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志晟信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25 23:39:06

(原标题:志晟信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志晟信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一)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慧城市领域规划、建设、运营为一体的信息化技术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连续6年上榜河北省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企业,主要业务涵盖信息化项目方案设计、软件研发、网络安全、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公司围绕“政务、产业、民生”核心领域,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GIS、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形成智慧化行业产品,为用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并利用在智慧城市领域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与行业经验,为用户提供可持续的运营管理服务。

  1、公司信息化技术服务主要围绕“政务、产业、民生”三大领域提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及信息化技术服务。

  公司的智慧城市行业应用,主要服务于智慧城市中的“政务、产业、民生”三大领域,为客户提供各细分行业内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行业应用具有较强的行业特征:客户主要为智慧城市业务中细分行业内的各委办局,服务范围为各委办局管辖范围内,由各委办局负责各自细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业务开展,实现该细分行业内的数据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共享。因而,各产品间具有一定的共性。公司以“政务、产业、民生”划分产品类型,实质是以产品应用领域的服务对象最终用户进行划分,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司业务开展方向。同时,公司在不断升级并持续优化业务发展布局,“聚焦政务、增量产业、深挖民生”垂直细分行业,夯实公司高质量、稳定发展根基,缔造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新引擎。

  2、运维及服务是指运维与运营服务。

  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后,将继续作为运营管理服务机构,提供运维和运营服务。其中,运维是负责对相关设施设备、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数据资源、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运行监控、日常维护、更新升级、安全防护服务等运维工作,从而在技术支持端保障各系统平稳、可靠运行,发挥系统的功能和价值;运营是公司成立面向政务、产业、民生的运营管理服务团队,构建全面的智慧城市领域的信息化项目的运营支撑体系,为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公司的客户主要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行业大中型企业,公司销售模式主要为直销,通过公开招投标及商业谈判等方式承接项目,还涉及部分代理采购业务。

  2、研发模式:公司建立了标准的产品研发流程,自主研发公司智慧城市业务所需的各类软件平台和产品功能模块。为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与长期规划,扩大公司市场份额、提高公司创新能力、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快技术积累和提升产品档次,在技术研发实施过程中,公司根据智慧城市各细分行业和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研发具备通用性、普适性的功能模块,并开展一系列的技术预研工作,提高了产品的模块化和可复制性。

  3、采购模式:公司各项目负责部门根据招标文件或客户意向提出项目需求,公司根据项目进度实施采购,由公司采购中心统一负责,采购中心组织供应商询比价并进行供应商评选。公司采购内容主要是通用软件、硬件设备及服务。

  (三)收入构成

  1、智慧城市业务:公司智慧城市业务主要是以外购硬件、软件或自主研发软件产品,以系统集成的方式向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借此助力客户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服务企业民生,其主要应用领域集中于医疗、教育、环保、交通、公安、法院等。

  2、运维及服务业务:公司运维及服务业务主要包括运维服务与运营服务。

  运营服务是指公司对各智慧城市行业应用系统进行运营,例如面向政务领域,提供按规则执行操作的专业外包人员,提升系统人员操作端的运行效率;面向产业则提供企业调研、测评评估、企业诉求与问题收集整理、惠企服务资源推广、金融财务与法律等服务,从而建立政企直通的纽带、推广线上惠企服务业务,提升企业效益;面向民生,针对各类应用系统,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推广宣传培训,让各单位、机构、居民熟悉并广泛使用信息化应用,体现智慧城市的最终应用效果。3、硬件销售业务:根据客户需求对外采购硬件产品后将其出售给客户。

  (四)资质专利

  1、公司建立了从研发、产品质量、信息安全、运维服务到技术支撑服务等业务全流程的管控体系,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除承接和开展涉密业务需要取得相关涉密业务资质外,不存在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取得资质方可开展业务的情形。公司拥有体系认证主要有《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CMMI5级资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拥有行业认证、资质10余项,主要有《CCRC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证书》《(信息系统安全集成、软件安全开发、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证书》、《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等级证书DCMM2级》、《河北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安装、维修备案证》(壹级)、《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总体集成、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等级证书》等。

  2、长期的技术投入和自主创新,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公司在行业通用的成熟底层技术基础上,基于行业特点以及公司项目面对的特定客户需求、特定适用场景和应用技术创新等因素,通过分解、整合、优化、微创新等操作,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匹配的有机体进行的集成创新工作而形成的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报告期内,公司取得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40件。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作为中国城市数据资产赋能者和城市智慧化、数字化转型践行者,公司发展面临着整体经济下行、市场需求相对疲弱、企业增长动力和预期尚未完全恢复等因素的影响与冲击,短期业绩受到一定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42.84万元,同比减少36.61%;同时,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回款时间有所加长,加之公司对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政策较为充分并严谨,2-3年(含3年)计提比例为50%,3年以上计提比例为100%,亦导致报告期内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为-5,711.33万元,影响净利润为-5,711.33万元,占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7,002.93万元的81.56%。从而导致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259.11%。

  为此,公司积极应变,一方面加大了在研发、营销和能力上的战略投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加强市场开拓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业务场景为牵引,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技术等新技术在自主研发产品上的创新融合,牟定产业数智化、民生信息化等重点业务发展领域的深化布局、定向突破,打造公司新的增长动能;另一方面,公司采取降本增效、优化组织和人员结构、精细化运营等一系列加强内控运营等措施,提升效率、效益和长期业务价值。

  一、政务数字化领域:紧跟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以全栈式数字技术服务夯实主营业务基础作为新一代IT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政务数字化业务是公司发展的基石,为未来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提高了公司的业务稳定性、市场拓展能力、品牌效应、收入增长和战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主营业务的深度融合,助力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打造覆盖千行百业的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信息服务体系。公司自主研发的市级项目管理平台通过深度孵化,报告期内已成功实现对各类市政工程、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等全方位、全流程监管,极大提升了项目管理的透明度与效率。目前,该平台已在廊坊市全面部署并稳定运行,完成了多个阶段的功能迭代和优化,实现了项目立项、审批、建设、验收、后期评价等环节的一体化管理,有效提升了项目推进速度和质量。同时,该平台通过落实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政策,通过数据脱敏处理、权限控制等数据安全处理手段,已实现与省市各级政府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信息平台等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共享,推动协同办公,提升整体行政效率。

  紧跟“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步伐,公司通过整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深入研究并优化配置工作流程,构建并不断完善一体化、协同高效的智慧政务OA产品,快速响应政策调整和业务变化,实现模块化、动态化的服务管理。满足不同政府部门多样化职能需求的同时,不断推动政务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全程网办和掌上办。市级公务员报考系统产品进一步实现精准化、智能化、便捷化服务,提升考试效率和公平性,有望拓展至更多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选拔工作,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党建”微治理基层组织体系产品通过平台业务数据的积累、分析,结合客户的调度研判逻辑实现管理驾驶舱系统,为研判分析提供依据,提升问题追踪能力;结合公司自研地图服务平台,实现业务数据的立体化展示,形成了从业务处理、问题追踪、百姓反馈、研判分析、指挥调度一整套产品线,实现了全业务模块覆盖,赋能基层治理工作。报告期内,该平台产品已在河北省多个区县得到成功复制、推广,并持续迭代升级。同时,产品形成了更优地性价比组合营销方案,可满足不同客户对该领域的价位需求。

  在司法科技领域,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推进社会治理共治、共建、共享”的号召,着力加大司法领域数字化、场景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推动现代科技与司法业务的深度融合。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市级人民法院诉源治理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整合线上线下(300959)资源,实现案件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推动形成“线上+线下”、“庭内+庭外”的立体化纠纷解决模式,进而提升司法效率和社会治理水平。公司创新研发的检察大数据案件线索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通过分析大量案例及法律文献,有效识别并预测潜在的法律风险,预测案件走势并提供相应的法律建议和措施辅助决策,帮助检察机关更好地管理和应对法律风险,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动司法改革创新。

  此外,在国家信息安全驱动的需求下,国家机关不断发布相关政策推动国内各行各业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建设。政策推动下,行业和政府的信创建设持续加速,从党政向行业渗透,市场空间打开。公司紧抓市场发展窗口期,依托在信创行业积累的项目经验、技术沉淀、客户积累及供应链能力持续发力,信创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渗透持续加深,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12月25日,与唐山文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信创硬件采购重要合同,合同金额46,438,768.00元。同时,公司顺利完成信创售后运维服务领域的业务布局,已获得清华同方信创PC业务与光电通打印机的服务站授权,并通过几十款对应不同功能的标准化模块供客户按需选择,并支持定制化开发。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提升了产品跨行业的复用弹性。同时,公司与三大运营商开展深度合作,在党政、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拓宽客户覆盖面。

  二、产业数智化领域:数字化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推动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稳步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公司主动融入数实融合的时代大潮,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规划,聚焦、夯实以数字化创新业务为主的新业务增长点,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聚焦行业客户的核心需求出发,向产业链内深度拓展,将多年积累的行业知识封装到软件、产品,向客户输出有效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公司凭借对制造业、公共事业等行业业务的深刻理解,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面提升IT基础设施的科技创新能力,为行业客户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报告期内,公司累计为家具制造业、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等行业200多家客户提供了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上云用云等服务,促进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与战略升级。同时,公司积极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试点、示范项目,累计培育20余家企业数字化车间,树立行业标杆,形成可快速复制的解决方案,促进行业的整体数字化转型;公司的工业数字化领域产品《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中国信通院“铸基计划”《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产品及服务全景图(2023)》。

  报告期内,公司还积极参与并支持《石家庄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入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服务商”;作为百度智能云“解决方案销售伙伴”,共同为广大中小企业用户提供全面的数智化解决方案;被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遴选获评2024年度工业信息安全监测应急支撑单位,并通过层层选拔入选国家级支撑单位名单,充分彰显公司在工业信息安全监测应急领域的实力。

  在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公司继续加大智慧招商大数据平台的研发投入,着力将AI及VR《(虚

  现实)技术、一张图配置化以及招商产品链等先进理念与技术深度融合,打破传统招商模式的时空限制,结合三维模型、实景VR、实景照片等多种形式展现区域可招商载体资源。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系统梳理产业链上下游,有针对性地开展补链、延链、强链的数字化精准招商,让投资者沉浸式体验当地产业优势、产业布局、项目规划的同时,更能直观感受投资环境,有效升当地招商效果与效率,助推当地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报告期内,智慧招商产品已在多区域落地应用,具备快速复制能力。同时,公司与联通,电信,移动三大运营商达成合作关系,布局全国业务市场。

  同时,公司聚合了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新技术应用打造的金融服务平台,聚集各类金融产品,能够为企业和个人在贷款对接、融资担保、政策咨询、信用服务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保姆式”高效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与固安县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立重点合作关系,搭建的固安智慧金融平台和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已为当地小微企业贷款工作带来巨大助力,并逐渐成为标杆窗口,迎来多地客户考察学习。

  三、民生信息化领域:在战略机会点上坚定投入、加速布局,缔造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公司积极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和变换发展赛道的机遇,快速提升关键技术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高度聚焦健康盈利、战略布局领域的垂直细分行业,在智慧养老、轨交数字化领域加速布局,缔造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新引擎。

  报告期内,公司以成熟的研发体系和持续的研发投入为抓手,以多年行业积淀为基石,抢占银发经济新赛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先后开发完成了智慧民政政务经办平台、智慧养老云平台等系列产品:智慧民政政务经办平台已完成低保认证、高龄补贴、孤儿补贴、两残补贴、巡视探访5套子系统投产;智慧养老云平台已完成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开发的开发部署,包括服务端APP、管家端APP、客户端小程序、服务中心管理平台系统、大数据中心、健康档案系统、营养助餐系统、安全监护系统、社区管家系统等,并于2023年10月向廊坊市民政局交付使用。

  2023年6月16日,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廊坊经洽会”)在河北廊坊盛大召开,公司作为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服务商高质量支持河北省民政局“乐享河北”展厅;2023年7月30日,公司自主研发的养老产品社区试运行版本1.0正式上线;2023年8月,经专家组对公司所完成的“智慧养老云平台”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价,被评为国内领先水水平;2023年11月15日,与廊坊市民政局联合打造的廊坊市第一家示范性社区居家享老服务中心试营业,内设置照料床位、智慧指挥平台、居家上门服务中心、娱乐文化中心、老年大学、膳食中心、智能健康检测小屋、评估中心、健康指导中心等,五星级线下场景结合开放式、便捷化的数字化平台,可满足辖区内老年人衣、食、住、行、乐、养、护、康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位的服务需求。

  同时,为响应个人隐私保护及数据安全等市场需求,利用高安全性、高准确性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报告期内公司还自主研发了掌静脉考勤门禁系统、掌静脉食堂消费系统等,正在积极拓展应用至金融交易领域的身份认证与支付认证、医疗养老机构患者信息认证与存储、教育机构学生考勤用餐结算等多个应用场景。

  公司在轨交行业细分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业务是公司又一重点探索方向,主要是面向轨交行业客运、工务、供电、信号等细分领域为其提供信息化建设服务、设备智能运维服务、专业装备研发和销售服务以及数字化转型整体服务。

  2023年4月25日,公司与北京华科国昱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京鑫源智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以“AICDE”(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云计算C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为核心技术应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积极探索铁路智能化服务产品的应用、研发及运营。报告期内,鑫源智通启动了面向铁路工务运维场景以及铁路工务线路巡防智能视频分析平台的搭建工作,并已完成“钢轨伤损智能回放系统”、“X光机固液同检智能分析系统”、“铁路乘务调度系统”等的研发工作,进入研发后试点阶段,各试点单位对应用效果反馈良好。目前,鑫源智通已取得相关技术软件著作权10项,其他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陆续申报中。同时,公司与与公安部三所、中科院、铁科院、国家铁路局、曙光网络等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关于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应用与合作。

  (二)行业情况

  一、软件和信息技术业稳健向好,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公司所属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我国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报告期内,虽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下游客户需求减少等诸多压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仍运行稳步向好。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软件产品收入29030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3.6%。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824亿元,同比增长12.3%;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1226亿元,同比增长14.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1.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5.9%。按照区域来看,京津冀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9827亿元,同比增长17.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

  在我国供给与需求同步复苏、稳增长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仍是党和国家持续关注的重点。2023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报告中提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2022年,河北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5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5.6%,数字经济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日益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公司长期致力于利用数字技术服务数字中国建设、促进数字政府和智慧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营业务与数字中国战略高度契合。

  二、数据成为赋能数字经济源动力,政策频出持续打造乘数效应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发展动能。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快速展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全面部署。《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2023年3月5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2023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2023年4月23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数字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3年6月20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涉及20项具体任务,按照《实施意见》确定的总体目标,力争到2030年,本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基本完成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工作,形成数据服务产业集聚区。

  2023年7月28日,人社部发布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名单,其中,任命刘烈宏为国家数据局局长。国家数据局迎来首位局长,标志着国家数据局即将正式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明确数据要素成

  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数字经济主导地位已定,数据治理时代拉开大幕,数据要素发展或将迎来高速发展新篇章。

  2023年8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加强计算、网络、存储和应用协同创新,推进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

  2023年8月21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并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暂行规定》的出台肯定了数据资源可具有资产属性,是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作为报表意义上的“资产”,企业数据的市场价值与业务贡献将在财务报表中得以“显性化”。2023年11月25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2023全球数商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国家数据局非常重视推进数商的发展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围绕发挥数据要素乘数作用,与相关部门一道,研究实施“数据要素X”行动,从供需两端发力,在智能制造、商贸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若干重点领域,加强场景需求牵引,打通流通障碍、提升供给质量,推动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结合,催生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治理。通过数商积极参与“数据要素X”的行动,达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使数据在不同场景中发挥出千姿百态的乘数效应。

  政策持续催化下,我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和发展有望持续加速。在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中国数字经济浪潮的发展趋势下,数字政府建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入,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300152),将进一步推进产业加速发展。

  三、AI大模型浪潮持续升温,人工智能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人工智能属于十四五规划的国家战略性创新领域,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瞄准模型,布局算力,整合数据,深挖场景,培育企业,保障安全,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的相关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创新,《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产业政策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长期的政策保障。

  2023年4月11日,中央网信办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开发及应用进行规范,对AIGC产品提出了若干合规要求,主要体现在数据安全、内容合规和知识产权保护三方面。不仅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规范发展指明方向,也对训练数据提出明确要求。随着《办法》正式施行,公共数据的有序开放与授权运营、企业数据的合规流通将进加速推进,以满足生成人工智能对高质量、高合规数据资源的爆发式需求。

  2023年6月,我国中央及各地政府已相继发布多部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重大场景应用”、“标准体系”、“技术安全体系”等关键词成为政策重点。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赋予了机器设备通用任务解决能力和持续自主学习能力,更让其成为具有感知、认知、决策和规划能力的智能体。

  2023年7月7日,中国信通院发布《2023大模型和AIGC产业图谱》,为了引导产业打造可信AIGC体系,提供可信AIGC服务,帮助企业选型和体系建设参考,中国信通院已围绕大模型和AIGC技术框架的三层,即应用层,模型层和基础设施层构建相应的大模型和AIGC标准,具体分别从基础能力、性能、安全角度展开标准化能力要求。希望通过构建可信的大模型和AIGC生态,引导产业打造可信的大模型和AIGC体系,提供可信的大模型和AIGC能力,帮助企业选型和体系建设参考。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社会数字化水平的升级,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凸显,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ChatGPT的出现掀起了又一波人工智能发展热潮,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规模持续上升,已经成为新一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三、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1、数据赋能,结合行业场景缔造乘数效应

  在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海量聚集蕴藏了巨大的价值,对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乘数作用日益凸显。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1.5%。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2023年11月25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2023全球数商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国家数据局将围绕发挥数据要素乘数作用,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实施“数据要素X”行动。从供需两端发力,在智能制造、商贸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若干重点领域,加强场景需求牵引,打通流通障碍、提升供给质量,推动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结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治理。通过数商积极参与“数据要素X”的行动,达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使数据在不同场景中发挥出千姿百态的乘数效应。

  2、数实融合,产业数字化迎来破局时刻

  在“数据基座”变得日益坚实的当下,数实融合迎来发展大时代。以数据、算力和算法驱动的未来,数字化已成为驱动企业增长的核心源动力之一。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快速释放,中国的千行百业已经主动融入数实融合的时代大潮,产业与数字技术全方位适配,带来产业的解构与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两化深度融合”到十九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进一步聚焦,提出要“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针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则是提出了“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三个主要方向。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必然带来中国数字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企业穿越周期的利器,能够有力推动企业快速成长为充满“创新能力”和“应变韧性”的新时代数字企业。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市场的规模将迎来持续增长,破局在即。

  3、ChatGPT横空出世,“人工智能+”催生场景应用商业化需求大爆发

  2023年随着大模型的爆发带来颠覆性技术变革,从各个方面都影响着不同行业的未来发展和企业命运。人工智能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支点、新动能。

  在2023年7月6日举行的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公布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会上表示,我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布局,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5G基站超过280万个;此外,融合应用深度拓展,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经过智能化改造,研发周期缩短了约20.7%、生产效率提升了约34.8%、不良品率降低了约27.4%、碳排放减少了约21.2%。

  2023年11月,OpenAI在首届开发者大会上推出“GPTs”的服务,允许用户根据特定需求创建“属于自己的ChatGPT版本”,迈出ChatGPT商业化的重大一步。GPTs和GPT Store的推出体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各类应用交互融合的便捷性,用户与开发者可以轻松地打造定制化的AI产品,拓宽了ChatGPT的应用边界,这也将进一步强化以ChatGPT为核心的AI生态体系发展格局逐步建立。

  2024年3月26日,工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亦将有效带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加速发展。目前,人工智能在解放生产力以及B端效率提升上的惊艳表现已得到产业端的广泛关注,在解决B端场景诸多痛点的同时,亦逐步由B端管理运营端向B端生产经营端渗透。因此,我国B端企业对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落地将拥有强烈诉求,加之行业对网络安全及合规监管的严格性,也给能够为客户进行本地化、私有化部署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智能时代必将加速到来。

  4、信创政策密集发布,行业产品逐步规模化落地

  信创与“863《计划”、“973《计划”、“核高基”一脉相承,其本质是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发展目标,也是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2020年是信创产业元年,“2+8+N”体系全面升级自主创新信息产品,信创行业开始全面爆发和整体布局,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亦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为信创保驾护航,党政信创率先迈步,金融、电信等行业信创产品和应用逐渐落地。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推动构建“数网云”一体融合的智能化政务云平台体系,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行业信创开始规模化落地。“8”大行业中电信、金融等关键行业信创应用较为迅速,小范围试点逐步走向大信创,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信创行业研究报告》,预期中国信创市场整体规模仍将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随着行业信创的深入、应用软件的成熟,信创产品将渗透至更多核心业务场景,预期2025年恢复高增速,于2026年突破2000亿。

  5、“银发经济”迎万亿风口,夕阳群体催生朝阳产业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2024年国办1号文),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标志着银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中央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以老年群体需求为基础,推动银发经济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进老年人的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银发经济涵盖了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这一领域的特点是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近3亿人,旅游度假与文体娱乐、老年消费与适老用品、医疗保健与康复护理、养老保险与金融服务等适老化产品及服务需求旺盛。据相关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投资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

  (二)公司发展战略

  1、紧抓数字发展浪潮,守正出新加速战略转型,孕育公司未来发展新机遇

  公司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服务客户,价值至上”,以助推“数字中国”建设与发展为己任,以深耕智慧政务多年的背景优势,拓宽至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等相关领域,坚持突破创新,行稳致远。夯实公司高质量、稳定发展根基的同时,缔造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新引擎。

  2、抢先布局前沿技术领域,持续突破与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公司新质生产力

  公司将积极推动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信创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同时不断保持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关注并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战略聚焦全球创新要素,瞄准关键技术领域和重点行业场景进行定向突破;持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产品力及核心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塑造公司发展新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3、聚焦行业发展,加强多元化资源合作,助推公司实现外延式快速增长

  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及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拓宽商务渠道,与合作伙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筑生态合力;持续探索“产业+资本”的战略合作模式,不断丰富公司业务体系,加快实现公司外延式增长。

  (三)经营计划或目标

  公司2024年整体经营目标为:

  1、进一步加大应收账款管理,优化客户结构,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控制应收账款规模,控制信用风险敞口;做好应收账款回款催收管理工作,持续监控逾期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进一步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2、深耕现有业务板块,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夯实技术基础、强化业务赋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战略聚焦,深挖垂直细分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公司发展新动能。

  3、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探索人工智能领域在应用场景的创新落地,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开拓AI大模型与产品相融合,场景为先,探索特定业务场景的专业化大模型,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

  4、根据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关注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带的相关市场机会,探索跨区、跨界、跨领域合作模式;积极开发新客户、新市场、新业务,实现多方资源互补与伙伴共赢;拓宽商务渠道,增加公司业务在全国市场份额,实现外埠业务的快速增长。

  5、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以用户需求牵引技术创新;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场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不确定性因素

  无

四、风险因素

  (一)持续到本年度的风险因素

  政策导向变化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以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的形式向客户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报告期内,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5,142.84万元,其中,智慧城市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8.70%,较上年同期减少了49.07%。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以政府为主

  导,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经费,国家与各地方政府相序出台了若干鼓励政策,但若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投资减少,将会对本公司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应对措施:

  ①公司一直致力于信息化技术服务,项目经验丰富,业务覆盖多个细分行业,因此公司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单一细分行业的政策变动不会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经验、资金实力、资质等方面的竞争。若公司未来在技术上不能保持先进性、经验和资金实力不能有效转化、资质方面不能持续保留和升级,公司未来发展可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应对措施:

  ①公司持续强化成熟市场及客户的沟通,及时了解行业需求动态;同时,公司将继续保持新产品研发的迭代投入,培养并引进优秀技术人才,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

  ②公司及子公司在后续经营中将不断规范自身经营活动,并积极在相关资质证书有效期满时换领新证或更新登记,同时将根据业务发展需求申请新的资质证书,保证公司经营资质优势;

  ③公司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将继续保持已形成的竞争优势和良好口碑,不断积累项目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符合自身需求的融资方式提升资金实力,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积极应对所面临的市场竞争。

  市场区域集中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河北省内营业收入为13,664.4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0.24%。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内,区域集中度较为明显。若公司未来不能积极有效开拓河北省外市场,仍将面临市场区域集中的风险。应对措施:

  ① 公司将积极加快成熟产品和建设经验向外复制、推广;

  ② 公司将加强全国销售网络和运营服务网络的建设,在廊坊市外以及河北省外市场加大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通过行业展会、线上营销、邀请潜在客户参观考察标杆案例等营销方式,不断提高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客户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③ 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增加省外市场的拓展渠道,降低市场区域集中占比。此外,通过在主要城市设立子公司、办事处或与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加强跨区域客户开拓能力和服务质量,对空白市场精耕细作,为实现公司市场战略的总体目标奠定基础。

  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含合同资产)为30,145.42万元。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若公司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将逐渐增加,并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

  ① 公司制定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同时公司的销售与项目管理人员绩效与回款率挂钩,提高了员工对应收账款主动管理的积极性,降低收款管理成本;

  ② 财务管理部门会同项目管理人员,对不同类型客户给予不同的客户信用政策,从而更好的管理应收账款回款工作;

  ③ 定期检查合同履约与收款情况,对超出信用期的应收账款加大催收力度。

  实际控制人控制不当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穆志刚直接持有公司42,257,335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2.16%;穆志刚之妻阎梅直接持有公司15,684,9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65%;云智文化持有公司1,569,60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6%;穆志刚与阎梅为夫妻关系,且穆志刚为云智文化的普通合伙人,能够实际控制云智文化,穆志刚及阎梅合计拥有志晟信息59.37%的表决权,穆志刚与阎梅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如果相关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公司可能会存在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公司及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

  风险。

  应对措施:

  ① 公司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治理体系与内控体系,以求在决策时避免实际控制人的个人影响,保护其他股东及中小投资者利益。

  ② 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监事会注重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权利与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督。同时,公司独立董事将从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出发,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③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实际控制人的培训和学习,从而降低实际控制人控制不当的风险。

  关键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所属行业为知识密集型行业,关键技术人员是公司保持长期生存与发展,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竞争环境的愈发激烈,人才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若公司不能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薪酬待遇、研发条件等,将存在关键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应对措施:

  ① 为有效保护核心技术,公司建立健全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并与关键技术人员签订了保密协议,严格约定相关技术人员的保密责任;

  ② 公司部分技术人员为公司股东,与公司存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公司将继续完善相关激励政策,稳定关键技术团队,防范此风险的发生。

(二)报告期内新增的风险因素

  业绩波动风险

  公司发展面临着整体经济下行、市场需求相对疲弱、企业增长动力和预期尚未完全恢复等因素的影响与冲击,短期业绩受到一定波动及影响;新业务及新产品的业务拓展需要一定投入周期,市场落地及成果转化存在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

  ① 公司将密切关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做好规划调整及风险防控;积极开发新客户、新市场、新业务,拓宽商务渠道,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实现业务快速增长;

  ②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应收账款管理,优化客户结构,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控制应收账款规模,控制信用风险敞口;同时做好应收账款回款催收管理工作,持续监控逾期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进一步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同花顺7x24快讯

2024-05-05

中国基金报

2024-05-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5-0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