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安科瑞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3-29 21:09:05

(原标题:安科瑞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安科瑞(30028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一)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能源互联网行业, 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能源的发展潮流。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与现代电力系统的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能源互联网受到了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电网的组成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微电网,前四个环节为主干网,微电网面向终端企业用户,是主干网的延伸,是能源互联网等能源新业态的重要落地点。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电网可以分为并网型和独立型,其中并网型微电网通常与外部电网联网运行,且具备并/离网的切换与独立运行能力。

  公司聚焦在企业微电网领域,应用涵盖电力、环保、新能源、消防、数据中心、智能楼宇、智慧园区、智慧工厂、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微电网市场是容量巨大的长尾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政策持续出台,促进微电网行业加速发展

  1.1 国家“双碳”、“双控”政策推动高耗能企业对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需求提升

  自“十四五”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以来,我国各地稳步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同时,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发布文件,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进行管控,对部分企业进行停产限产、能耗监测等方面的规定。随着“双碳”、“双控”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企业在能效管理方面的重担加大,对能效管理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另外,政府对高能耗企业的监控愈发严格,将直接促使大中型高能耗企业对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需求提升。

  1.2 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推动企业微电网系统建立

  近年来,以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迅速。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到,要鼓励具备条件的用户发展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互补;2022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分布式光伏并网运行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做好分布式光伏接网工作,加强接入能力评估,强化安全运行条件,实现分布式光伏精准监控调度;规范涉网技术参数,保证分布式光伏并网性能。

  1.3 拉大电力峰谷价差,引导电力用户加强电力管理,优化用电曲线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的逐渐普及和占比提升,带动配网升级需求,微电网能有效实现能效管理、优化企业内部运行,缓解新型负荷的并网压力,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将推动企业微电网系统的建立。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要求完善峰谷电价机制,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上年或当年预计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3:1。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提出“扩大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行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一是扩大上下浮动限制,上游煤价的变化将更大幅度地传递给用电企业;二是高耗能企业不受浮动上限限制。

  2021下半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电力紧张的情况,尤其是2022年夏季极端天气影响下,部分省份出现拉闸限电。一旦用电紧张,高耗能企业用电成本将会大幅增长,从而倒逼高耗能企业加强电力管理,合理规划错峰用电、节能控耗,减少电费支出。

  1.4 电力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电力管理需求提升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来推进全国电力市场体系的建设。2021年10月,发改委809号文提出,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后,10千伏及以上用户原则上要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直接向发电企业或售电公司购电),暂无法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可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2023年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要适应当地电力市场发展进程,鼓励支持10千伏及以上的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逐步缩小代理购电用户范围。

  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从此用户不再只是使用者和接收者,也是生产者、交易参与者、套利者、聚合者、响应者,这种用户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将加速释放电费管理、电力数据分析管理、市场交易工具等的需求,在电力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电力管理的需求进一步提升。

  2.企业微电网市场需求多样,潜力巨大

  企业微电网市场需求多样。目前市场对用电端感知设备、数据传输网关以及配套的数据服务云平台的需求较为明显,主要源于用户可靠、节约、高效、安全、有序用电的需求和相关政策引导。用户需要全方位的智慧用电数据服务,对企业的能源使用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用户将不仅仅局限于可靠用电的需求,还将往绿色双碳、高效运维、智慧用电、柔性调度等方面延伸。

  企业微电网系统潜在市场容量巨大。根据国家电网统计,我国供电电压等级大于等于10kV 的工商业用户超过200万户,若企业微电网系统的平均单价为100万元,则远期潜在市场容量将达到2万亿元。目前企业微电网系统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假设渗透率为40%的情况下,市场规模达到8000亿。

  3、公司专注于从事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系统,具有完善的产品生态体系,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公司专注于从事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智能电力运维、能效分析、电气安全等多方面解决方案,并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了企业微电网能源可视化管理和能源数据服务。公司具有完善的产品生态体系,涵盖多个功能模块,通过不同功能模块的组合配置,可以针对不同行业需求,快速给客户进行个性化定制,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专注于从事中低压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所需的设备和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是一家硬件生产与软件开发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企业与软件企业,具备为用户提供可靠、安全、节约、有序用电及智能化运维管理等多方面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结合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技术,公司现已推出多套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的云平台与系统解决方案,并基于这些方案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进行细分,实现了企业微电网能源可视化管理和能源数据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形成了通过为客户提供更多附加价值的方式带动硬件销售的模式。

  公司产品包括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系统及产品和电量传感器等,从电量传感器、电力测控与保护装置到边缘计算网关、云平台,形成了“云-边-端”完整的产品生态体系。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系统及产品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能效管理系统、电气消防及用电安全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及相应配套所需的端设备(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边缘计算网关等)。

  报告期内,公司主推AcrelEMS能效管理平台(EMS 2.0),通过在“源网荷储充”各个节点安装监测分析、保护控制装置,将边缘计算网关采集数据上传至平台,平台根据电网价格、用电负荷、电网调度指令等,调整各系统控制策略,使企业内部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升效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三个产品升级阶段,一是从硬件(含嵌入式软件)发展到EMS 1.0阶段(23个子系统模块),具备自动化、数字化特征;二是EMS 1.0发展到EMS 2.0的阶段,实现了平台化,打破信息孤岛、互联互通的特征;三是EMS 2.0发展到EMS 3.0(安科瑞微电网智慧能源平台)阶段,在EMS 2.0平台的基础上并入光储充平台,真正实现源网荷储充一体化柔性控制,实现互联、互通、互动,报告期内,EMS 3.0已完成产品研发架构,已有试验项目在运行中 。EMS 2.0的核心优势在于打通了各个功能模块,整合了平台,基于大量的服务案例分析,公司聚焦了十几个行业推出了行业解决方案,对比过去产品模式和销售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模式打造平台叠加行业应用,销售模式采用设计院叠加行业进行推广,同时发展系统代理商进行安装、调试、售后及运维。

  EMS 3.0作为公司行业“Know-How”与人工智能AI的结合,是公司实现“AI+能源数字化”的标志,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能源数据与AI大模型算法的结合,实现EMS 3.0的能源智能化。EMS 3.0能够对微电网的源、网、荷、储能系统、充电负荷进行实时监控、诊断告警、全景分析、有序管理和高级控制,满足微电网运行监视全面化、安全分析智能化、调整控制前瞻化、全景分析动态化的需求,实现不同目标下源网荷储资源之间的灵活互动,在多种策略控制下,有利于新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合理分配以及微电网的安全与稳定,减少电网建设投资,提升企业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二、经营模式1、研发模式

  公司围绕企业电力用户对可靠用电、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的需求,结合各行业用电特点、用户痛点及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了公司产品方案和技术平台的中长期研发规划。公司以自主研发创新为根本,同时也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及其它社会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等形式的研发活动。

  (1)自主研发模式:公司自主构建了“基础研发+产品研发事业部+行业事业部”的三个维度矩阵型研发组织架构。产品研发事业部按企业微电网中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开展“云-边-端”及传感器层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撑;基础研发专注共性技术、技术平台标准化及前沿技术预研方向,着眼未来;行业事业部研究不同行业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源-网-荷-储-充+运维”整体解决方案。三个维度的研发工作中,人才采用矩阵式管理,充分发挥研发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研发效率。

  (2)合作研发模式:公司依托自身研发能力,结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各类合作研发项目。通过此模式,公司形成了“合作研发-消化吸收-持续创新”这一借助外力的技术创新路径,既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前沿技术和新产品研发速度,降低研发风险,同时也能提高研发团队人才的培养质量。

  两种研发模式互通互补,赋能公司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2、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包括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采购过程控制、数据分析控制、纠正预防措施、风险管控等。

  (1)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导入体系,根据制度要求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单》。

  (2)采购过程控制

  对合格供应商公开竞标。由财务部监督,中标配额由质量部、生产部、采购部评审后对外公布。物流部根据审批完成的采购计划,通过ERP生成采购订单并实施采购。

  (3)数据分析控制

  根据年度销售及往期用料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合理确定各种原材料的采购数量,保证生产交付。

  (4)风险管控

  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在采购过程中识别风险和机遇的内容(主要交付、质量),对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并采取应对措施。

  3、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的生产采用以下三种模式组合:

  (1)按库存生产模式。针对部分常规产品,由计划部门根据订单历史数据及市场需求信息进行预测,做适当的成品库存,以缩短产品的交付周期。

  (2)按订单/项目生产。根据客户定制化需求或具体项目需求进行排单生产。由生产运营平台负责生产交付。

  公司以市场相对成熟的集成电路与各种电子元器件、定制件、结构件为原材料,生产制造过程包括 PCBA加工与检测、软件烧录、整机装配、精度调校、参数配置、出厂检测等环节。

  (3)委外加工模式。将部分低附加值、加工工艺简单、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如PCBA加工等非核心工序)委托给经公司考核合格的专业厂家实施,公司负责外协过程的质量监督与飞行检查、加工后的进厂抽检等。而产品的软件烧录、精度调校、参数配置、功能检验等核心工序均由公司自行组织完成。

  4、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包括“直销+经销”、“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的方式,实现了对市场较为完整覆盖。公司在国内市场采用直销、经销和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国外市场采用电子商务模式为主。

  (1)直销

  直销模式,包括招投标方式销售以及聚焦行业客户直接下订单向公司进行采购。公司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公司配备专职销售人员和技术售前人员,实行区域经理负责制,全面负责本区域的市场调研、客户需求发现、挖掘、分析、招投标、销售、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公司在多个区域设立办事处,并配置行业经理和项目经理,为该区域进行技术服务,解决售前、售中、售后的技术问题,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2)经销

  公司每年末与经销商签订次年度特约经销协议,经销协议约定产品定价和结算方式,对销售数量、产品类型等未予约定。经销商当期采购的产品当期能够实现销售,无需提前备货,期末一般也不存在压库现象。

  (3)电子商务模式

  公司在京东、天猫、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均设立了销售渠道,开发了“安科瑞直通车”线上官方旗舰店,并建立了德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国的官方网站。客户可通过在线咨询并在线自助下单,快速完成样品采购。公司获取精准客户需求后,通过线下当地销售团队或代理商为客户提供后续服务及技术支持等。

  三、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伴随能源互联网的兴起以及碳中和、碳达峰等系列热点驱动,市场呈现行业需求增长、技术要求多样化的趋势。经过在行业内多年沉淀,公司具备了大量的客户储备和技术储备,熟悉各行业用户需求和商业模式,保持灵敏的市场嗅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兼顾规模化、定制化生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发方向、销售渠道、产品推广等方面全面提高,不断进行产品转型升级,以互联网工具和云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紧随市场热点,配合政策导向,结合市场需求推出更多细分解决方案,同时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后续公司将重点推进储能、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开拓,提供智能微网-光、储、直、柔控制系统,并按电网分时电价及负荷情况制定控制策略,为用户降低用电成本。

  公司所处行业市场需求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受经济下行和国际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环境仍存在一定风险。公司将持续推进产品模式和销售模式创新,不断完善经营布局,提升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中低压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所需的设备和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智能电网产业重点企业之一。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宗旨,形成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多种研发模式,同时,公司已建立了技术覆盖面全、核心力量突出的研发队伍,在电工仪器仪表领域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科研创新能力。公司具备比较完整的产品线,产品结构优良且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具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逐步建立商标护城河,在多个行业分类中已取得中文、英文、图形商标,已获得证书的专利402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191项、外观设计专利181项,拥有软件著作权352项。

  (2)生产优势

  公司的生产基地——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江苏省两化融合的试点企业,拥有功能完善的产品试验中心,通过多个核心功能模块的生产模式,实现了耗时短、低成本、高毛利、功能丰富的智能电力仪表的生产特性,突破了“小批量、多品种”的行业特点导致的生产成本高、周期长等难题。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批准的产品认证证书31个,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产品认证证书80个。(3)市场优势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公司在企业微电网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参与了诸多国内外大中型终端用户侧的智能用电系统的集成项目,其中国内项目包括沪昆高铁线多个火车站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行电力监控系统、上海通用汽车能耗管理系统、北京社会管理学院、天狮大学城宿舍远程预付费系统等等;国外项目包括赞比亚恩多拉体育场电力监控系统、柬埔寨金边豪利花园远程预付费系统等等,丰富的市场经验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方面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为稳固行业内的市场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管理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稳定专业的管理和研发团队,多年来与公司共同成长,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与管理、研发能力。公司不断的吸纳各年龄层的人才,使核心团队力量不断增强。公司设立了健全严谨的考核制度,并通过实施股权激励的措施,保证了团队的凝聚力,保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 年度,国内经济在波动中企稳,海外市场逐步复苏,公司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扎稳打,优化和改善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持续推进公司业务稳健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5%。公司产品转型升级的优势进一步显现,软件收入占比不断提升,综合毛利率达46.39%,较上年同期增长0.24%。

  (1)传统业务需求放缓,加速出海与新能源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已有备案的项目较多出现投资周期拉长、开工建设推后等情况,使公司的项目落地转化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公司及时制定了应对策略。

  针对国内市场采取稳中求进的手段,如聚焦景气的行业大力开展推广工作,多从源头切入,扩大项目池,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为日后公司发展积蓄力量;紧跟已有的备案项目,按期梳理项目进度,总结问题和经验,提高项目转化率。针对海外市场采取主动出击、加速扩张的手段,主要布局在东南亚、欧洲、中东、非洲、北美等地,并以新加坡为中心培养业务团队,以此来辐射东南亚市场。2023年内,公司销售及技术团队多次赴外参加行业展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了多方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海外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28.10%(不包含通过国内外贸公司销往海外的收入)。

  新能源业务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都具有很高的景气度,报告期内,公司的新能源相关产品如源网荷储充平台(充电桩、光伏、储能的监控模块和系统)及充电桩产品取得良好发展,是公司未来三年开拓新业态的基础。

  (2)保持产品竞争力优势,引领需求,创造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2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65%,研发投入比为11.40%。公司将继续保持技术研发投入,持续构建和提升差异化优势,保持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持续领先,推进企业微电网领域智能化发展,做服务于企业用户的“双碳”智能化能源管理专家。

  (3)优化管理,保持组织活性,提高运行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流程变革,促进组织体系的融合互促,有序推进组织与人才的各项变革,打破传统架构,不断激活组织和队伍的创新能力,提升组织能力和运行效率,细化核心人员考核方案,推动“老带新”模式,管理团队向市场下沉,做好服务一线的工作。

  (4)打造技术型销售团队,研发与销售紧密联动

  公司EMS 2.0和EMS 3.0产品的推出,其产品技术和产品方案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对公司销售团队的技术水平要求显著提升,为此,公司将研发部门与销售部门联动,部分研发人员下沉市场,向客户传递公司高度专业的服务理念,同时对销售团队进行技术指导,提升销售人员的技术能力。

  (5)加强风险防控,筑牢风险屏障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和管理,持续优化和改善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推进公司业务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93.52%。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

  公司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科技强国”为使命,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争做一流用户侧能效管理与用电安全系统集成商”为经营宗旨,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创新、高效、团结、诚信”的企业文化,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可靠、安全、节约、有序用电及智能化运维管理等多方面系统解决方案。公司通过集成优秀的工艺和能源管理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提供从终端到云的融合,帮助客户全面实现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二)现有业务发展安排

  1、业务发展目标

  公司顺应“双碳”“双控”目标,积极转型为企业微电网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户粘性较高,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公司未来将一如既往的加大研发投入,持续研发团队的充实,聚焦在电力电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数据中台方向,将软件产品标准化、组件化,硬件产品标准化、模块化,通过软硬件组合的方式快速行成行业的解决方案。未来3年公司会加大对行业解决方案的研发投入,增加行业经理和产品经理,销售团队规模继续扩大,争取实现国内空白区域的全覆盖,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公司对销售员的业务能力将不断提高要求,逐步从商务型转变为技术型;销售产品的类型也将不断升级,从销售硬件产品到微电网的多种系统方案,再到微电网的行业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单客销售额,提升客户粘性,产生贸易壁垒。

  2、发展计划及举措

  为达成上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具体业务发展措施如下:

  (1)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公司一向将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首要战略,公司继续吸纳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购置高端的实验仪器、研发软件和生产设备,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并强化公司技术中心的建设,围绕企业微电网开展研发,培养更多的自主研发人才,保持公司技术领先优势,争取将公司技术中心从区级升格为实际技术研发中心并成立博士后站。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公司创新激励机制,随着公司技术中心的扩大建设,公司将加大对科研成果和创新奖励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登记工作,建立完整、严格、系统的知识产权规范流程和保护体系。

  (2)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

  公司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通过本次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扩大生产能力,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公司将进一步提升集成创新能力,优化设计、关注细节,进一步提升产品工艺水平,全方位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此外公司将继续推进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提高标准化设计能力,以标准化的产品促进品质的提升,并提升公司生产效率。

  (3)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技术与销售相结合

  公司进一步强化营销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对销售队伍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知识。积极开拓下游领域的大客户,与更多的重大客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改变公司销售增长方式,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将技术与销售相结合,确保为客户提供更完善更专业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4)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人才竞争优势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人才观,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分层次展开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市场销售人员和员工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公司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使公司保持持续发展的活力。

  (三)未来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有着密切联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 国家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2、行业风险

  公司所处能源互联网行业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各具体应用行业的主管部门,涉及法规政策众多。目前,公司严格按照行业法规政策及行业标准进行生产经营。如果行业发展不达预期或市场需求下滑,将导致公司所处细分行业发展放缓,从而影响公司的快速成长。

  3、经营风险

  随着公司总体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这将对公司在战略规划、组织机构、内部控制、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有效地提升管理能力、优化管理体系,将导致公司管理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 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4、财务风险

  近年来国际国内电子元器件、大宗商品等价格有所波动,导致公司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亦相应波动,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且公司不能降低产品成本或提升产品售价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