成,闪存芯片、脑机接口、心肌旋切等技术世界领先。去年,湖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9.8%、总量达到4860亿、全国排名第3。
湖北实验室则是湖北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本次会上,湖北实验室20项标志性成果正式发布,湖北实验室协同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等3类15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签约金额达52.83亿元。
“湖北实验室是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和湖北科技创新平台的先锋队。”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表示,三年来,10家湖北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湖北集聚技术、资本、人才、产业的重要平台,在引进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团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科研新模式等方面成效显著。
例如,坐落于襄阳市的湖北隆中实验室,自2022年启动建设以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0到1的开局。实验室先后闯过场地、人员、仪器设备三个难关,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襄阳于全省率先引入“赛马制”科研攻关机制,采取动态淘汰竞争机制实施湖北隆中实验室科技专项,支持实验室围绕车用及交通装备新材料技术开展攻关。
冯艳飞介绍,湖北实验室聚焦国家战略和湖北产业技术创新需求,通过创新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和重大任务牵引等方式,汇聚“两院”院士66位,建成一支近3000人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全职人才占比达到60%,支撑重大科研任务的科技人才集聚高地正在加快形成。
同时,湖北实验室发挥特色优势、聚焦主攻领域,牵头或参与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0余项,经费近5亿元,形成“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内河新能源船舶综合电力系统”“新型作物广谱抗病基因”“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多项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
此次会上集中发布了胶体量子点红外芯片、飞秒光纤激光关键技术、多源融合北斗智能安全监测系统、面向海量用户的超大规模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平台、新型抗生素减替生物制剂、重要性状基因的发现和创制、基因组育种计算工具——天权HiBLUP、无肌间刺团头鲂新种质、新能源船舶综合电力系统、高速磁悬浮测试线、空泡水洞等20项湖北实验室标志性成果。
冯艳飞表示,下一步,湖北省科技厅将大力实施“湖北实验室建设效能提升十大行动”,支持湖北实验室围绕主攻方向开展科研工作,力争产出更多突破性科技成果,进一步提升湖北实验室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为更好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导区建设,服务湖北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成果需以“用”为导向,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走出实验室、迈向市场,并最终形成赋能产业的创新力量。
近年来,湖北实验室在科技成果赋能产业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九峰山实验室、江城实验室重要成果催生出化合物半导体和先进封装等产业,东湖实验室“电化长江”“电化汉江”带动湖北新能源船舶行业发展,江夏实验室服务生物安全领域企业100余家,三峡实验室有机硅合成革等技术推动化工产业提档升级,隆中实验室储热/冷技术、氢能技术等助力襄阳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产业项目,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聚链成群,科研成果转化的加快形成。
据武汉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依托江城实验室建设集成电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集成电路中试平台,支持洪山实验室承担市生物育种重大专项,支持东湖、珞珈实验室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经费达到5150万元。东湖实验室新能源船舶项目成果“东兴100”“汉江120TEU”电动船投入运营,珞珈实验室高精度智能遥感卫星项目产出全球首颗手机操控的互联网智能遥感科学实验卫星。
“下一步,我们将支持湖北实验室承担市级高能级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专项,把技术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样品样机和解决方案。鼓励湖北实验室对接重点企业的研发需求,实行订单式研发,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刺激需求的创新循环。”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宜昌,为提升实验室造血功能,推动成果在本土转化落地,宜昌推动实验室成立全资子公司湖北省三峡兴安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承接实验室成果转化,实验室将强化中试项目孵化,尽快实现项目产业化。
会上,九峰山实验室和武汉光谷硅光集成服务有限公司的首套硅基光电子量产PDK项目、三峡实验室和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的磷酸铁降本增效项目、隆中实验室和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的高强度铝合金钛合金构件高性能锻造技术项目等5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同时,长江创投、武汉基金、武汉高科、工商银行、长江天使汇等实验室科技成果投资转化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和深圳达晨财智、上海复星创富、华工科技投资、烽火投资等15家省内外投资转化服务机构代表与实验室成果团队进行了现场对接。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市场、形成产业化才有生命力。”冯艳飞指出,要进一步强化产品思维、链式思维、应用思维,坚持科学研究与产业转化“两条腿”走路,推行“订单式”“定制式”研发,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创新闭环。
和讯财经
2024-11-01
智通财经
2024-11-01
智通财经
2024-11-0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0-3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0-3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