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海亮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30 02:01:24

(原标题:海亮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海亮股份(002203)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铜加工行业

铜是重要金属资源,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用途,也是高技术发展的基本支撑材料。铜加工是指将铜及其合金进行各种加工处理,以满足不同行业对铜制品的需求。铜加工产品具备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可再生性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家用电器、汽车、建筑、电子仪器仪表、国防、交通运输、海洋工程等领域。按现有统计方式,以形状划分,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CNIA)统计口径下,国内铜加工材产品主要包括板材、带材、排材、管材、棒材、箔材、线材等七大类。

纵观过去三年国内铜加工行业的情况:2021年中国铜产业链和供应链率先恢复,引发了国内外市场的积极反应;但2022年中国铜加工业面临消费不振和订单萎缩的严峻形势,出现了明显的下滑;2023年,我国充分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启动宏观调控激活内循环机制,奠定了拉动消费的主基调。同时新能源行业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战略性新兴行业以及不断出台的稳定和刺激消费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共同助力中国铜加工材生产表现出恢复性的回升态势。

根据CNIA的数据,2023年我国全年实现铜加工材综合产量2,085万吨,同比增长3.0%,高于2022年1.8%的同比增速,总体呈现稳中有增的高质量发展趋势。其中铜管材224万吨,同比增长5.7%;铜棒材201万吨,同比增长1.5%;铜箔材89万吨,同比增长11.3%。

2、新能源锂电行业

锂电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材料,下游为锂电池,终端应用领域为新能源汽车、储能、3C数码等。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汽车动力电池产销量增速均有所放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低于2022年96.9%和93.4%的同比增速)。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为778.1GWh,同比增长42.5%(低于2022年148.5%的同比增速);销量合计为616.3GWh,同比增长32.4%(低于2022年150.3%的同比增速)。

受到下游锂电池需求增速放缓、各大电池企业持续去库存影响,2023年锂电铜箔呈现了长时间阶段性的供过于求现象。根据安泰科的统计,新增产能的不断扩张致使行业内竞争加剧,铜箔加工费在2023年大幅下滑,多数铜箔上市企业已经进入亏损状态。部分锂电铜箔在建产能开始放慢扩张步伐,多数一期在建项目的二三期建设计划在今年都选择后期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是否开工。安泰科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锂电铜箔产能为81.9万吨,较去年新增25.9万吨,同比增长46.25%,产量为51.5万吨,同比增长25.00%(低于2022年50%的同比增速)。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铜管、铜棒、铜箔、铜管接件、导体材料、铝型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冰箱制冷、传统及新能源汽车、建筑水管、海水淡化、舰船制造、核电设施、装备制造、电子通讯、交通运输、五金机械、电力等行业领域。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原材料价格+加工费”的销售定价模式,严格执行净库存管理制度,有效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从而实现“赚取加工费”的盈利模式。

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铜管、铜棒制造企业,在全球设有22个生产基地,其中国内基地主要位于浙江、上海、安徽、广东、四川、重庆、甘肃等省市,海外基地主要分布于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公司在国内外积累了大批优质稳定的客户,与超过130个国家或地区的近万家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同众多在上下游相关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省级创新型企业、省级“三名”示范企业、省级标准创新型企业、省级绿色企业、省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首批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亮铜加工技术开发实验室”、省级重点创新团队。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超前的战略决策能力

公司管理层拥有极具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在全球铜加工行业发展与整合的战略机遇期,明确了全球化发展战略,通过自建与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全球生产基地布局与扩张,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铜管、铜棒制造企业。目前,面对势不可挡、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公司又将锂电铜箔作为重点发展的产品,以最快速度在全球布局生产基地,抢进度、抢市场、抢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增强技术、成本优势。

公司已将数智化建设作为公司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全面提升数智化管理水平,并提出了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的2025年数字化战略规划,结合“全面上云、数据入湖”两大底座建设,具体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化供应链”、“智能支撑”、“研发管理”、“战略决策支持”五大方面大力推进数字化变革。

2、行业内人才密度最大的卓越团队

2023年公司持续推进百舸、千帆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卓越后备力量储备齐头并进,人才结构呈高学历、多专业、年轻化趋势。公司全年合计引入70余位博士(其中铜箔产业引入了12位博士),均来自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顶级高校,专业涉及材料学类、环境科学类、能源工程类、信息科技类、管理学类等。

3、行业内最高的国际化程度

公司已在全球布局22个生产基地,其中海外11个基地遍布欧美及东南亚,12个销售分公司、120个销售网点遍布全球。随着公司对海外基地的管理组织调整及人员到位,一方面海外产品结构向商业管、精密管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倾斜,另一方面迅速提升海外市场占比,进一步提高公司全球化能力,提升海外资产盈利能力,拉大与同业公司的竞争优势。

4、紧密跟踪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铜管加工企业,铜管、铜棒制造设备90%以上自主研发,具备独立知识产权,在技术迭代、再生铜应用等多方面领先同业。公司多年前为应对空调制冷铝管替换铜管风险布局的铝材事业部,在完成空调制冷用铝管研发后积极创新突破,研发出锂电池冷却用铝扁管,已成功取得B客户供应商资格认证,C客户认证过程顺利推进中。

公司借助锂电铜箔跨入新能源材料赛道,对锂电铜箔业务提出了“三年进前三,五年争第一”的目标,兰州铜箔项目一期已投产,印尼铜箔试产及投产计划稳步推进。公司以锂电铜箔为基础,积极投入锂电池复合集流体材料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方向的正负极材料的研究,目前复合铝箔、固态电池用三维多孔铜板带等新品均已有布局和技术积累,随时可进入产业化投资阶段。

5、卓越的风险管控能力

公司具备一套完整的系统性风控体系,通过完善的净库存风险管控体系,保障公司的盈利能力;通过健全的汇率风险管控体系,有效降低汇率风险;通过科学的应收账款管控体系,最大程度降低坏账损失。该体系已多次在铜价、汇率的大幅波动事件中得以验证,能够有效规避铜价及汇率涨跌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保障公司稳定的业绩增长和良性发展。

6、超强的市场拓展能力

公司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超越的价值”的理念,实施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策略,以优质的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超额价值。公司通过全球化供、产、销布局,不断创新销售模式,加快销售网点铺设,充分发挥多个全球知名品牌优势,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品牌影响力。公司主动贴近市场,优化全球供应链,集中优势资源维护和开发客户,实现了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与客户的高效协同,与132个国家或地区的近万家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提升了海亮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公司顺应市场需求,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确保公司产品能够实现“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生产一代”,优化产品结构,巩固市场领先地位,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全球空调制造企业大多都是公司的客户,公司产品深受客户信赖与认可,被多家客户授予“金牌客户”、“金奖供应商”、“全球合作伙伴奖”等殊荣。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概述

2023年,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以2019年为基期,近四年平均增速为4.7%;以2021年为基期,近两年平均增速为4.1%。

分季度看,2023年第一、二、三、四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分别为4.5%、6.3%、4.9%、5.2%,经济增长的波动性较前三年明显减小。国家经济的的稳定运行支撑铜加工行业的持续增长,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中国铜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283.4亿元,实现利润234.2亿元,利润率为1.53%,比2022年的1.48%有轻微的增长。

在此形势下,公司积极推进百舸、千帆计划,招聘国内外顶级名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卓越后备力量储备齐头并进,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公司推动全面、精细化考核管理模式升级,通过重视绩效应用、细化过程管理、内卷关键队伍和丰富专项激励四方面设计方案,并积极推动数字化项目进入深水区,进一步实现公司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铜及铜合金等有色金属加工材销售数量85.7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755.8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7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8亿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经营举措开展如下

1、持续提升管理团队

报告期内,公司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推进百舸、千帆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卓越后备力量储备齐头并进,人才结构呈高学历、多专业、年轻化趋势。2023年,公司合计引入70余位博士(其中铜箔产业引入12位博士),均来自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顶级高校,专业涉及材料学类、环境科学类、能源工程类、信息科技类、管理学类等。公司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建设一支认同海亮文化和价值观,有战略思维、国际视野、科学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的复合型优秀青年管理人才队伍。

报告期内,公司以人为本,持续推进蓝领工程建设,构建蓝领社会生态。公司组织各基地成立蓝领培训教材编制小组,通过完善知识点、岗位应知教材培训、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蓝领知识技术水平,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效率的蓝领队伍。同时,公司通过海亮蓝领图鉴、蓝领风采录、蓝领员工活动、蓝领员工表彰大会等方式,充分调动蓝领工作激情,提升蓝领工作体验,促使蓝领保持活跃的工作干劲。在公司各项举措的推动下,蓝领工程理念和文化深植人心,蓝领团队各有所长、敢于争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促进公司迸发工匠活力,全面激发公司内生动力。

2、调整优化组织架构及组织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在机构设置、组织架构、职能体系上实现了顺利转换及有机融合。为加强股份总部“战略、赋能、管理”的定位,公司重新整合股份总部组织,新建、重组、升格各职能中心;为实现产销分离与营销集约化管理,公司成立营销总部,根据地理区位设立不同营销区域;为专注资源属地化有效配置,新设北美总部、欧洲总部,提高管理决策效率、助力实现更好经营结果;为加强各生产基地的管理,统一规范了基地组织设置,理顺了职责权限,形成了生产基地与股份中心基本对应的组织管理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推进岗位职级标准化,从组织定位、岗位序列、命名标准、行业对标、岗位价值、人才成长等角度建立新岗位职级体系方案;推动全面、精细化考核管理模式升级,从重视绩效应用、细化过程管理、内卷关键队伍和丰富专项激励四方面设计方案,深化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联动;梳理优化现行薪酬结构,消除监控盲区,梳理当前薪资模式与考核办法,打通影响组织发展的关键症结。

3、注重技术迭代,提高创新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技术创新领域硕果累累、再创新高。“年产10万吨再生铜合金棒材”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获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1500万元,并入选浙江省“2023年度十大技术攻关资助项目”;“精密铜管低碳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斩获“标委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一等奖;《空调制冷精密铜管低碳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此外,公司旗下研究院、山东海亮和甘肃海亮同时入选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基地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铜加工和滑动轴承工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入选浙江省“2023年度十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攻坚克难,实现降本增效。公司铜管类产品开发项目共计24项,全年新品替换销售7.8万吨。2023年管件类产品开发项目共计8项,装备研发项目共计38项,涉及上海、山东、安徽等国内外8个基地。为响应公司模具内供,公司研究院打造了多元化制造平台,开创性制定了模具约定成本增量合作的模式,为生产基地降低模具成本,提升模具中心配套供货量。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金额82,365万元,申请了《一种线坯对焊装置及线坯对焊方法》《用于铜的防氧化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易切削黄铜棒自动送料装置及黄铜棒磨铣设备》等102项专利(其中发明40项,国外发明13项);获得了《一种铁青铜管的制备方法》《一种用于铜板的自动加料系统以及一种自动加料方法》《滚字机的压料机构及滚字机》等专利证书125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专利775件,其中发明专利98件。

4、推行数字化改革,赋能产业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秉持着集团数字化转型理念,将夯实基础作为工作方向。以“转变意识、转变组织、转变文化、转变方法、转变模式”五转为核心,数字化中心主动转向,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数字支持。公司启动了营销数字化分析项目和财务共享项目,通过打通“产供销研服”价值链数据,实现了财务组织的功能转型,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释放了组织潜力,增强了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公司也成功推广了飞书全球办公协同平台,推动了海亮步入高效协同办公的新时代。另外,公司还建立了SAP全球化模板,提升了端到端的流程协同能力,并同时建立了数据标准,奠定了数据基础,解决了诸如一物多码等问题。

5、履行社会责任,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秉持“成为全球有色行业绿色智造引领者”的公司愿景,不断加强节能环保投入,加快研发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积极参与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始终坚持与环境和谐发展,履行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公司凭借在碳减排、清洁能源利用、绿色产业创新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荣获2023年度财联社致远奖·环境友好先锋企业奖。公司子公司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入围2023年度省级“绿色工厂”,实现全周期、全环节节能减排。

2023年5月,公司海亮有色智造园5.4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次送电成功,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一年可节约标准煤737.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86吨。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总容量约68.91MW,报告期内发电量6,819.12万kW·h(其中自用6,347.95万kW·h),可减少36,919.10吨二氧化碳排放。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

在“成为全球有色行业绿色智造引领者”的企业愿景以及“为材料发展增色,为社会进步添彩”的企业使命引领下,公司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1、积极投入创新,加快新产品研发

铜箔方面,在原有普抗铜箔产品系的基础上,公司将着力扩展新产品类型,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超过10种新产品布局:一方面,做深做透产业链,围绕重要客户有特殊要求的高模量铜箔、高达因值铜箔、低碳铜箔、无铬防氧化铜箔、高耐疲劳铜箔进行专项开发,增强客户粘性及合作深度;另一方面,积极拥抱新技术,围绕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无锂负极高能量密度电池等新型电池路线开发三维多孔铜箔、超高抗铜箔、双面毛铜箔等新类型铜箔产品,其中超高抗铜箔、双面毛铜箔已具备量产能力;同时积极拓展业务板块,加快推进复合铝箔、高端标箔(RTF/HVLP等)的量产能力打造,进一步拓宽新能源材料赛道,布局更多潜在增长点。

传统产品方面,公司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产品创新及迭代:升级精密铜管低碳智能智造生产线,在现有铜管产线基础上重新设计开发并不新进行优化,使得生产线工艺平面布置更合理,改善熔铸、硬态大散盘复绕、成品退火工艺与装备升级等技术;绿色低碳铜及铜合金产品开发、设计与产业化,根据市场对于低碳节能的迫切需要开发产品,占领新市场;绿色低碳短流程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针对高耗低效等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减少碳排放。

公司目前与顶尖院校新能源材料团队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分别与清华大学化工系、机械系,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等顶尖院所围绕新产品开发、联合项目申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2、提升组织效能,打造战略组织能力

2024年,公司将持续完善组织管控模式,从组织设置标准化、组织岗位职责梳理、干部管理等方面落实组织管控,支撑权责对等的组织管理体系。公司将持续深入进行人力资源领域授权体系梳理确定,对人力资源流程进行全方位重构,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此外,公司将针对不同部门设置不同的绩效模式,将经营目标拆解至最小单元、经营责任传导至最小单元、经营结果核算至最小单元,促进每一层组织活力提升。

2024年,公司将重点引进国际化人才、(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新业态要求的人才、满足公司梯队建设的未来储备人才、满足智能制造发展要求的知识型蓝领人才。同时,公司将立足已搭建的人才培养体系方向,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任职资格与职级体系、培训发展体系、组织文化体系,有效形成“能力标准-人才评价-人才盘点-人才培养”的人才发展与培训闭环。

3、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2024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建立检验标准化、体系常态化、人员专业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技术方面,深挖数据潜力,通过财务数据分析找出提升空间并及时改善;通过数据统计、质量改善项目收集、各基地技术交流等方式,持续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并通过卓越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及合格率,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及产品市场竞争力。

同时,公司将继续重视客户服务,聚焦问题解决率、投诉响应率等关键指标,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客服系统,有效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公司将在人员及组织管理、建章立制、服务文化、成果达成等方面采取适当举措,进一步完善从总部到基地和区域的客户服务体系,做到“制度健全、贴近一线、有所作为、总体可控”。同时针对重点客户,公司将实时进行跟踪拜访,保证其需求专项落实。

4、数字化革新落地,人工智能提质智能制造

2024年,公司将承接2023年的项目规划,以支持公司业务的战略升级为目标,以价值交付为引领,力争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新飞跃,显著提高数字化成果感知度与满意度。2024年,公司ERP项目群第一期的会陆续上线交付验收,将大大提高采购、销售、大宗商品套保等多领域的数字化协同能力,为公司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此外,公司还将在自动化工厂的基础上建立以MES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软件App群,通过智能化管理提升库存周转率,降低能耗,减少人工投入。

此外,公司还将与国内头部AI大模型厂商将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行业AI垂直大模型,基于头部厂商“盘古”大模型等先进AI技术,共同研发、应用和推广有色金属材料行业AI垂直大模型,进一步以AI大模型驱动公司生产流程再造和企业价值链创新,全面赋能升级公司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等领域,打造行业新质生产力标杆。

5、秉持绿色智造理念,助力“双碳”战略推进

2024年,公司将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各项经营指标,引领铜加工行业迈向更加绿色和健康的未来。公司将采取以下关键举措: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实现资源的更加有效利用;积极采购再生铜,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负荷,通过优化再生铜的利用方式,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率,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致力于建立绿色生产体系,采用清洁能源,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物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加大对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力度,探索更加环保、高效的生产工艺和材料,为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更多支持和创新;公司将积极向甘肃等各生产基地属地政府申请新能源电力建设指标,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公司将始终秉持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探索绿色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有色金属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

1、铜价波动风险

公司作为铜加工企业,主要的原材料为电解铜,主要产品定价模式为“原材料价格+加工费”,主要盈利模式为通过相对稳定的加工费获取毛利。从定价机制和盈利模式来看,公司可以将电解铜价格高企或波动的风险转嫁给下游客户,但短期内铜价大幅波动带来流动资产贬值的风险。

公司坚持以销定产,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缩短生产经营环节的周转期,加快应收账款回收力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公司践行稳健的经营理念,远离铜材投机。公司严格执行《原材料采购暨净库存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合理使用套期保值工具降低铜价波动对公司的影响,保证公司存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汇率风险

随着公司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汇率的波动将对公司盈利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汇率会影响公司出口产品的价格,从而影响公司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以外币(美元)计价的负债与资产在金额和时间上无法完全匹配,汇率波动将对公司造成汇兑损益,直接影响公司利润。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公司将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动态和外汇市场走势,通过树立风险规避意识,完善风险识别和应对机制,建立风险决策和操作流程,通过外汇远期、即期和套汇等的金融工具,解决货币错配并锁定汇率利率风险,有效控制汇率波动风险。

3、市场风险

公司不断推出锂电铜箔等新的产品,产品品类更加丰富,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如未来公司产品销售拓展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未来市场竞争加剧或下游市场环境出现较大变化,导致市场需求与预期出现偏差,将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公司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超越的价值”的理念,实施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策略,以优质的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超额价值,与国内下游客户保持着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保证公司稳定、有序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4、境外投资风险

公司境外子公司的数量与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公司境外子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境外子公司所在国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语言及意识形态方面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如公司未能及时对管理理念及思路进行调整,及时组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团队,将可能导致海外子公司经营不善,继而影响公司业绩。公司已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拥有具备国际化视野与管理能力的团队,并根据积累的管理经验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与风险预案,以积极应对相关风险。

证券时报网

2024-05-16

证券时报网

2024-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5-1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