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时间的朋友,还在吗?

来源:黑鹰光伏

2024-05-08 09:47:44

(原标题:时间的朋友,还在吗?)

效率24.4%!功率625-660W!

一组“敏感”的数据,如同一小撮盐撒入烛火,在光伏圈中炸响开来。

四天前,一位分销商拿到一款组件产品规格书的预览版,白纸黑字,产品显示为隆基Hi-MO 9,组件效率24.4%,功率达625-660W;此外,该组件功率公差在0~3%之间,首年功率衰减小于1%,2-30年每年功率衰减0.35%。

纵观全行业,如果24.4%高效光伏组件量产,必将成为当前主流版型之下的最高效率;与此同时,该组件对应的电池技术潜力亦值得关注。

二十多年了,“降本增效”依旧是光伏发展永恒的主题。极限量产效率的突破,算不算这个极其焦虑的春天的第一杯奶茶?

出乎意料,又在预料之中。

也就在4月初,隆基绿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将针对大型地面电站业务推出BC路线的集中式产品,新产品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按照隆基过往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速度,不难推断:作为平台技术的BC集中式升级新品肯定已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犹记得2023年9月5日,隆基董事长钟宝申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隆基将投入重注,加速推动BC技术的量产与商业化。这位历来极为审慎、“从不把自己和企业放到火上烤”的企业家非常肯定地判断:多种技术路线都指向了BC技术,未来5到6年,BC类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包括双面和单面电池。接下来隆基的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技术路线。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如过往,领头羊的技术抉择,往往伴随伴观望、质疑、不解与猜测:当绝大多数企业均在技术迭代的关键周期选择TOPCon,隆基却为何坚定地选择BC,再次成为特立独行的离群索居者?

时光回到2015年夏天的一个下午,隆基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也曾用指头敲着桌子,非常肯定地对在场的几位媒体人表示:“多晶铸锭即使是零成本,单晶也能赢,我们不久前就已经证实了这个结论。隆基单晶拉棒的非硅成本半年下降了33%。”

其后的故事如你所知,仅三四年里,单晶加速替代多晶,一场淘汰赛如疾风骤雨般席卷了整个行业。

而进入“双碳”新时代,当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周期,当产能过剩与同质化再次凸显;当TOPCon群雄并起、极速扩产,甚至加速进入“红海”市场的背景下,隆基举全力“死磕”的BC技术,能否重现当年单晶替代的荣耀?

死磕BC,商业化疾风骤雨

钟宝申在去年9月5日的那次表述,想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背后,是一家龙头企业二十余年的技术积淀,是过往岁月中累计超过230多亿的研发投入、超过16次打破世界纪录及2525项专利。隆基对技术判断的底气,还源于超过40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研发精英。

如你所知,隆基在遇到战略决策、技术路线选择及疑难问题时,一直遵循“第一性原则”和“立足未来”这两个原则。

笔者曾了解到,隆基每做出一个战略决策,背后都会有五年左右的、充分的技术储备作为支撑,且每一个关键技术/产品战略的制定都有一套完整的决策流程,必须经过多方验证。

而在“宽研、窄投”的研发战略思路之下,隆基对多种技术路线长期重注跟进,最终“优中选优”,才在次轮竞局中选定并聚焦BC技术。

而一旦找对方向,隆基就要“不惜血本砸研发”,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快速导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形成技术领先、产品领先、成本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一言以蔽之,就是钟宝申常在公司内部强调的那句话:杀鸡要用牛刀!

其涵义有三:其一,要把要素和资源支撑能力做非常充分细致的分析;其二,做决策、做规划的时候杜绝“机会主义”,目标坚定且必须禁受住各种诱惑与质疑;其三,“就像打仗,我们攻一个山头的时候,我们要有主力部队,要有后援军,要有大量的装备支撑,最终才能确定,就算把这个山头轰平了都能拿下来。”

就在那次隆基的业绩说明会后,业界再次掀起技术风险与优劣的话题。到底是TOPCon还是BC?不少媒体和投资人调研采访了不少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和企业CEO,多数观点认为:BC这个技术太贵,短期内成本是不可能降下来的。

稍显“尴尬”与突兀的是:仅半年内,当一些观察人士尚在谈论“降不下来”的时候,却发现隆基已经在量产了;当业界还在为BC担心“第一波客户”的时候,隆基却已经在以特定的价格发售了。

2023年底,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称,BC技术成本已经和同类技术非常接近,略高于传统PERC技术。“目前,HPBC组件在一般市场可以保持1-1.5美分/W的溢价,高端市场可以有3-4美分/W的溢价。”同时,在2023年产品价格快速下降的情况下,HPBC的溢价优势并未完全显现,主要因为HPBC面对的是分布式市场,为现货价格,这不同于集中式的期货价格;当市场稳定时,BC的溢价优势将非常明显。

钟宝申在2023年年终对话中曾有过这样的表述:“隆基做到的成本和大家想象的成本是一样的吗?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不深入研究你不知道。”

从去年9月以来短短半年时间,隆基对于BC的进击可谓紧锣密鼓。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光伏龙头对先进技术的“死磕”早就有迹可循。

2023年9月19日晚,隆基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铜川年产12GW 高效单晶电池项目的议案》。根据议案,该12GW电池项目产品将采用HPBC pro高效电池技术,预计2024 年11月开始逐步投产,2025年11月达产。随后,第二天的半年业绩说明会上,相关负责人还向媒体透露了这次投建的HPBC pro版本高效电池为双面电池,且主要面向集中式地面电站。

而后,国庆刚过,10月8日,在西安大唐不夜城,隆基在此召开《科技巅峰 BC已来——多一缕阳光 多一度电》分布式新品发布会,在新品Hi-MO X6系列产品中,最吸睛的产品莫过于高效防积灰组件。这是隆基官宣BC技术、焕新升级了分布式产品品牌标识之后发布的首款分布式产品。

事实上,早在2022年11月2日,隆基就发布了Hi-MO 6 产品家族产品,产品采用HPBC电池技术,这也是隆基自研HPBC技术的首次亮相。

进入2024年后,隆基再次祭出大招。2月29日,在山东济南光伏展上,隆基推出Hi-MO X6耐湿热组件。至此,隆基在开启BC技术与产品的分布式光伏美学时代的同时,也完成了在单面、双面市场的布局。同时,基于对细分市场的深刻洞察,隆基适时推出针对性组件,进一步丰富产品家族,力求为客户提供“选择隆基的N个理由”。

回溯产业历史,当年单多晶之争的关键时期,隆基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与整个行业“死磕”;而现在,依然作为“孤勇者”,隆基更多的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始终坚持“第一性原理”,死磕成本、死磕效率、死磕客户价值。

TOPCon进入“红海”,摩尔定律加速技术迭代

TOPCon与BC技术,到底各有哪些优劣?

类似这样的提问,在过往半年中,业内的讨论可谓汗牛充栋。

在去年中的那次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强调:“我们坚持TOPCon是一个过渡技术的观点。”

事实上,隆基绿能在2019年底对于TOPCon的研发就已经关闭,因为在当时判断,大规模扩产TOPCon难以形成独特竞争力。与其它主要光伏企业大力布局TOPCon不同,为了满足客户阶段性需求,隆基绿能仅在鄂尔多斯扩产30GW的TOPCon产能。

在去年那次业绩说明会,钟宝申分析,TOPCon技术相较目前的PERC技术光电转换效率提升幅度依然太小,行业技术高度同质化,容易造成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甚至陷入未赚钱就过剩的境地。钟宝申认为,在彼时TOPCon投资收益率尚落后于PERC的背景下,半年左右将有400至500GW的TOPCon产能投向市场,意味着尽快获得良好投资回报的压力很大。

回溯过去这三年,光伏TOPCon赛道上万亿资本聚集,行业你追我赶、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但多数企业的逻辑是类似的:只要在技术迭代的关键时期进入TOPCon,作为先进产能,必然赚钱。

但形势比人强,相应产能扩张的速度,整体价格暴跌的速度,都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至少可以确定的是:TOPCON技术加速进入“红海”市场,对一些企业而言,还没享受到技术红利,便需要和竞争对手打得头破血流,过上“苦哈哈的日子”,甚至收拾铺盖、变卖家当,黯然离场。

如今,组件售价现在已降到了非常低的状态。如此价格,企业还能有多少毛利率?对于很多企业而言的现实问题在于:亏本的买卖,如何保证研发,如何保证创新,以参与下一轮竞争?

据统计,仅过往一年时间里,永久关停或延期的项目近2000亿元,其中TOPCon项目面临暂缓扩产的规模达到132GW,推迟产能的规模较大。在行业连续亏损的情况下,产能出清会逐步加速。

行业的扩张到底有多疯狂?钟宝申曾在去年上海展论坛上算了一笔账:过去行业用18年时间建设了380GW的电池和组件产能;最近行业仅仅花了18个月就建设了450GW的一体化产能!

有机构统计显示,在TOPCon赛道疯狂扩产者,其中包括天合、晶科、晶澳、阿特斯等一大批老牌企业,合计超370GW,更有新势力卯足劲扩产,包括一道、英发、钧达、润马、赛福天等合计超210GW。从TOPCon激光设备端看,帝尔激光订单已有300GW待交付订单,说明以上并非PPT产能,可见市场有多疯狂。

据SMM最新预测:2024年一季度N型电池产量占比已超过60%,这其中,TOPCon技术占据了大部分份额。未来2—3年,新旧产能将加速迭代。

高测股份在最近的机构调研中表示:行业迎来一轮产能出清的竞争。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高成本的落后产能可能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而具有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资金优势的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综合分析,龙头企业依靠成本、技术及一体化优势坚持市场份额,而二三线企业的出清并不是短期能够一步到位的。因此,光伏行业在2024年上半年仍然是一个熬的过程。TOPCon企业一季度业绩普遍下行,中国光伏再次走到技术纷争的十字路口。

如今,光伏新产品的技术门槛正不断提升,对企图通过举债扩张,同质低价竞争的企业形成较强的技术壁垒,但同时也为行业领先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回溯光伏产业的技术发展简史,我们可以发现类似信息技术领域“摩尔定律”的蛛丝马迹,而且这种加速趋势不可逆转:PERC替代铝背场电池大约用了15年左右,PERC被TOPcon用了5年,TOPcon被替代的时间将会更短。

如今,产能爆发式增长,价格加速下行,伴随“摩尔定律”下的技术迭代越来越快,导致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不少原本“先进”的产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普通货甚至过剩了;一些项目投产及亏损,并未给企业带来盈利和投资收益的时间维度。失去此次阶段性红利,未来伴随更先进技术的迭代,更没有机会了。

曾记否?2023年SNEC展的火爆场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18年那一年的冰火两重天——炽热的行业随着展会落幕,一个政策的变动就让整个行业瞬间跌入低谷?

曾记否?当年全行业加速从多晶路线转向单晶路线的短短两年,多少企业陷入泥潭,苦苦挣扎未果,最终在残酷的行业迭代洪流中黯然出局?

这不是“危言耸听”!很多身处N型赛道的企业,必然会面临技术迭代加速带来的生死考验。

24.4%!晶硅赛道上组件效率的最后一次升级换代?

回首中国光伏行业走过的道路,可以清晰地看到8个字:坚持创新、守正出奇。

守正,就是恪守正道,始终坚持以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光伏度电成本下降这一主航道不动摇;出奇,就是勇于探索,始终坚持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不断推出更适合客户多元化需求、多应用场景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从过去的“三头在外”到“三个全球第一”,过去十多年,正是得益于技术创新,光伏的度电成本降幅超过90%,光伏得以与传统火电竞争、提前进入平价时代。

众所周知的是,隆基从2013年开始,多次引领了光伏行业的技术变革。从单晶超越多晶,到引领PERC时代,再到前不久宣告BC时代的到来,RCZ(多次拉晶)技术、金刚线切割技术、PERC技术、半片技术、双面发电技术,几乎技术迭代的每一步,都有隆基的身影。

行至“双碳”大时代,光伏技术的创新,特别是效率层面的提升会更加“艰难”。不难理解,当经过无数企业的努力,技术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每提高0.1%的效率,都需要经过巨大的艰苦努力。

钟宝申曾在年终对话中举了个例子:就像短跑比赛一样,博尔特已经跑出这样的成绩,会不会被超越?“我想这不是人类的极限,一定会被超越,但是这个超越需要艰辛的努力和一定的运气,所以技术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持续的投入,也需要一点运气,最后才能达到这个成果。”

有分析认为,如果文章前述Hi-MO 9组件的效率真能突破24.4%,那这可能是我辈有生之年能看到的在晶硅赛道上组件效率的最后一次升级换代了。

客观来说,5%其实是一个“卡尺”,电池每提升一个档位,乘以5%,才能换来组件效率1个点的提升。在隆基看来,如果电池效率没有提升5%,基本上就没有说升级换代的资格。

众所周知,晶硅赛道的理论效率极限是29%,目前的世界纪录仍然由隆基把持。2023年12月,隆基突破的效率是27.09%;两个月之后,隆基在此基础上又有提升,但是依然未能突破28%。这就意味着,所有当下仍然奔跑在晶硅赛道上的企业,即使使出浑身解数,25%也就“到头了”。

如果有你所质疑,一定要将组件效率拱到24.5%、24.6%、24.8%甚至24.9%,但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投入产出比大概率不合算、得不偿失。

当然,如果出现晶硅-钙钛矿叠层,或者别的什么黑科技,那就只能交给充满雄心壮志的研发人员和科学家去实现新的壮举。

时下,光伏产业正进入新的淘汰周期,每个企业均面临巨大生存压力与挑战。就隆基自身而言,钟宝申将这段非常时期形容为马拉松赛跑过程中的上坡路段,“通常对我们是最有考验的,我们既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的速度,但是由于上坡,这时候又非常艰辛,更需要我们咬牙坚持,跑好每一步。”

对于隆基而言,跑好马拉松上坡路段的底气源于:长期储备了体力,储备的雄厚的技术资源,同时科学调整了组织,“这两年我们一直改变跑姿,使我们能够更适应跑这段上坡路。我们的组织已经调整为围绕着客户去寻找价值,一切的工作指引都是围绕着客户来开展,而不仅仅是离客户远远的,单纯的是做技术创新,我们那部分不减少还在加码的同时,我们整个组织已转型到了离客户更近的距离,我们相信一定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客户的需求,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需求。”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4-05-19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4-05-19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4-05-19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4-05-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5-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