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21对话|专访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首席执行官Bryan Pascoe:熊猫债市场的健康发展能支持人民币融资需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4-30 14:02:19

(原标题:21对话|专访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首席执行官Bryan Pascoe:熊猫债市场的健康发展能支持人民币融资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何柳颖 深圳报道

去年四季度以来,境外机构开始大量增持中国境内债券。截至今年3月末,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29个境外机构进入到中国债券市场,外资持仓量超过5700亿美元,占境内债券托管总量的2.6%左右,占比较去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

“中国如今是全球第二大的债券市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中国政府在大约在40年前恢复国债发行,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如今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的债券市场,这个变化真的非常了不起。”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首席执行官Bryan Pascoe,谈及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时,Bryan Pascoe如是说。

Bryan Pascoe指出,当然市场不一定发展得极其平稳,有许多挑战。“我认为中国的债券市场仍面临流动性相对不足的问题,投资者依然严重依赖银行,我们也看到了国际市场参与有所不足这方面需要促进。如今环境很复杂,监管环境和市场结构还不完善,尽管中国取得的发展和进步都十分瞩目,我认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今年美联储很可能会降息,同时国际地缘政治依然非常复杂,在此背景下,国际债券发行市场会如何演绎?

Bryan Pascoe认为今年国际债券市场开局强劲,目前债券发行的市场环境较好。“尽管利率比大多数人希望看到的要高一些,我们预期利率会下行,但下降速度会相对平稳。这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在投资者需求方面,我们看到非常强劲的资金流入债券基金,包括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这有助于带来非常强劲的发行需求。”

Bryan Pascoe表示,中国正处于非常不一样的利率周期,中国的利率低于国际水平。现在对于许多中国发行人来说,在国际市场上发行债券相当具有挑战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熊猫债市场的健康增长,这显然支持了国际债券发行人的人民币融资需求。”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是一个国际协会, 1969年成立,总部设于瑞士。成员包括发行机构、一级和二级市场中介机构、资产管理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基础设施运营商等。该协会活跃在金融市场的所有环节上,任务是保障国际债券市场的稳定与良好运作。

今年国际债券市场开局强劲

《21世纪》:首先请你介绍一下ICMA,该协会在中国的运营情况如何,你们近期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Bryan Pascoe:ICMA是全球固收和回购市场的主要行业协会,我们的成员来自68个司法管辖区 ,620多个组织机构,非常国际化。

我们在亚洲也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在亚洲的成员非常多,并且数量正在增长。我们会与这些成员在许多事情上进行合作,主要包括标准制定、确保市场运行条件良好,当有法规出台并需要我们与当局合作时,我们也会与成员合作进行监管宣传。

我们在固收和回购的各个领域都很活跃,我们也非常关注可持续金融。ICMA是绿色债券原则(GBP)和可持续发展债券指引 (SBG)的秘书处。同时我们也关注日益发展的数字技术。

在中国,我们有长期成员,我们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关注债券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支持重要倡议的参与,例如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互联互通,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等。同时我们一直积极地促进回购市场发展,回购是融资和流动性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可以与国际市场更多地接轨,这将促进国际参与,对扩大中国债券的整体深度非常有帮助。

中国的可持续金融也吸引了许多关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ESG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我们会与成员和利益相关者合作,努力促进中国与国际标准的协调和衔接。

《21世纪》:今年美联储很可能会降息,而地缘政治依然非常复杂,你认为今年的国际债券发行市场会如何演绎?

Bryan Pascoe:今年国际债券市场开局强劲,我认为目前债券发行的市场环境非常好。尽管利率比大多数人希望看到的要高一些,我们预期利率会下行,但下降速度会相对平稳。这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在投资者需求方面,我们看到非常强劲的资金流入债券基金,包括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这有助于带来强劲的发行需求。 

我们看到发行人在充分利用这些发行条件,包括不同的资产类别。我们还看到美国公司债与美国国债的息差有所减少,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市场情况。尽管如今的利率比人们希望的要高一些,但国际上的整体环境对于债券发行依然非常有利。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满足于此,我认为一些地缘政治问题仍然值得关注,通胀有可能回升并保持在高水平。与此同时,今年有许多国家举行大选,接下来政治因素可能会造成市场更大的不确定性。

《21世纪》:中国的债券市场会如何表现?会与其他国家不同吗?

Bryan Pascoe:我认为中国正处于非常不一样的利率周期,中国的利率低于国际水平。从国际投资者的角度看,投资中国的吸引力降低的一个原因是利率比较低,但这也给借款人带来了非常有利的环境。现在对于许多中国发行人来说在国际市场上发行债券相当具有挑战性。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熊猫债市场的健康增长,这显然支持了国际债券发行人的人民币融资需求。 

借助香港促进更多参与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21世纪》:2023年,中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8%。你认为驱动因素有哪些?从国际上看,这处于什么水平? 

Bryan Pascoe:去年我们确实看到中国在岸债券市场的交易量有相当大的增长,我认为这是多因素造成的。 首先政府继续大量发行国库券和国债,我们看到当地政府的持续融资需求。就像我刚才提到的,过去的一些融资可能是通过离岸市场的债券发行实现,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在岸市场,因为这是一个更好的融资环境。

《21世纪》:如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的债券市场,你如何评价中国债券市场这些年的发展。

Bryan Pascoe: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中国政府在大约40年前恢复国债发行。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如今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的债券市场,这个变化非常了不起。 

当然市场不一定发展得极其平稳,这里面有许多挑战。我认为中国的债券市场仍面临流动性相对不足的问题,投资者依然严重依赖银行,我们也看到了国际市场参与有所不足,这方面需要提升。

如今环境很复杂,监管环境和市场结构都不完善,尽管中国取得的发展和进步都十分瞩目,我认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中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Bryan Pascoe:中国已经实施的改革非常有力,但仍有改进空间。我们最近看到国际参与者在中国回购市场开展更多活动,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程,需要继续发展下去。 

建立互联互通是关键,香港是连接中国内地的重要金融中心。我们希望看到香港的连接角色可以进一步发挥,以促进更多参与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标准性与协调性,可持续金融方面的国际投资者数量也需要增加。当他们想要投资可持续产品时,他们能够热衷于中国的债券产品。 

利用债券市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 

《21世纪》:我们就绿色债券展开聊聊,你如何看待绿色债券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中国。

Bryan Pascoe:可持续金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这个市场的规模非常庞大, 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成熟了很多。中国也是绿色和可持续债券的重要参与者。

为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认为继续制定标准很重要,即拥有可信度的高标准。投资者和发行者能够了解机制,并能够遵循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国际标准很重要。我认为在标准统一方面取得进步,肯定有助于促进绿色和可持续债券的发展。

2022年,中国绿色债券标准与ICMA国际绿色债券标准接轨,这传递了一个非常积极信号,我们深受鼓舞。中国也采取了其他积极举措,比如计划与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的标准接轨,以及与其他司法管辖区合作,围绕东盟和欧盟的共同分类目录等展开了相关工作等。我们希望借此实现标准的统一,共同创建可持续活动的分类目录。 如前所述,我认为中国市场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已经非常大,进一步增长的潜力也很大,而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很关键。

同时转型金融也很重要,即支持难以转型的产业实现气候目标。我们需要制定转型计划,转型计划可以与融资工具配合使用,帮助一些行业和公司低碳转型。

还有一个挑战在于“洗绿”,人们会担心绿债的可信度和透明度。我认为围绕“洗绿”建立更清晰的体系确保监管和市场实践相一致非常重要,确保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和根除“洗绿”。

《21世纪》:有人对绿色债券的回报率存在担忧,对此你有何看法?

Bryan Pascoe:有时候绿色债券的利率比较低,这会给发行者带来一点好处。但我认为投资者应该把这看作是为获得长期利益而付出的“代价”。从信贷来看,如果一家企业对于转型有非常明确的中长期计划,或者他们正在为未来投资,他们的业务将更有效率,成本更低,这会是一个好机会。投资者应该尽早参与其中,从这些实体可能会实现的长期的高效率和好业务中受益。

《21世纪》:你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的债券市场发展? 

Bryan Pascoe:粤港澳大湾区可能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区域之一,连接了这么多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并且得益于与作为金融中心的香港互联互通。因此,我认为大湾区有很大的潜力,能够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认为我们在中国看到了一些创新,比如利用债券市场进行科技行业融资,所以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制定正确的标准、持续发展信贷文化,帮助科技企业应对融资方面的挑战。利用债券市场直接推动科技领域发展,这对于不断扩大的债券市场而言,也是一种补充。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5-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