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支架集采落地调研②|北京某大三甲心内专家:年使用量增速加快,支架综合成本有待明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4-19 14:23:45

(原标题:支架集采落地调研②|北京某大三甲心内专家:年使用量增速加快,支架综合成本有待明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武瑛港 北京报道 心脏支架全国集采落地三年有余,降价后的支架质量、价格等问题始终备受社会关切。

近期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集中带量采购前,心脏支架平均价格高达1.3万元,进口支架价格接近2万元左右, 2020年11月,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首单”即纳入心脏支架,中选产品价格降至700-800元左右,目前已有累计370万余患者植入了中选心脏支架。

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提出疑问,便宜有好货吗?降价幅度这么大,医生积极性会不会受影响?中选厂家的供应积极性会不会降低进而影响临床使用?基于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北京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专家,对上述问题展开调研。

《21世纪》:心脏支架集采落地已三年有余,您如何看待心脏支架集采?

答:心脏支架集采的大方向非常对,通过这三年实践可以看出,集采极大降低了医疗费用,对行业规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而且从现在数据以及医生和患者反映,心脏支架植入术的质量我觉得都挺好。而且支架的降价幅度非常明显,医生治疗时对费用的担心就少了很多,当然对患者也一样,负担明显减轻,显而易见。

《21世纪》:在您看来,集采之后心脏支架的质量有变化吗?是否有质量降低?

答:从当下的使用来看,无论是柔顺性还是支撑力等指标,我觉得都没什么变化,还是之前常用的支架和品牌,可能有个别之前使用的厂家没有进入集采,那就少用一个品牌,对临床不会有太大影响。

但我们在评价医疗产品的质量时,不论药品还是医疗器械,不仅要看即刻,还要看长期效果,这就需要持续统计和观察,从目前情况来看,我觉得支架质量变化并不大,能够保证临床正常使用。

《21世纪》:心脏支架植入术的效果似乎不止和支架质量有关,您认为都包含哪些重要因素?

答:心脏支架植入的效果会受到相当多因素影响,哪怕是同样的支架、同样的病症,植入后也可能有不同的效果,这和病人的先天、后天等危险因素,以及具体病变情况都相关。

《21世纪》:心脏支架几经迭代,这次集采的支架多属于哪一代,集采支架是使用老产品替代新产品吗?

答:老产品的各种技术指标都和新产品有明显差距,如果不够光滑、不够薄,支撑力或顺应性不足,这都是会影响临床使用的,但任何一个支架企业主推的都是不断更新迭代后的产品,几乎没有企业会把原来的老旧产品主推进市场,只是不同支架在工艺上可能有所区别。

对于被集采的支架属于第几代,实际上把支架用代次来区分是不太科学的,因为所有支架都处于持续的研发和改进过程中,代次只是人为的概括、区分和表达。

《21世纪》:面对降到700-800元左右的心脏支架,一开始是否会有患者觉得太便宜而不敢用?这时候一般会怎么办?

答:明显的价格降幅对患者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患者的认识若存在偏差,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等进行解释,我特别关注每年心脏支架植入导致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现在看来这三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患者一定程度上仍然有不相信的成分,这证明对患者的解释还不够充足。

《21世纪》:您如何看待当前中选心脏支架的价格?

答:这是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现在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宏观层面。客观来讲,无论对医保资金、患者或医生等,支架集采都很好,集采的以量换价也符合市场规律,但问题是如何找到合理的度。

就比如价格问题,我不是说现在的价格一定过低,但是最起码这个价格可能仍然存在问题,退一步讲,现在是价格降到700-800元,如果降得更低一些,企业可能依然可以生产和销售,但是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生产、对长期的创新研发以及临床使用的方便和充足,会不会产生影响呢?

所以我们要明确当前的价格是否低于企业成本价,要知道任何一家企业为了一定的市场战略,都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来占领市场。

需要强调一下,我所说的企业成本是综合成本,而非单一的生产成本,因为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的成本涉及前期研发费用投入、人力资源等各种非直观的成本,算出成本之后,还要给企业留有一定利润空间,没有足够的利润,企业就很难继续发展和投入研发。

所以我们要明确支架的成本价,但目前不论是监管部门、企业或医生,好像都还不能说清楚支架的综合成本到底是多少。

哪怕是集采落地三年有余,企业也持续在此价格下生产供货,但也未必能证明这一价格水平是合理的,我们一定要从长远来看,如果支架是这些企业的唯一产品,那么企业的生存就会比较艰难,但是大部分企业除了支架以外还有其他产品,可以“堤外损失堤内补”,短期内能生存下去。

但是长远来看是否可持续呢?很多支架生产企业都属于国内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研发基地,他们的生存发展如果受到阻碍,那么未来我们可能会更加依赖国外的产品,这对行业创新发展可能是一种打击。

集采的大方向非常好,但我们既要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规范行业、挤干价格中的水分,同时也需要考虑真正合理的成本和利润空间,因为这涉及企业和行业的长期创新发展。

所以希望国家医保局等应该探究清楚这些问题,也希望企业能够真正客观、科学且全面地核算成本,我们一定要考虑到整个配送、可持续生产、长期创新以及学术交流培训等因素,这些是否都要算作成本,这是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

《21世纪》:心脏支架植入术是否需要厂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这些配套服务的质量有变化吗,是否影响植入手术?

答:配套服务的范围比较大,实际上不只是医疗器械厂家,药品企业也可能要考虑这一问题——要给企业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进而支持医生规范的学术交流和会议,在考虑支架的综合成本和合适的市场价格时,这也是应该考虑进去的因素。

当企业利润空间不足时,就需要医生自己承担费用去开会,但很少有医生具备足够的资金去承担所有费用,那就会影响学术交流。尤其是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医生,虽然国家药监局批准这些医疗器械上市,但并不意味着医生就能立马将手术做好,因为很多介入器械的使用都需要通过不断观摩学习和经验积累交流,才能真正把手术做好,并非说器械刚拿到手里就能顺利操作。

此前这类学习和交流大多都是由支架和瓣膜等企业组织并承担费用,不建议让医生个人或者医院来承担学术交流的所有成本,其实医院和医生也可以拿出费用,但这种方式可能会极大限制学术交流的范围,尤其是对于新上市医疗器械或药品,最终对临床诊疗质量可能也是不利的。

《21世纪》:集采后每年实施的心脏支架植入术和之前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数量变化与采集有关系吗?

答:这三年支架使用量平均每年大概增长15%~20%,这样的增长率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支架集采没有影响临床使用,虽然2020年有一定负增长,但是不能归因于集采,可能主要还是疫情导致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和手术数量减少。实际上哪怕没有集采,每年支架使用量也会增长,只是现在看来这一增长有加快的趋势。

《21世纪》:会有多少医生患者选择使用集采中选支架,是否是主流选择? 厂家的供应效率如何?

答:大部分都是用的集采支架,以前价格较高,企业配送一般就比较及时,各种型号齐全,但目前在配送效率方面有一些小问题。

但要知道各个医院使用支架都采用“计数制”,即企业先给到产品,医院使用了再给企业结账,以前价格高的时候,企业就会在医院多放一些支架,多放的话,企业的周转率可能会有所下降,利润有损耗,但是之前价格高、利润高,这些损耗可以承担,现在价格下降之后利润很低,企业就没办法在医院备那么多支架了,那么不同直径和长度的各种型号支架,可能就不一定很齐全,这是现在的普遍现象。

《21世纪》:这个问题会影响临床使用吗?

答:一般来讲,我们给患者做完造影肯定会衡量需要什么样的支架,比如血管较大,那就要用大支架,没有的话就没法做,那就先停下来,等产品到了,下次再做。有些其他情况也能克服,比如病变的血管较长,但目前没有长支架,那就放两个短的支架,但这可能不是最佳方案。部分规格产品缺少的时候,大部分企业也能送,但是完成及时配送的可能性就比较低,因为人手有些匮乏。

《21世纪》:您认为医生开展心脏支架植入术的积极性受影响了吗?有人认为“支架降价导致医生挣不到钱了,所以积极性降低”,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答:我没有看到医生积极性受影响的情况,大家要相信中国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中国医务人员在这方面是没问题的,不可能因为降价了就不积极做支架植入术,更何况客观数据显示支架使用量还在增长。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5-0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