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安泰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28 16:51:08

(原标题:安泰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安泰科技(000969)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是中国钢研旗下核心金属新材料产业平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是我国最早的科研院所转制上市企业之一。公司应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根植于中国钢研70余年深厚的科研底蕴和技术积淀,始终坚持“科技精英、材料专家、创新典范、产业先锋”的企业定位,积极践行“创新驱动科技进步,材料改善人类生活”的企业使命,历经二十余年行业与市场洗礼,成为我国先进金属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一)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以先进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业,是新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板块。重点面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提供先进金属材料、关键部件及系统解决方案。

  新材料是支撑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性材料,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新材料被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在当前大国博弈和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新材料的战略性更加凸显,世界各国对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都空前重视,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包括“关键材料战略”、“纳米制造产业联名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材料基因组计划”、“欧洲地平线2020计划”、“元素战略计划”、“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国家计划,对新材料产业发展进行全面布局,斥巨资抢占战略高地。

  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进入发展加速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6.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6倍。根据科技牛咨讯预测,预计2025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产业结构以特种功能材料、现代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为主要分布,分别占比32%、24%和19%。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材料大国,但并非材料强国。一些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材料制备、加工、表征的装备和仪表,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根据工信部原材料司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使用的新材料中,32%完全依赖进口,54%仍需要大量进口。在高端金属材料及器件领域从原始创新、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工艺装备、产品制造到推广应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掌握主导权和市场话语权,进口替代存在巨大机会。中国银河(601881)证券与未来智库的研究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时代AI引领新变革,金属新材料作为推动产传统产业升级和工业变革的基石,将迎来新的成长机遇。一是未来金属新材料的设计体系将得以重构,有望加速从理论复杂计算转换至实践应用的产业化,比如高熵合金、纳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二是AI与信息技术升级将直接拉动对金属电子新材料显著需求,比如软磁粉芯、金属靶材、光模块材料、消费电子(MLCC镍粉、电极箔、高端铜合金、钽电容、锡基焊粉材料)、IDC存储和散热体系等。在上述领域具备强大技术创新、产业配套及资源组织协同等系统能力的国内企业将面临优先发展机会。

  安泰科技以“快速凝固工艺技术”、“增材制造工艺技术”、“CIP/HIP等静压成形技术”、“先进冶金过程工艺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材料制备技术为“根技术”,建立从材料到制品、器件以及系统集成开发的完整产业平台体系,在金属材料及关键部件领域为全球高端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解决方案,形成高端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产业、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产业、高速工具钢产业、环保工程及装备材料产业等四大业务板块。其中,高端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产业主要包括难熔钨钼精深加工制品、特种雾化制粉、超硬材料及工具、金属注射成型等业务,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核电、高端医疗器械、第三代半导体及泛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产业主要包括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品、非晶纳米晶材料及器件,广泛应用于AI、新能源汽车、环保、智能制造、高端消费电子、光伏、家电及轨道交通行业等领域;高速工具钢产业主要为切削刀具、量具、模具和耐磨工具等制造提供高品质高速钢材料,包括高性能传统高速钢、粉末高速钢以及喷射高速钢。环保工程及装备材料产业是以先进金属过滤材料为核心形成的成套过滤净化材料、装置装备及解决方案,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石化、煤化、生物化工等行业及氢能、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

  公司所有产业均属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又重点为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与部件支撑,服务国民经济主领域,聚焦关键需求,处于发展主赛道,发展潜力巨大。

  (二)所处行业地位

  践行“创新驱动科技进步、材料改善人类生活”使命,安泰科技长期深耕新材料及部件行业,在众多材料细分领域,引领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进口依赖到实现国产替代和走向国际化,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和关键材料国产化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金属新材料领域行业公认的头部创新引领企业之一。经过多年聚焦取舍和择优扶强,目前公司所属企业发展成为在各自所处细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或不可替代地位的企业集群,形成由核心产业、主要产业、孵化产业构成,业务涵盖成熟业务、成长业务以及未来业务的全产业生命周期的梯次发展格局。至2023年底,公司2项产品荣获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5家子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个产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

  公司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难熔金属材料供应商,专注于钨、钼、钽、铌、铼等极端高温材料的研发及应用。自主研发的钨合金多叶光栅占据全球放疗设备70%的市场份额,荣获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是蓝宝石长晶炉、MOCVD、离子注入机等半导体关键装备用钨钼材料及器件生产的龙头企业;是全球第三代核电主泵推力盘、核聚变钨铜复合偏滤器部件的核心供应商,助力我国人造太阳创亿度百秒世界纪录;建有核能材料、医疗器械材料两个国家级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

  公司是全球高端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和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重要供应商。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化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服务于高端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智能机器人(300024)等战略新兴产业。围绕上游稀土资源和下游用户市场实施产业布局,形成京、鲁、蒙、苏、粤五地彼此协同、相互支撑、纵深发展的产业格局;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制造,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产品出口占比超过40%,世界五百强销售占比超过40%。

  公司是国内非晶/纳米晶材料技术的开创者、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国家非晶节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企业,率先在国内建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非晶带材生产线;国内首创水气联合雾化制粉技术,是国内最大的软磁合金粉末供应商;公司是我国高端金刚石工具产业化的先行者和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产品90%以上出口,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基地,在国内率先通过欧盟OSA认证并在泰国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公司首创耐高温抗腐蚀金属间化合物微孔滤芯,突破了我国煤化工领域“卡脖子”问题,荣获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在金属双极板、扩散层、电解槽隔板等氢能关键材料领域率先实现产业化;国内率先开发成功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建立完善的金属增材技术制造平台,提供轻薄短小、形状复杂、高密度、高精度、高性能特异型制品解决方案;公司是世界知名工模具钢制造商,国内高速工具钢第一品牌,普通高速钢全面实现进口替代,全球市场占比例达30%;公司特种精密合金带材在磁电空间、核电、半导体、信息技术等高精尖领域实现突破,OLED显示屏精密金属掩模版用INVAR合金超平箔材填补国内空白。

  公司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泰”品牌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公司是新材料相关领域70余个行业协会发起人或会员单位,包括中国稀土(000831)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钨业协会主席团单位、非晶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等。公司专家分别担任所在领域行业协会的主任委员、专家委员等职务,主持、推动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82项,为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三)主要服务领域

  1、新能源领域

  (1)新能源汽车

  2023年是我国新能源(600617)汽车产业继续蓬勃发展的一年,根据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乘用车销量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从市场占有率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例达到31.6%,比2022年提升5.9个百分点。随着中国电动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自主品牌和供应链优势开始显现,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85.28万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以车辆智能化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持续推进,进一步在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竞争力、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同时,也有望为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带来机遇。

  新能源汽车是公司重点服务领域之一,公司多个产业、多项产品技术围绕该领域提供核心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钕铁硼高端稀土永磁制品是新能源汽车永磁同步驱动电机、车载磁体包括微电机和EPS的关键部件材料;金属磁粉芯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充电机、车载直流变换器、车载48V控制系统等电源模块使用的电感元件的核心部件;纳米晶磁环或器件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OBC、DC-DC以及Invertor中进行滤波。

  (2)光伏储能

  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不断加速,叠加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行,光伏行业经济性不断提升,光伏装机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216.88GW,同比大幅增长148%。2023-2026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约10.7%。“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

  光伏是蕴含较大潜力和公司高度重视的领域,公司生产的纳米晶磁环及器件、磁性材料粉末、钨丝金刚绳及多晶硅硅烷粉过滤系统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产业链的光伏电站逆变器、单晶硅片生产、电能转换等多个环节。

  2、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1)高端医疗装备

  核医疗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加和政府对医疗板块支出增长等因素的驱动,国内市场对高品质医学影像、放射治疗的设备需求相应快速增长。目前,我国PET/CT市场仍然处于发展早期,整体增长率高。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将接近0.78台,2030年预计可达2.41台,预计中国PET/CT整体市场规模为53.4亿元,2020至2030年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0%。随着中国及全球医疗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医疗影像和放疗领域的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不断加速,PET/CT设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钨合金等高端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基于钨合金对X射线具有强衰减能力,公司开发的钨钼精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医学影像等高端医疗设备,用做各种放射性源的屏蔽元件或容器,产品包括钨合金屏蔽、准直器、多叶光栅、CT球形管等。

  (2)核电领域

  2023年12月6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石岛湾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根据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折算2022-2025年期间CAGR为7.96%。

  核聚变作为未来理想能源之一,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可控核聚变试验堆包括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国中科院自主设计的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等,2023年4月12日,EAST实现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将可控核聚变列为全面布局的未来产业。

  公司在核电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开发的难熔钨钼、镍基高温合金带材、金属精密过滤装置等产品为“华龙一号”、AP1000、CAP1400等多项核电技术提供配套产品;为核聚变装置提供包括钨铜偏滤器、包层第一壁、钨硼中子屏蔽材料等涉钨全系列专用钨铜部件。

  (3)电力装备

  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的实施,节能配电变压器越来越受到重视。非晶合金因具有优异的高磁导率、低损耗特性,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招标份额在逐步回升,非晶带材的需求逐渐增加,处于一个上升成长阶段。2023年2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电力变压器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实施指南》:到2025年,在运能效达到节能水平(能效2级)及以上的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占比较2021年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当年新增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占比达到80%以上。此外,随着非晶立体卷绕变压器和大容量非晶干式变压器质量和能效等级的提升,非晶节能变压器将更多的用于5.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应用场景,在新基建和设备更新中发挥更大的节能效果。

  非晶带材是由铁、硅、硼等元素经急速冷却工艺形成非晶态合金,被称为“液态金属或金属玻璃”,可显著降低电磁转换损耗。公司非晶带材、立体卷绕铁芯及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高压输配电领域、轨道交通、5G基站、数据中心等领域。

  3、信息技术领域

  (1)半导体及泛半导体

  半导体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以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国内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约914.40亿元,同比增长21.9%。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整体处于去库存状态,下游需求面临创新困境,但是随着以手机、PC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转向以AI为代表的AIGC(人工智能与图形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性能的计算和存储能力需求带动了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电子元器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估计,2022-2027年我国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将以15%左右的增速增长,到2027年我国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有望4453亿美元。2022年全球封装测试市场规模为815亿美元左右,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将推动全球封测市场持续走高,根据集微咨询预测,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961亿美元。半导体封装市场放量与国产替代共振,有望带动市场规模持续提升。

  公司在半导体及泛半导体领域的产品包括集成电路设备的发热体和结构件材料、集成电路及显示用的钨钼溅射靶材、离子注入机用钨钼材料、蓝宝石长晶炉用的钨钼材料、电子封装热沉材料、因瓦合金材料及精密金刚石工具等。

  4、人工智能领域

  (1)消费电子

  2023年,消费电子迭代升级迫使市场对新型金属材料的需求迅速增长。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在不断探索新型金属材料的应用,以提高设备的性能、耐久性和设计美感。新型金属材料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高性能电子产品需求的同时,也推动了材料科技和制造工艺的不断创新与进步。据贝斯哲咨询数据,2022年全球无线充电市场规模为1001.64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无线充电市场容量为286.77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扩容迅速。3C电子一直是MIM注射成形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占比达到50%,是对MIM技术适合小型化、复杂化精密部件应用化的良好诠释。

  消费电子领域对轻量化、小型化要求较高,公司高端稀土永磁材料被应用于手机中的扬声器、听筒等声学系统、摄像头马达;公司纳米晶导磁片应用于无线充电;公司MIM注射成形产品被应用于SIM卡槽以及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及充电口吸附件等部件。

  (2)机器人制造领域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产业有望进入快车道。2021年7月,工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发展基于5G技术的服务机器人,不断丰富5G应用载体。2022年6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升级创新扫地机器人等新兴小家电、白酒酿造机器人等产品。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2023年11月2日,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到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

  除国家政策指引外,地方政府已开始推动机器人产业落地。2023年6月15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2023年6月28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和巩固提升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四类优势机器人。

  机器人制造是公司新产品、新业务拓展的重点领域,公司生产的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及器件是机器人驱动电机、伺服电机的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3年是公司落实“十四五”战略的深化之年、攻坚之年,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国内环境,公司坚持“战略引领、重点突破、夯实基础”的指导思想,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资产结构调整和组织结构调整,坚持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实施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追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各项经营目标和重点任务。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87亿元,净利润3.44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7.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55%,17.50%、33.12%。资产周转效率提高,运营质量提升,负债结构稳定。公司所属各产业落实公司战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和增量布局等,呈现出梯次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公司主要业务情况

  1、公司持续聚焦深耕“难熔钨钼和稀土永磁”两大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均跨上20亿元台阶,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安泰天龙围绕钨钼制品应用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强化新产品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新签合同额超过20亿元,营业收入2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56%、22.98%。在高端医疗装备CT影像领域,与主要客户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1%。2023年,公司获得西门子全球唯一“杰出供应商”奖项,是对公司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的充分肯定。在泛半导体领域,石英连熔产品合同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566%;单晶硅产品新签合同和营业收入均首次突破1亿元,靶材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签合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4%和60.3%;半导体等离子注入终端产品正式通过中芯国际的审核,实现批量供货。

  安泰磁材依托稳定的稀土原料资源保障体系和京、鲁、蒙三地磁材协同生产优势,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2%。新增大客户超过5家,并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取得新突破。积极参与并承担国家重大科研示范项目,在“铈磁体开发”、“钕铁硼磁体无压烧结产业化制备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安泰爱科稀土永磁1000吨技改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并投产。安泰北方年产5000吨高端稀土永磁制品项目基本建成,高端稀土永磁制品产能达到1万吨。

  2、公司持续巩固“非晶纳米晶”、“高速工具钢”、“超硬材料”等重点产业,持续推进市场拓展、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三个重点产业收入突破25亿元,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安泰非晶纳米晶业务整合效应正在快速显现,公司抓住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积极开发海外国际业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强化客户联合攻关,新签合同额突破8亿元,营业收入突破7亿元,净利润突破3000万,同比增长13%、25%、144%,充分发挥头雁效应,资产规模快速增长。非晶带材出口1.5万吨,同比增长46%。纳米晶领域推出宽带、超薄带等新产品,不断丰富纳米晶带材产品线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实现纳米晶带材销量突破4500吨,同比增长26%。2023年,公司与中信金属(601061)联合承办“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和器件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技术研讨会”,展现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及制品方面的智能制造能力,打造了安泰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及制品在新能源领域的品牌价值。

  安泰河冶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重点推广粉末高速钢、喷射高速钢等新产品,不断拓展新产品的增量市场,实现合同金额12.9亿元,同比增长9.32%,订单量同比增长7.96%。在高速工具钢整体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安泰河冶连续5年订单量连续保持2万吨左右,自主设计建设的粉末高速钢项目顺利投产,高性能高速钢、粉末高速钢、喷射钢等产品订单量突破6300吨,占比达到35.6%,同比提高4.1%,投资新建9000t/年开坯生产线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高端高速钢产能稳步提升。2023年,安泰河冶高合金工模具材料入选工信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巩固了高合金高速钢市场龙头地位和品牌价值。

  安泰粉末持续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金刚石工具新产品及客户解决方案,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新签合同额突破5.3亿元,同比增加8.99%,营业收入4.9亿元,净利润实现4100万元,同比增长41.27%,其中超硬泰国子公司实现净利润2500万元,同比增长380%。2023年3月安泰超硬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8月再次入选工信部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同时入选2023年工信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3、积极调整、优化和培育“特种粉末及制品”、“特种焊接材料”、“可控核聚变配套材料”等其他业务,增强公司产业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

  安泰特粉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软磁粉、MIM粉、一体成型电感粉的产品性能,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实现新签合同额2.6亿元,同比增长14%;订单量超过3100吨,呈现明显复苏增长态势。其中,一体成型电感粉末全年销售量1500吨以上,在高端应用领域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领先地位。

  安泰海美格积极推动MIM产品在健康医疗、汽车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应用,成功进入新一代通信连接器、光模块领域和医疗器械领域的新市场,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净利润2,629万元、毛利率32.32%,保持经营稳定,产品结构显著优化,各项经营指标持续改善,呈现“小而美”特征。

  安泰三英紧紧抓住国家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政策给焊材行业释放利好信号有利时机,围绕高端海工装备领域国产化和油气平台产业升级积极开发双相不锈钢系列新产品,成功获得高端客户认可。2023年,彻底扭转长期处于亏损边缘的颓势,实现经营业绩显著改善,新签合同额、销售收入、净利润等大幅增长,净利润首次突破千万,分别为2.69亿元、2.38亿、1012万,同比分别增长30%、30%、85.28%。

  安泰中科作为全球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核心供应商,实现钨铜偏滤器、钨铜限制器、包层第一壁、钨硼中子屏蔽材料等全系列涉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累计提供数万件钨铜零部件,助力中国可控核聚变不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2023年围绕欧洲ITER钨铜复合件获取、拓展“人造太阳”及大科学装置配套产品、优化钨铜复合件工艺及降低成本开展了扎实工作,为迎接未来商机做好储备。

  (二)强化技术创新支撑,激发企业发展动能

  公司始终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需求,聚焦产业深耕,加大研发创新。针对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电力电子、5G和AI等不同应用场景,开发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和非晶纳米晶系列新产品。面向第三代半导体、高端医疗装备和第三代核电等重点领域,开发高强度、高均质化特种粉末冶金材料与制品。针对高速切削机床、汽车制造、船舶行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终端需求,不断提升高品质工模具钢材料性能。公司牵头承担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和工信部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3项,全力推动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服务国家、行业发展需求,解决“卡脖子”难题。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5.92亿元,同比增加32.3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7.24%,同比增加1.19个百分点。围绕5G、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核电等增量业务板块加强前沿技术布局,搭建“稀土永磁产学研基地”、“先进钎焊金刚石工具联合实验室”及“非晶合金材料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三个协同创新平台,聚焦市场终端应用需求,开展协同技术创新。公司承担的6项关键核心技术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复杂工况应用电机磁体制备及应用技术”项目主要通过对新型磁体的研发、应用及产业研究化,促进稀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磁体适应复杂工况的能力,进一步拓展磁体应用领域,强化公司稀土永磁产业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推动稀土永磁产业向高端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电源模块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可以实现第三代半导体电源模块关键技术集成,推动信息通讯、新能源汽车、5G终端及SiC/GaN第三代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提升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电力电子装备用软磁材料、装备制造及应用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大规模固态/高压复合储氢大功率供氢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将突破高密度储氢材料低成本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出具有高质量储氢量的近室温储氢材料、批量制备工艺以及示范储氢系统,为深入推进氢能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奠定基础。“OLED显示屏掩膜版用INVAR合金箔材制备技术”项目突破吨级锭型因瓦合金熔炼及超纯净熔炼关键技术,在国内率先通过产线验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深度融合、一体推进,聚焦创新抓人才。公司启动首批5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打造科技人才雁阵格局,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动力。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16.33%,本科以上学历人员585人,40岁以下骨干研发人员715人,充满活力的年轻化科研团队成为公司技术发展的源泉。

  报告期内,安泰超硬、安泰特粉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安泰超硬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安泰超硬、安泰河冶入选工信部“单项冠军企业”;安泰超硬激光焊接金刚石锯片和钻头产品荣获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称号;非晶科技、安泰中科、安泰三英、安泰美科获批省部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2项、省部级单项冠军产品1项、省部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部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2家、省部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细分领域单项冠军规模迈上了新台阶!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绿色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数智化转型建设,编制《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不断优化价值创造的“产业结构”,推动公司所有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场景建设,全年立项32项场景,17项已建成并通过验收,在质量改善、产能提升、劳动强度降低、环境改善、智能物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启动数智优才计划,成立安泰数智学院,打造数智人才、数智优才、数智专员、数智专家的四位一体培养体系,首批75名优秀人才入选数智人才库。“多层级分布式能源智能管控系统应用”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为北京市14个优秀场景之一;“稀土永磁生产制造智能化升级”项目入选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新智造100项目,并荣获2022年度中国智能生产杰出应用奖。公司数智化建设引领传统工艺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公司制定《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碳达峰行动”和“绿色管理”、“绿色智能”、“碳税应对”的“1+3”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公司产业绿色化水平。公司首次提出碳达峰目标,优化《绿色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形成3大类32项评价指标。公司实施第一笔绿电交易,获得第一份绿色电力证书,为国家绿色电力消费做出贡献,减少碳排放300吨;安泰天龙(天津)启动了公司第四座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绿电年发电量超800万度。安泰天龙(北京)荣获2023年国家绿色工厂称号,自公司引入绿色工厂体系以来,已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1家、市级1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进一步提速。

  (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公司治理

  报告期内,公司启动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制定《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考核实施细则》,修订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工作总额管理办法》《经理层业绩考核与薪酬激励办法》《优化员工结构、提升人均绩效,统筹员工总量规划的方案》等多项政策,落实增量共享激励激励机制,实现考核深层次兑现,强化考核激励效果,多方面、多角度支撑公司发展目标,发挥机制牵引作用。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对标先进、创建一流企业”专项行动,组织召开了第二届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制定并实施《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公司完成司库体系建设,深化业财融合,实现资金“看得见、管得住、调得动、用得好”。公司构建系统化生产成本模型,完善统计体系和标准成本分析体系,为成本管理及售价管理奠定基础。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资委深化国企改革的各项部署,在总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2023-2025年改革方案》,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明确改革目标、优化改革路径、细化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公司治理。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立足“快速凝固工艺技术”、“增材制造工艺技术”、“CIP/HIP等静压成形技术”、“冶金过程工艺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材料制备技术向器件、部件及系统集成延展产业,面向新能源、高端装备、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高端应用需求,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创誉、创利”为目标,构建了“统一、分层、开放、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2023年公司成立了由干勇领衔的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难熔金属材料和稀土永磁材料两个专业技术委员会,服务支撑核心产业发展。公司拥有50位博士、370位硕士组成的核心技术团队;建有5个国家级和22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保持快速凝固工艺、先进粉末冶金、冶金过程工艺等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长效的创新投入和强大的人才优势保障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迄今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及各类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07项;拥有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45项,行业标准37项,团体标准11项;有效授权专利728项,为国家航空航天、大科学工程、核电、半导体、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关键材料和器件提供了重要保障。公司与国内外二十余家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技术创新联盟,形成开放共享的研发创新氛围。

  2、产业平台与区域布局优势

  公司拥有成熟的产业平台和区域布局优势。公司已建成永丰新材料产业园、空港新材料产业园、中关村昌平产业园、涿州产业基地、宝坻产业基地等五大主要产业基地,并在石家庄、淄博、包头、上海、深圳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重点战略经济带拥有自己的园区和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占地总面积超过1800亩;公司依托泰国建有生产基地,作为辐射东南亚的市场窗口,为后续产业资源整合、做优做强提供了坚实依托基础和充足预留空间。公司已建成国内金属新材料领域产品技术门类较全、装备档次较高、产能规模较大的产业平台集群。公司通过了ISO、TS等多项体系的集团式认证,十余种新材料细分领域的产品、产能在行业内处于第一梯队。公司适形放疗多叶光栅系统产品、耐高温抗腐蚀金属间化合物粉末滤芯产品、高合金工模具材料、激光焊接金刚石锯片和激光焊接钻头产品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公司拥有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部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6家省部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多家子公司也分别获得市级绿色企业、领军企业、百强企业的称号。

  3、市场营销及渠道优势

  公司成立于1998年,经过多年的市场渠道经营,公司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根据客户类型、客户地域分布,建立了“直销+经销”的营销模式,能及时把握市场动向,反馈客户需求,调整销售策略。2022年,公司收购北京钢研大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全资控股的国际贸易平台,形成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协同作战,内销、出口业务均衡互补的发展态势,提高了公司国际营销能力。公司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技术解决方案,与客户形成共享、共长、共赢的关系,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为全球客户打造了一个E-maketing数字化营销平台。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长期稳定的的供货能力、极致的服务态度,沉淀了大批下游高端客户群体,对公司在行业中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拓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资本运作和资源获取能力

  公司拥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和良好银行授信,融资工具和融资手段丰富;公司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通过与各地方政府、合作企业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在产业政策、资源获取、投融资、市场开发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外部资源获取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公司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资本平台优势,借助资本运作手段和中国钢研技术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助力公司产业发展壮大。公司早期通过收购河冶科技,深圳海美格,天津三英等建立初期产业格局;近年来,公司又通过并购天龙钨钼、宁波化工设计研究院、爱科科技、安泰环境增资扩股、合资组建安泰北方等重大项目,强化核心产业,布局新兴产业,巩固行业地位,提升了公司整体竞争力。通过这些项目实施,公司在产业并购方面积累了经验、历练了队伍,打通了产业、技术、资本一体化运作模式。

  5、国企改革释放发展红利

  为公司战略落地提供助力改革和发展是公司“十四五”战略的主题词。“十四五”同时正处于国企改革政策窗口期和改革深化攻坚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入推进,2023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式启动。公司及安泰环境先后入选国企改革“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安泰超硬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公司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和“十四五”战略各项举措为契机,启动实施十个重大工程,集中解决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机制、体制、结构、布局等制约公司长期发展的问题,激活公司发展的内在活力。公司党委、董事会、经营班子对深化改革思想统一、意志坚定;广大干部员工对践行改革有高度共识和参与感,公司上下凝聚了强大的改革发展共识,形成了良好的改革发展氛围。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行业格局及趋势

  我国金属新材料产业正处于由中低端产品自给自足向中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进口替代的过渡阶段,近年来高端金属新材料产能虽有显著提高,但仍未能满足国内高端产品需求。根据中国工程院《面向2035的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数据,2021年中国钢铁、有色金属、稀土金属、特种不锈钢等百余种材料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高端金属材料技术壁垒凸显,大型跨国公司以技术、专利等作为壁垒,在多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制造业要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离不开高端关键材料技术及产业的突破,这给中国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当前,国际供应链重构加速,我国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加上受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发展的强力驱动,金属新材料正进入“产业升级”+“进口替代”+“新需求涌现”叠加推动发展新阶段,国内有效供给明显不足,我国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正迎来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今后及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蓝海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根据《中国精密机械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预计,2025年我国金属制品营业收入将达到8,801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立足长期深耕金属新材料及关键部件行业形成的核心技术、产业平台、产能优势及持续创新等综合能力,安泰科技将积极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我国金属新材料产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自立自强。

  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是公司继续深耕金属新材料和关键部件行业,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全面融入集团战略,抓住行业发展机遇,深化改革调整,实施产业聚焦深耕,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公司将紧扣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对先进金属材料及关键部件的需求,持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以先进材料核心制备技术与关键工艺技术为“根”,向制品、器件及系统集成延伸业务,拓展产业空间,增厚企业价值;充分发挥公司作为先进金属材料及关键部件领域研发、技术、制造、销售一体化产业平台的综合优势,突出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定位,提升客户价值创造能力。

  公司“十四五”战略确立了“一二三五”总体发展策略:

  一即坚持一条主线,坚持以深化改革调整、实施产业聚焦深耕、追求高质量发展为工作主线。

  二即聚焦两大核心,聚焦“以难熔钨钼精深加工业务为核心的高端粉末冶金与制品”和“以稀土永磁业务为核心的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两大核心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所在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实现产业综合实力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奠定安泰科技发展产业基石;以引入战投、实施混改、剥离退出等方式全面盘活非核心业务,兑现业务价值,反哺核心主业发展。

  三即着力三个突破,着力推动公司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发展质量三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技术创新重点要在赋能产业、引领发展、价值创造方面取得突破;结构调整要在公司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产结构、组织结构、人力结构优化方面取得突破,助力高质量发展;发展质量要重点聚焦研发投入强度、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全劳动生产率等“5率”指标持续改善,体现高质量发展。

  五即实现五个目标,以实现“主业特征鲜明、核心竞争力强、质量效益明显改善、行业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价值充分体现”为“十四五”战略期核心目标,为公司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度经营计划

  2024年,世界经济仍然存在下行风险,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经济逆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碎片化更趋明显,但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全球制造业、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公司主营产业是金属新材料及关键零部件,是典型的战略新兴产业,正是服务、支撑全球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基础材料。

  从公司总体发展研判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公司始终围绕“十四五”战略,坚持市场第一经营理念,做强做大企业规模,调整优化管理体系,深耕细作,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创新激励机制,努力实现董事会部署

  的各项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十五五”确定目标、方向和路径。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有以下几点:

  1、公司主要业务的经营工作计划

  2024年,公司各产业要继续围绕公司十四五战略,提高产业研究分析能力,细化目标落实,强化市场开拓,确保市场份额,深化内部成本管理,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全面完成公司部署的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

  (1)两大核心产业

  难熔钨钼:2024年,安泰天龙将加快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深化行业分析和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坚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战略性新产品实现产销新突破。积极巩固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市场地位,紧密对接半导体集成电路、航空航天、光伏核电、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新兴高端应用领域对钨钼精深加工产品的日益增长的外部市场。重点开发钼铼合金、轻质化难熔金属项目等产业化制备技术,储备战略性新产品。推进实施四个产业基地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差异化定位,经营管理成效不断提升,为充分展现公司核心产业的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稀土永磁:2024年,安泰磁材业务要始终聚焦新能源汽车、工业节能电机、高端消费电子领域,充分抓住新能源车叠加机器人、工业电机需求的接力释放,同时关注“以旧换新”政策带来的存量和增量需求并举,继续完善“京鲁蒙苏”多地一体化指挥和业务协同体系,提升安泰磁材平台智能制造水平,加强公司在磁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安泰北方年产5000吨高端稀土永磁制品项目如期投产,推动安泰磁材苏州公司开发高质量新客户和新应用,稳固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重点产业

  非晶纳米晶:2024年,安泰非晶要聚焦立体卷铁心变压器市场和国际配电市场,发挥纳米晶产品和非晶产品线机组互补的优势,提高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用非晶带材的市场占有率;纳米晶带材及制品要扩展在汽车、手机和无线充电等相关产品产业链。

  高速钢:2024年,安泰河冶在稳定传统工艺高速钢存量市场的同时,聚焦以粉末高速钢、喷射高速钢为主的高端新产品,实现产品性能可替代进口同类产品。

  金刚石工具:2024年,安泰粉末开发超硬工具在核电、新能源、电机、3C的新领域市场应用,抓住新能源行业发展新机遇,加速非美市场、东南亚市场开发,实现收入利润的稳步增长。

  (3)其他产业

  2024年,公司积极思考布局“第二增长曲线”的新兴业务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培育“特种粉末及制品”、“可控核聚变配套材料”和“特种焊接材料”等具有发展潜质,下游市场空间广阔的孵化型业务。新兴业务是承接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构筑公司未来竞争优势,为公司发展创造新动能的重要领域。

  2、继续落实十四五战略规划

  2024年是公司“十四五”战略落地的关键之年,也是思考和布局“十五五”的启动年。“十四五”期间,公司各个产业全面发展,抗风险能力、发展潜力明显加强,团队凝聚力空前高涨。公司已处于发展新阶段,应该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创做大做强新局面。公司将组织各产业单元强化战略引领能力,持续开展产业研究,围绕核心产业、重点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开拓视野,探索发展新思路新路径,形成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极增长曲线。公司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国际化产业布局,增强发展后劲,积聚产业投资发展能力。

  3、技术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

  2024年,公司将落实第七届技术创新大会的工作部署,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强化外向型能力,实现技术引领能力。加强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全面推动国家各类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深入推进技术布局与产品布局,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统筹布局前沿技术、谋划未来产业,推动现有技术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加强“客户应用技术”研发和“交叉学科”创新投入;加强全球视野下“材料开发、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代研发手段应用;将加强面向前沿技术、应用技术的跟踪与前瞻性预测,瞄准世界一流,更加关注追踪“材料制备的前沿技术”,探索相关新材料行业“新领域”技术拓展的新要求。

  公司将组织各经营单位落实面向未来的研究工作,开发战略性新产品,围绕5G+、新能源汽车、核电等增量业务板块,布局技术创新项目,滚动实施创新收益激励型项目,推动完成“OLED显示屏精密金属掩模版用INVAR合金超平箔材”、“平面显示用钼及钼合金靶材”、“半导体用精密金刚石工具材料”等战略新兴项目实施,推进重点工艺开发和工艺平台建设。

  4、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

  当前公司正处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阶段,需要加快自身产业的转型升级,建立竞争优势引领行业潮流。公司将继续开展智能制造场景建设,做实智能场景,推进产业单位数字化车间建设。继续加强数智学院建设,不断完善数智人才培养。

  公司将按照《安泰科技绿色发展总体规划》的“1+3”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公司产业绿色化水平。坚决落实《安泰科技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和推广绿色管理方案(2024版),充分加强碳达峰、碳足迹专题研究,降低能源成本,确保公司实现碳达峰目标。

  5、深化国企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公司将全力以赴按照国资委各项改革部署要求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等落地实施,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力度推进产业整合,深入推进上市公司价值创造。

  2024年,公司将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进一步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制定专项激励政策,坚决落实引进领军人才、高级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数智人才相关支持政策,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等实施新机制,真正发挥薪酬激励创新引领作用。着力打造适应中国现代化要求的现代新国企,不断打造更多“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明显”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过程的作用。

  6、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公司将继续坚持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壮大企业规模,持续推进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激励机制的调整,推动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坚持落实党建“五项工程”,促进党建与经营管理贯通融合,推动党建整体水平上台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细化落实“大监督”工程的有效载体和具体措施,发挥监督合力。围绕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经营工作、先进典型等开展宣传,不断提升公司品牌和行业影响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群团统战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凝心聚力促发展。

  (三)可能面临的风险

  1、我国市场环境需求收缩的风险仍然存在

  2024年,世界经济依然低迷,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经济逆全球化更趋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突出问题,国内外市场对制造业需求增长拉动有限,给公司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

  对策:针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公司将坚定落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协同营销新机制,推进共性业务协同和跨区域资源共享,做好头部客户共性市场开拓,挖掘大客户价值,进一步统国际国内业务拓展和产业布局,成立国际贸易平台公司,加强海外市场销售网络建设,有效缓解和对冲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2、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可能带来的供给冲击风险

  原材料在公司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碳中和增量边际变化和长期资本开支不足共同加剧供应链瓶颈,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碎片化趋势明显,大宗原材料大幅波动,对公司产品售价、资金计划、物料周转等生产经营和盈利空间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对公司的盈利情况产生不确定性风险。

  对策:公司将继续围绕核心和重点产业领域,重点开展区域、行业、产业链分析,对原材料供应、产能建设、下游延伸等进行综合研究,寻找重塑产业链中蕴藏的机会,保障供应渠道畅通;同时,公司内部继续完善采购管理相关制度及扩展采购管理平台功能模块,进一步挖掘采购价值,降本增效,通过开展SRM供应链协同业务试点工作,深化采购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全面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3、国际贸易环境与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目前出口业务占比接近1/3,且主要以欧、美等国家地区为主,在地缘政治冲突、高通胀、主要发达国家央行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给公司出口业务稳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同时,人民币升值概率增加,将直接影响到公司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定价,从而影响到公司的盈利水平,汇兑损益的不确定性为公司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对策:针对国际市场变化,公司将坚定落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统筹国际国内业务拓展和产业布局。公司将加强海外销售网络搭建和海外市场销售,以超硬泰国基地为立足点,筹划建设海外产业基地,为有效缓解相应风险提供预案。同时针对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将认真做好外汇汇率政策研究,通过产品价格调整、锁定汇率等方式,尽可能的降低汇兑损失,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对业绩损失的不利影响。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