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天原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28 16:21:07

(原标题:天原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天原股份(00238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氯碱行业

  1、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氯碱行业处在行业成熟阶段,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呈现波动,属于较强周期性行业,2023年处于较强的下行周期,价格持续走低。氯碱化工(600618)作为基础性产业,需求处于平稳低速增长态势。氯碱产业具有大产业、大市场、大竞争的特点,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具备规模优势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新进入门槛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落后产能不断退出、集群化、园区化是产业主要特点。

  氯碱产业是现代化学工业中规模最大的类别,产品种类多,关联度大,下游产品达到上千个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延伸价值,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命脉部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行业对氯碱需求成为亮点。近几年,随着我国新能源领域不断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行动的指引下,我国新能源领域发展潜力巨大,作为车体的核心零部件,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的需求量显著增长,磷酸铁锂和氢氧化锂等相关化工品耗碱量持续提升,2023年我国锂电行业耗烧碱约145-150万吨,带动化工领域消化烧碱占比提升1%,占烧碱表观下游消费约4%。PVC下游需求较为稳定,除传统市场需求外,新型建材、线缆包装、片材软制品、医疗产品等继续引领消费增长点。未来PVC在改性及更多高新领域的应用亦有扩张性的需求,如PVC-O管件管道、PVC地板等领域。PVC产品受原料成本影响较强,随着国内外乙烯来源多元化,国内能源矿产资源拥有程度不同,我国PVC生产企业通过综合分析自身具备的区位优势、资源特点、物流方式等特质来选择原料路线,没有自产电石的乙炔法PVC逐步退出。近两年国内乙烯法PVC生产企业选择在沿海地区进行项目建设,具有港口资源优势,适宜进出口石油、乙烯等大宗原材料,我国乙烯法PVC产能逐年上升,2023年占比达到26%,未来随着沿海港口地区的乙烯法PVC产能逐渐释放,其工艺占比仍有继续放大的趋势。

  2、产品发展方向

  从行业未来发展来看,主要向精细化化工方向发展和树脂特种化发展。氯碱行业将从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提升能力,提升效益,与企业当地资源、环保要求、产业发展及战略规划配合,进行耦合发展,走与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的道路,研究、开发与相关产业有关联的产品。深度开发高附加值耗碱、耗氯产品,推动氯碱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的结合,与光伏、风电等产业融合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光伏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持续推动锂电池行业、光伏产业消耗烧碱量不断提升。液氯产品以就地消化为主,光伏产业中,液氯(或氯化氢)是多晶硅生产必须的原料之一,光伏晶硅产业的发展,将对液氯产生一定量的需求。加强聚氯乙烯新品种和专用料研发,如医用专用料、多牌号高聚合树脂等特种树脂,拓展聚氯乙烯应用领域。

  3、产销数据

  2023年,我国烧碱总产能4841万吨,现有烧碱企业167家,分布区域广泛。2023年,我国烧碱产量持续提升,总产量超过4100万吨,同比增长3.5%。我国PVC现有产能为2881万吨(其中包含聚氯乙烯糊状树脂148万吨),产能净增长71万吨。2023年估算全国PVC产量约2120万吨,和上年基本持平。

  (二)新能源电池材料

  1、阶段性产能过剩调整

  2023年,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经历了显著的起伏与变革。2023年12月 31日,工业级碳酸锂的国内混合均价与年初相比降幅81.35%,电池级碳酸锂的国内混合均价与年初相比降幅80.38%。这一价格变动不仅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也凸显了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面临的挑战,前期存货较多的企业在成本上受到了不小的挑战。然而,尽管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并未达到市场预期,随着市场新投产能的增加,导致部分新能源电池材料出现阶段性过剩,锂电材料产业处于阶段性过剩调整期。

  2、发展前景广阔

  尽管面临阶段性过剩的问题,但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依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全球“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动力及储能锂电池出货量持续攀升,为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据统计,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1406.1万辆,同比增长33.4%,其中中国市场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量的比例由2022年的25.6%提高至31.6%,稳居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地位。2023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294.1GW,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占比达30.0%。国务院颁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较2005年下降65%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时以上,这意味着清洁能源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此外,随着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新能源电池也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当前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面临阶段性过剩的挑战,总体上升发展的趋势并没有改变,随着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增长和政策支持的持续推动,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企业需要抓住机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化工新材料

  1、钛白粉行业

  钛白粉,是一种迄今为止不可替代、性能最优异的白色颜料,主要的应用领域是涂料、塑料和纸张,其次还有油墨、橡胶、化纤和化妆品等。由于涂料业、塑料业及造纸业等下游行业的需求日益增长,全球钛白粉消费量经历了稳定增长,中国钛白粉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国内对引进钛白粉装置的消化吸收,完成了国产化建设大型氯化法钛白粉装置的技术积累以及大型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快速推进国内硫酸法钛白粉向氯化法钛白粉产业转型升级,使国内产品质量、工艺技术及生产规模与国际钛白粉巨头的差距逐渐缩小。2023年全年钛白粉累计产量约416万吨,同比去年增长6.28%。全年氯化法钛白粉累计产量约 69.2万吨,同比增幅39.33%。目前我国钛白粉行业主要体现以下特点:氯化法钛白粉逐渐替代硫酸法钛白粉;国产原料资源逐渐替代进口原料;行业资源富集,集团化发展。

  (1)氯化法钛白粉逐渐替代硫酸法

  目前世界上仍然有约60%的钛白粉是用硫酸法生产的,然而在中国,硫酸法钛白粉产量占比达到 87%。氯化法相对于硫酸法具有流程短、生产过程易于控制、可实现高度连续化与自动化、产品质量好等优势,特别是产品粒度分布、晶型和杂质含量等方面明显优于硫酸法,而且三废排放少,废物综合利用效率高,早已成为发达国家主流生产工艺。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推进和环保要求日趋严格,氯化法不论从工艺本身绿色环保、产品质量,以及国家产业政策上来看,未来我国氯化法钛白粉将会逐渐代替硫酸法。

  (2)国产原料资源逐渐替代进口

  氯化法钛白粉所用富钛料的矿源大多来自国外,要么直接进口国外富钛料,要么进口国外钛精矿加工成富钛料。从价值链角度分析,富钛料占钛白粉生产约70%,是绝对的主要成本。大量的氯化法钛白粉原料高度依赖进口,是氯化法钛白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因此钛白粉企业纷纷立足国内钛矿资源,开发原料完全国产化应用技术,提升钛原料自给率,减少对进口钛原料依赖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行业重组加快,资源富集,向集团化发展

  从国际看,钛白粉生产工厂规模趋于大型化,产能日益向少数厂商集中。从国内看,虽然钛白粉行业在近年出现了并购重组以及一些中小生产企业因环保等因素关停,我国钛白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整体上看我国钛白粉生产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据统计,全国43家全流程钛白粉生产商中,实际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企业1家;1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11家;5-10万吨的中型企业7家;其余25家生产商均属于小微型企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行业内部并购重组将加快,资源富集,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2、高分子新材料

  (1)塑胶管道行业

  塑胶管道行业短期内,受益于政府的“稳增长”政策,如基础建设、城市水网和燃气管网更新等,行业有望回暖。中长期来看,随着“以塑代钢”趋势的推进和基建项目的支撑,行业集中度将提升,市政领域的主力产品规模依然可观,行业发展态势向好。2023年,PVC-O管道行业受益于环保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下,行业竞争也随之加剧。预计未来市场将持续扩大,技术进步将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和应用范围,行业集中度在市场的筛选的过程中加速提高。同时,环保和可持续性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伴随着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完善,行业整体将朝着更高质量、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2)PVC地板行业

  受市场环境、消费习惯、气候文化等因素影响,PVC地板在发达国家市场较为成熟,其安装便捷、价格低廉、环保耐用、外观多样等特点,已成为办公场所、房屋装修的首选;中国是全球PVC地板市场的主要出口国之一,每年出口量正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逐步增长。中国作为欧美市场最佳的代工厂,在国外需求增加的情况下,纷纷迁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扩大产能的同时降低出口成本。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整个宏观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大增多、外部市场需求急剧下滑和行业周期步入低谷等恶劣的外部经营环境,公司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新常态,紧紧围绕年度目标计划,从生产、技术、管理、研发、服务等全系统联动,进一步加大挖潜增效“十二篇文章”实施力度,在企业内部和市场外部全面挖潜创效,并通过超前谋划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强化短期经营决策和百日营销机制,加强产供销运储高效联动,千方百计抵御市场冲击,通过“双率”提升活动,不断提升装置生产运行效率及营运效率,加速项目建设、全面对外合作、优化发展结构等有效措施攻坚破难取,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经营业绩,公司业绩下降幅度低于同行大多数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深化公司发展战略,继续在“一体两翼”战略总体定位的基础上更加坚定在锂电材料、化工新材料产业进行产业布局和优化结构,全力整合资源和集中优势力量,不断夯实基础,持续做优做精传统氯碱主业,努力走出行业低谷期;做强做大新能源锂电材料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在产业链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推进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工作,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一期2.5万吨项目已建成试生产,产品目前正在客户送样检测认证中,已处于认证最后阶段,积极开拓下游客户,另外7.5万吨项目建设也正按计划顺利推进;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于2023年底进行装置调试。宜宾市南溪区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已成立新公司,正有序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宜宾锂宝三元正极材料的扩建项目,目前已经形成5万吨年产能,同时上半年完成宜宾锂宝战略引资工作。持续推进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对原有市政管道产线进行改造,生产绿色高性能聚氯乙烯改性材料,目前已经形成3万吨年产能,在越南投资建设PVC地板厂,主体设备安装调试已经完毕,已开始试生产。进一步提高氯化法钛白粉国产化原料使用占比,提升钛白粉生产装置稳定率,产量得到大幅度优化提升,钛白粉品质不断上升,同时针对市场需求生产出高端钛白粉产品,进一步拓展下游市场客户,打通更宽广的销售渠道。加大加快在锂盐、钛白粉原料端的布局,找寻战略合作机会,为公司原料需求提供更多保障。

  坚持追求卓越的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756创新突破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年重点开展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在产业化应用、新产品开发、辅料挖潜增效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持续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引入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建强科研队伍、充实研发实力,为后续研发创新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提能提效,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持续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持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公司主营产品:PVC、离子膜烧碱、水合肼、水泥、氯化法钛白粉、聚苯乙烯、黄磷、PVC-O管材等。

  宜宾锂宝主营产品:三元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

  从事氯碱、纯碱行业

  公司单位产值能耗0.38tce/万元。公司外购电力全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526号文件实施和公司220KV变电站的投运,输配电价的下调,有力促进了公司电力成本的下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西南最大的氯碱化工企业已成为氯碱行业产品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已建设成为绿色高功能化学材料和先进化学电池材料的技术公司。公司现为中国氯碱化工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突出贡献企业、四川省百强企业和宜宾市支柱骨干企业,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四川省制造业“贡嘎培优”企业。下属控股子公司海丰和锐和天亿新材料被国家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示范企业,下属重要参股子公司宜宾锂宝、光原锂电被四川省经信厅确定为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宜宾锂宝被国家工信部确认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优化强化战略布局的优势

  公司具有超前的战略谋划能力,持续在“一体两翼”总体定位的基础上更加坚定在锂电材料、化工新材料产业进行产业布局和优化结构。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完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募投项目及其前驱体项目建设,同时布局推进南溪10万吨磷酸铁锂一体化项目;宜宾锂宝战略引资,三元正极材料扩建产能,提升市场规模;与格林美(002340)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布局电池回收项目;不断加大加快锂盐、钛矿资源的探寻与合作,保障原料资源供应;对高分子新材料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建设绿色高性能聚氯乙烯改性材料项目,逐步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地板项目搬迁越南,更利于布局海外地板市场。

  (二)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

  公司持续进行“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优化和提升,继续突出发展具有天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公司在氯碱化工行业深耕80年的优势,在公司基础化工原料基础上,围绕宜宾产业链的配套,开发锂电烧碱及晶硅光伏专用烧碱,加快推进公司氯气与地方产业的配套发展。公司氯碱化工、氯化法钛白粉、锂电正极材料等“一体两翼”业务具有紧密的协同性,公司打造“氯+钛+锂电”一体化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频共振。围绕“双碳政策”,坚持走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发展之路,坚持环保优先,全面打造绿色低碳制造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牢固树立公司的领先优势,“资源能源+氯碱化工+化工新材料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一体化循环产业链更加完善。通过新增产业不断调整和提升新产业(300832)的结构,实现产业发展新兴高端化。

  (三)“产-学-研-资”相结合的研发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贯彻“天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在科技领先”的思维及理念,不断建设和完善立体多元互动的“产—学—研—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公司战略发展和产业布局方向,以技术研发、技术优化、专项调研、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科技软实力、成果转化等七个方面创新课题为切入点扎实梳理、深度挖掘公司2023年技术创新课题,开展进度跟踪型技术创新任务课题。在新能源方面,与中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院校合作,聘请中南大学胡国荣教授为专家顾问,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产品质量水平;与宜宾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签订《产品检测服务协议》,提升产品分析、评价和测试能力,开发新的产品检测技术;同时,积极与四川大学、山西煤化所、中国矿业大学开展动力电池用低成本高品质无烟煤基快充型碳负极材料新技术研究与示范、高性能低成本固相法磷酸铁锂制备工艺研究、动力锂电池绿色高效回收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合作。

  (四)管理运营优势

  公司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四大关键抓点落实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公司在生产、管理、研发和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在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进程中,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改革和优化提升,全力推进“微笑曲线”两端化和生产制造智能化,对生产型子公司开展智能制造整体规划和统筹实施工作,加速推进工厂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建设,提升公司在研发、生产和服务的整体营运水平。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提升整体运营能力和效率。公司集团化精细管理模式以“信息化、体系化、精细化、集团化”为特征,以精度量化管理为核心,形成较强的集团管理的系统能力。公司创立的安全生产运营系统受到应急管理部的肯定并在行业中推广合作。

  在高质量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开启了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工作。公司持续以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强内部改革,保持高质量发展,全面创新。报告期内,公司被四川省国资委评定为宜宾市唯一一家“天府综改企业”2022年度标杆企业称号。

  (五)本地高端产业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宜宾新能源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等一蓝一绿高端产业从无到有,强势崛起,聚集成势,宜宾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奋力开启制造强市建设新篇章。晶硅光伏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给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公司“一体两翼”发展的化工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与宜宾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公司产业与宜宾市战略发展的产业相互融入、相互促进,形成了发展的合力,共同争取市场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了区域内强大的产业链聚集和辐射优势。公司在促进当地新兴产业的形成、担当更大的社会责任、“宜宾造”产品的推广利用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司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得到宜宾市委市政府肯定和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宜宾市委市政府对公司发展寄予更大的期望,也会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在“一体两翼”战略总体定位的基础上坚定将锂电及配套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形成“资源能源+基础化工产品+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及化工新材料”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进行相关产业的延链、强链、补链,在已经构建起的新兴产业中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增加品种、提高效益。公司将围绕宜宾市“4+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紧扣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等发展定位,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作出更多贡献。聚集更加充分的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快速做大做强锂电产业。公司新能源产业主要规划内容包括电池原料、电池材料、电池回收三大板块。努力将公司建设成为宜宾市第二大国有支柱企业、继四川时代之后第二大锂电材料企业,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宜宾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短期内,公司将最大程度发挥现有产业装置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发挥公司在氯碱化工行业深耕80年的经验,围绕现有基础化工产业,将公司现有产业与未来产业充分结合,构建“氯-钛-锂电一体化产业链”,在降低公司氯化法钛白粉和磷酸铁制造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绿色-循环”产业链。氯碱产业,不断加大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实现产品差异化。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和钛化工产业,不断加大在产业链上下端的布局和发展,做大做强锂电产业及钛化工产业。目前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年产2.5万吨项目于2023年4月建成试生产,另外7.5万吨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配套前驱体项目于2023年12月底进行装置调试,为抢抓机遇,占据先机,也将会加快磷酸铁锂项目产能扩能,规划为年产30万吨;宜宾锂宝也在推进三元正极材料及配套前驱体产能扩建工作,三元正极材料规划为年产12万吨及配套前驱体年产5万吨。钛化工原料的国产化研发及使用正在推进中,通过研发不断提升国产原料占比,氯化法钛白粉产能规划为年产40万吨,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产能扩建。在钛原料、锂原料领域,加快推进合作,以多种形式获取原料资源。对高分子新材料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开发生产绿色高性能聚氯乙烯改性材料,减少传统市政管道占比,并逐步完成产业升级转型。出于对国际环境以及出口关税的考虑,在越南投资建厂建设生态环保地板,符合宜宾市“十四五”关于“打造南向开房枢纽门户,衔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度融入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规划要求,推进全面国际化。为充分发挥公司优质煤矿资源的经济附加值,在负极材料领域进行前期论证和研究,进行深度的开发及试验。

  上述规划是基于公司发展的现实基础以及现有外部环境,对未来发展进行的长远思考,涉及的发展目标属于前瞻性陈述,均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根据内外部宏观与微观情况分析,公司有可能对本规划作出适度调整,以为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

  (二)前期披露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在报告期内的进展概述

  1、2023年的生产及经营计划

  烧碱产量43万吨;聚氯乙烯产量40.67万吨;水合肼产量3万吨;水泥产量83.5万吨;新材料管道产量5万吨;氯化法钛白粉8万吨;磷酸铁锂3万吨。

  宜宾锂宝三元正极材料3.6万吨。

  2、2023年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烧碱43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0%;聚氯乙烯40.5万吨,完成年计划的95.2%;水合肼3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0%;水泥93.8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12.4%;新材料管道2.53万吨,完成年计划的50.7%;氯化法钛白粉6.53万吨,完成年计划的81.63%;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2.5万吨于2023年4月建成进入试生产,产品一直在送样检测。

  宜宾锂宝三元正极材料2.6万吨,完成年计划的71.5%。

  3、2024年的生产及经营计划

  烧碱产量43万吨;聚氯乙烯产量42.5万吨;水合肼产量3万吨;水泥产量83万吨;新材料管道产量3.37万吨;氯化法钛白粉8.4万吨;磷酸铁锂4万吨。

  宜宾锂宝产品三元正极材料 3.6 万吨。

  公司2024年的生产及经营目标是在相关基本假设条件下制定的,是内部经营管理和业绩考核的参考指标,不构成对投资者2024年的业绩承诺、由于影响公司生产经营效益的各种因素在不断变化,年终决算结果可能与本预算指标存在差异,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